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传承弘扬历史文化,挖掘整理民间故事。十一月三十日,冒着凛冽的寒风,六汪文联张存民、陈道俊、庄燕、孙志宝一行四人,在六汪镇政府文旅办主任逄伟,前立柱村党支部书记王雪梅陪同下,走进文化底蕴深厚的前立柱村,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采风活动。
王雪梅书记邀请了本村五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与我们进行了座谈。年龄最长者八十五岁,最小的也已七十八岁。但老人们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对本村的历史传说、风俗人情娓娓道来,给我们讲述了一段精彩的民间传说,丰富了该村的历史文化。我们也深感受益非浅。
讲好六汪故事,传承本土文化。这是镇党委政府领导对我们文联及文化工作的总体要求。今后,我们文联将继续深入到文化名村,挖掘搜集整理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把这些珍贵的史料形成文字,流传后世。
张存民
2021-11-30


前立柱村的传奇故事系列之一《娘娘的传说》
整理:陈道俊
夜幕静静地拉下,梦幻的世界演绎着千奇百怪的故事,月光下情侣卿卿我我,贫民在躬腰劳作,达官贵人在寻欢作乐,边关将士在与敌撕杀,索魂厉鬼的铁链闪着峥狞的寒光。尽管梦幻的世界如此泛滥,可是,人人都活在各自的梦境里,井水不去侵犯河水。只有一声高过一声的鼾声敲打着黎明。
刘福贵夫妻一夜未眠。
福贵媳妇怀胎十月,分娩在即。福贵媳妇腹痛如开膛刨腹,疼的汗流如雨,呻吟无力,从昨晚到黎明,接生婆用尽毕生的接生经验,福贵媳妇拼尽全力,胎儿依然无动于衷,迟迟不肯面世。福贵媳妇精疲力竭的昏厥过去。
太阳爬上福贵家的房山时分,福贵媳妇再一次被腹痛绞醒,草房屋顶上空一束金光四射,一只凤凰盘旋在村庄上空,唤来百鸟争鸣。屋内一声婴儿啼哭,一个如同待放的莲花,粉里透红,红里含露的婴儿呱呱坠地。院子里的桃花如蝴蝶起舞,飘着香气争先开放,这突如其来的瞬间,福贵看看婴儿,看看桃花,高兴的随口说道,闺女象桃花,象桃花,三日那天,就给婴儿取名叫桃花了。
桃花上面有个大她十岁的哥哥,十年内福贵媳妇没给他生过一男半女,这到老来了,媳妇给她生了个水灵灵如花似玉的闺女,福贵自然拿桃花当手心里的宝,百般痛爱,千般小心。
常言道:“人生有命,福贵在天。”在桃花六岁那年,福贵夫妻二人,相继暴病身亡,临终前,福贵千叮咛万嘱咐哥哥,好好善待妹妹,将妹妹拉扯成人,哥哥含泪答应了爹爹的嘱托。此后兄妹俩相依为命。
桃花八岁那年,哥哥娶了嫂嫂,嫂嫂进门后,多了个痛爱桃花的人,桃花吃穿都有嫂嫂操心搭理,过的到是自由自在,桃花也是个懂事的孩子,虽然干不了地里的庄稼活,就整日里帮哥嫂去东山放猪,小小年纪的桃花,放了好几头猪,畜牲又不懂人情世故,东窜西跑的,桃花是顾了东,顾不了西,常常急的在山上哭着跟着猪跑,一日,观音菩萨出游巡查,路经东山上空,忽觉有灵光一闪,静眼望去,看到桃花在啼哭,观音菩萨掐指一算,方知桃花是仙姑转世,不同凡胎,桃花放的猪乱窜是两只恶狼在做怪,观音菩萨用柳枝点了几滴圣水,点化恶狼改邪从善,帮桃花看猪,违者严惩。次后,每当桃花赶猪上山,两只狼山南一只,山北一只蹲在土丘上看猪群,桃花再不用跑来跑去赶猪了,每天把猪赶到山上,就自己玩耍或做自己喜欢的事了,嫂嫂看着桃花每天放猪回家都是乐呵呵的,一副轻松快乐的表情,嫂子就每天给桃花一缕麻,让桃花一边放猪,一边捻麻绳,桃花一天不住闲的捻,尽量完成嫂嫂给她的活,嫂嫂见桃花每天都能把麻捻成绳,就给桃花的麻一天比一天多,桃花是一天比一天累,回家一天比一天晚,终于有一天实在是捻够了,手疼的厉害,索性把麻挂在酸枣树上躺在石板上睡着了,当醒来天色已晚,桃花急忙跑去拿麻想快点捻绳子,跑到枣树跟前一伸手发现,挂在树上的麻变成了一缕麻绳,她真是喜出望外,赶着猪就回家了,从此以后,桃花上山就把麻分别挂在酸枣树上,下山就去收麻绳,在枣树林子来回走动,常常会让酸枣树上的倒勾刺挂破衣服,也常常让嫂嫂责怪,桃花也很无奈,一日桃花在往酸枣树上挂麻的时候叹了口气说道:“酸枣树啊酸枣树,你为什么要长倒勾刺吗,没有倒勾该多好啊。”当桃花下山收麻绳时,意外发现,酸枣树上的倒勾刺都长直了,从那以后,桃花再没挂破过衣服。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桃花虽然风吹日晒,还是出落成如花似玉的小姑娘了,白白净净的惹人喜爱。嫂嫂早已对桃花胡乱猜测了,也越来越加嫉妒桃花了,时常无端刁难桃花。桃花尽量表现自己,回家帮嫂嫂做这做那的讨嫂嫂欢心。
一日,傍晚时分,突然乌云盖顶,电闪雷鸣,暴雨来临之时,桃花正在为大雨来临犯愁,正不知所措,跟前一棵苍子突然开花,花朵大的象蒲萝。(蒲萝:农家磨面,在里面萝面的用的工具)桃花急忙蹲在花下,倾盆大雨从天而泄。等风静了,雨停了,桃花赶着猪回家了,嫂嫂见桃花浑身干爽,奇怪的问桃花,“怎么下这么大的雨你没淋着?你在那里躲的雨?”桃花说:“我在苍子花下躲的。”嫂嫂说:“你都老大不小了,怎么学会诌呱了,苍子是无花果,谁见苍子开过花?”“嫂子,我没诌,我真在苍子花下躲的雨。”嫂子对桃花更加猜疑了,总觉得桃花身上有解不开的谜。
随着桃花年龄增长,桃花越来越迷人,好多后生想入非非,观音菩萨为了保护桃花贞操,在桃花下山时点了桃花一道穴,桃花腿脚发软,滚下山坡,桃花吃力的爬起来,脸蛋已破相,脸上头上都在流血水,回家后,嫂子看到桃花吓了一跳,急问桃花怎么弄成这样?桃花跟嫂子说了经过,又让嫂子训斥了一顿。“都快成大闺女了,还毛手毛脚的,就不会稳妥点。”桃花也觉得自己莫名其妙。从那以后,桃花脸上多了几条疤痕,皮肤也变黑了,头上的伤疤变异成疥疮,一天一天,一年一年漫延整个头顶,桃花从白天鹅变成丑小鸭,再没人愿意接近她了,嫂子也不再猜疑,不再嫉妒桃花了。
桃花虽然变的丑陋,但是内心一直对未来充满希望,对生活信心满满,一日在下山回家路上,遇见一队人马,,鸣锣开道,威武雄壮,洁浩荡荡的人群从村前经过。桃花从来没见过这阵势,好奇心促使她加快了脚步,上前询问看热闹的人,“这是干啥的,都是什么人?”有人说:“听说是朝庭下来的官员下为新皇帝选娘娘,(明朝朱恒武之子朱建文继位选娘娘)不知道谁家的闺女有福气能选进宫去。”桃花又问“怎么个选法?”听说明天开始,谁家有漂亮的才女可到县衙报名选拔,桃花整打听的仔细,领头的官员凭感觉要找的人好象就在这一带,便大喊一声。“停!”队伍便停了下来,领头的下马巡视一周,上马带队走了,桃花望着远去的队伍暗下决心,一定要去试试。
桃花回家把心事跟哥嫂说了,哥劝桃花说“你去选娘娘,你看看你那个样,别说皇上选娘娘,就是乡下男人选媳妇,能看上你也知足吧,别想了,洗洗吃饭吧。”嫂子插嘴说:“你真敢想,你这就是赖蛤蟆还想吃天鹅肉,多少好事有到你想的,自己照照镜子看看去。别吓着自己就好。”桃花反驳说:“不管成败,我一定去试试,说完饭也不吃了,愤愤的回自己屋了。”
第二天起早,桃花跟嫂子说:“嫂子,今天我不去放猪了,我一定要去选娘娘。”说完便回屋梳妆打扮去了,嫂子随后跟了进去,想劝说桃花别痴心妄想了,桃花进屋,倒上一盆温水,双手捧水往头顶上浇洒了几下,想先泡了会满头的疥疮嘎渣,当她两手往头上一搓揉,整个头顶的疥疮嘎渣退了下来,一头乌发象瀑布流水滑落胸前背后。桃花转身将手中的疥疮嘎渣递给嫂子说了声“喃!给你只要饭碗。”,(从那至今,刘家没出过大户人家,就因被桃花一句话封死了)桃花转身的刹那间,嫂子惊呆了,眼前这那是桃花啊,明明就是仙女下凡,嫂子两眼直勾勾的看着桃花,怎么也不敢想信这是真的,以为自己在做梦,她狠狠的掐了一下自己的腮帮子,疼的嗷的一声叫唤,把桃花吓了一跳。当嫂子回过神来,看了看手中的疥疮嘎渣,竞然是一只闪闪发亮的银碗。嫂子放下银碗,心砰砰的跳着退出了桃花的房间。一片茫然。
桃花梳妆完毕,换上新衣服走出屋子,那粉里透红的脸蛋,就象出水芙蓉,走起路来飘飘如蝶,嫂子望着桃花离去的背影,嫉妒羡慕恨扎的她心头暗暗作疼,嫂子心想,刚刚发生的这一幕为什么不自己,偏偏是桃花,她狠狠的跺了一脚,一屁股坐在地上发起呆来。
桃花一路奔波,来到县衙,还没到大门口,选拔官听到天鼓作响,断定是娘娘到了,便带领随同急急迎出大殿,走到桃花跟前,行罢大礼,迎驾桃花进了殿堂,交待一番进京前的事项,穿戴好从京城带来的服饰行头,便用八抬大轿将桃花送回家中告辞,待次日起程进京。
桃花被选中娘娘,沸腾整个前立柱村,人们奔走相告,惊奇万分,一个丑陋无比的小姑娘瞬间蜕变成美若天仙的少女,荣幸选之为娘娘,无不振奋自豪。次日送娘娘进京的村民摆成长龙,盈泪相送。
嫂嫂昨夜一夜没睡好,翻来覆去的想心事,她想明天桃花去了京城,过着荣华富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日子,她就越加觉得自己比桃花卑贱,桃花过的就不该比自己强,越想越恨,她恨桃花,也恨自己,她喑生一计,想让桃花在宫廷出丑,让皇上失宠,让她在寒宫中度日。
嫂子在送桃花上轿时,贴近桃花的耳朵轻声说“妹妹,你进了宫中,出出进进的时候,把长裙提起来,别拖脏了,磨破了,别让皇上觉得你不会过日子。你提起长裙走这是咱的本份。”桃花年方还小,再就是跟着哥嫂都是过的贫寒日子,自然觉得嫂子有道理,就答应了嫂嫂说:“我记得了嫂子,你放心吧,我知道过日子的艰难,我会珍惜的。”嫂子听后暗喜,有好戏看了。
桃花进宫后,越是在皇上面前,越是想表现自己,不管是进殿,还是出游,过门槛时总是提着裙子过,皇上开始给她施眼神,桃花看不懂啥意思,后来皇帝多次提醒她,她就觉得皇上在考验她,于是更加表现自己,直至皇上发怒,传脂工匠给桃花打造了一身铁甲长袍,命令下人帮桃花穿在身上后,愤愤的说了句,这身顶磨,不用提着了,并命下人谁都不准管她,说完摔袖而去。
桃花穿上铁衣,走不动,蹲不下,只能在原地站着,其它人又不敢违命,眼睁睁看着桃花就这么活话被挺僵尸。
娘娘走后留传至今的,只有皇上恩赐给前立柱村的一对石狮子,一对石鼓子,一对石宝瓶。三对宝物均毁于文革时期,现在只有碎块,底坐等物件留存于世。
娘娘放猪的东山,娘娘进京后,人们称之猪山,两只看猪的狼蹲过两个土包,叫南马虎墩,北马虎墩(狼方言指马虎)经过千古风雨洗礼,时境变迁,,这几个地理名称依然流传至今。
关于前立柱村的传说奇闻,有待整理后续。
活动组织:前立柱村党支部书记王雪梅
讲述人:(左起)
刘召宝(78岁)刘召义(78岁)王在信(82岁)刘桂荀(69岁)刘召宽(85岁)

本次活动摄影:六汪文联书画摄影协会副会长庄燕

作者简介
陈道俊,网名追风,青岛西海岸新区人,山东省诗词协会会员,黄岛区作家协会会员,《六汪文学艺术联谊会》副主席兼副总编,青岛西海岸新区诗歌学会副会长,喜欢写作,文字朴实。作品发表于《首都文学》《奉天诗刊》《于都诗词》《大西北诗人》《现代文学》《赣雩文艺》《青島头条》等文学出版社及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