想起了磕头礼仪
手机作者:李旭东
跪拜又称叩头,是中国古代的礼节之一。磕头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是下辈或社会地位低的人对长辈或社会地位高的人所施的以示礼貌及尊敬的礼仪。
后来,跪拜礼作为一种固定的礼节,依然被保留下来。不同的是,由于人们不再采取跪坐,跪拜礼就显得不太方便了。时间一长就变成了礼节的一部分。向坐在椅凳上的人或者站着的人行跪拜礼,地位高低的差别就很明显了。由此,跪拜礼的不平等、屈辱性就这样出现了。
随着岁月流逝,磕头便形成了一种礼义文化,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小辈对长辈的一种礼仪,这在古代就开始兴盛起来。全国解放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人们对这种礼节逐步淡化了,但在有些地方还传承着这种磕头礼节。常言说:“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一是现在父母榜样作用发挥还不够,对自己父母孝道做也的不够,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美德一度成为热议,二是对子女遵守道德方面的教育有些缺失,三是觉得古代道德文化对现代人来说有些繁琐,它是封建社会的一种礼仪,人们自然把它淘汰。所以,现在有一些青少年文明礼貌差,不孝顺父母,尊老爱幼。中国的父母为了儿女,从小到大爱不释手,像掌上明珠,小公主、小皇帝。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补习班,大学,再到工作,娶了媳妇,生儿育女,拉孙子,买车、房子等,花费父母钱财无数,有些儿子取了媳妇忘了娘,只看着父母钱、房子,有的不孝顺父母,啃老族,有的不瞻养父母,有的长期在外只顾自己家庭,挣钱,有工作忙为借口,既不打电话又不回家看看父母,有的自己花钱如流水,给父母不给钱,再不用说结婚堂上给父母磕头了。
我参加婚礼无数,有的儿子结婚采取中西式结合,不学习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美德,不跪拜父母,而是学习西方礼仪,新郎半跪给新娘鲜花、戴戒指。而像我认识的王文社、秦慧琴夫妻的儿子结婚现场,他们给父母磕了头,大家觉得新奇,虽然新婚夫妻只有给父母磕了两个头,但是让参加婚礼的人是感动之极,感慨万千,我的心里也有了一种说不来的感觉!其次,他们给儿子结婚现场既简单又热烈,中午十二点开始,只用了不到四十五分钟时间,一开始新郎快步走到婚礼殿堂门前,从岳父的手中接过新娘,牵着新娘的手,同步走向结婚殿堂,夫妻互相表白自己的愿望,娘舅家给新婚夫妻搭红挂彩,紧接着拜高堂,先拜三个伯父母发红包,再拜双方父母发红包,儿媳给婆婆鲜花,随后,新郎父亲向亲朋好友宣读答谢词,紧接着礼成,新郎父母和新婚夫妻给来宾敬酒。不像有些婚礼那么繁琐、复杂,没完没了,时间多达一小时之多,还用了一些庸俗的语言,让参加婚礼的人十分反感。真是:
儿子结婚把头磕,
感恩父母心中乐。
传统文化牢牢记,
亲朋好友唱赞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