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王,六十多岁、个儿不高、脸色微黑、谢顶、微胖。他退休后不愿在家赋闲,在人民路中段路南租了一间门脸,干起祖传的行当:换锅底、换壶底等营生。

这天一大早,老王刚起床,还没来得及洗漱,就听见“笃、笃、笃……”地敲门声。打开门,一个小伙站在门口,手里掂着个锅。“进来吧。”老王说。“不好意思,打扰您休息了。”小伙子客气地说。
老王知道,能这么早来找他的,一定是等着锅急用的。他二话没说,接过锅说:“你是卖小吃的吧?”
“你怎么知道?”
“你看这锅底已经换了两次了,又用的这么扎实,平常人家用,一般只换一次,换两次又用得这么扎实地,几乎没有!我说的对不?”
“你老的眼力真厉害!”小伙说着竖起大拇指。
“看看能不能换个深些的、锅底浅了盛不出饭。”小伙接着说。
老王“嘭、嘭嘭……”地敲了两下,指着锅底说:“不好弄,你看这儿都氧化了了,薄得跟纸似的。”他边说边用剪子剪。
“这个,我不懂,你老看着办,我等会来取。”小伙子说。

我掂着锅进来时,迎面碰上小伙子出门。或许是小伙子看见我手中的锅,忙回过头来叮咛道:“我还等着用呢!”
听他这样说,我便明白了,他是怕我插队提醒老王。
“忙着呢。”我向老王打招呼道。
老王抬头望了我一眼,说,“先坐,马上就好。”
“不急,你先忙。”
“你这锅……”
“奥,是这样的。昨天蒸馍,馍都装上了,突然听见‘噗咝、噗咝噗咝……’地声音。我心说不好,赶忙把锅端下来,还好,气没上来。我赶忙把水倒出来,一下子就看到漏水之处。可是,馍已经做好了,不管是去修锅,还是去买个新锅,都得用时间,可是,那样的话,馍就酸了。情急之中,我就从弄好的馍中,拿出一个,从上面丢下一小块面,贴在漏水处。尔后添上水,看看不漏,这才把馍装进去。老担心突然又漏水了,馍气死咋办?!还好,终算是出锅了,哈哈哈……真把人累扎了!”

“你还真有办法。”老王一边忙着手中的活计、一边说。
“这不是‘逼上梁山’嘛。”
这时,老王把锅底已经修剪好,拿到机器上拓模,上底时,发现上次接口处氧化了必须除去,可是这样以来,那锅势必更浅。他想想,犹豫了片刻,还是把它放下了。“等一会他来了再说吧。”老王边说,边接过我的锅。
他把我的锅拿起来看看说:“你这锅用得也扎实。”
“才一年,还带用不用的。”我说。
“这不管你用多长时间,就象人,虽说有的人年轻,却得了坏病。你看看你的锅底,病成啥样了?”他说道。
“换了底,能用多久呢?”我问。
“来换锅底的人,常这样问我。要我说这就看你咋用了。你爱惜了,就用的时间长;不爱惜,用的时间就短些。这爱惜不爱惜,不是你说爱惜就爱惜。关键在行动!”

说到这里,他指着墙角案底下他家的锅说:“我这锅,前年换的底,现在还能用,为啥?咱们用的蜂窝煤,它里面含有大量的硫磺,硫磺经过燃烧,化为白色的粉末覆盖在锅底及锅边,时间久了,就会氧化。我老伴每次用完锅后,都用湿沫布把锅底及锅边的那层擦掉。这样以来,该用一年的用两年了,甚至更久些。我常给来这儿换锅底的人说这事,可是却很少有人能坚持下来。”
“要使大家都照你说的去做,那你的生意不就没法做了吗?”
“自小老师就教育孩子们要好好学习,做国家的栋梁之材。可是,长大后照样有人犯罪,为什么?”
“所以,你也不必担心没生意做,对不?”我笑着反问他。
嘿嘿……
他乐了……


作者简介:黛妮,原名许丽萍,退休,爱好文学,一个喜欢做梦的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