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朋友
文/杨舟平

人这一生除了亲情、爱情还有友情,谁都不可能没有朋友,这也是人活着的意趣所在,所谓“思量孤独苦,有朋就是福”“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便是。台湾诗人余光中把朋友分为四种类型:“高级而有趣型、高级而无趣型、低级而有趣型、低级而无趣型。”这说明朋友还有优劣平俗之分。
朋友之间,正常应该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好朋友勤算账”,因为“小人之交甘若醴”“酒肉朋友拍胸脯”,这里的“淡”“勤算账”是手段不是目的,从这个意义上看,“淡”就是大浓,就是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勤算账”不是俗,不是小气,是大雅、大智慧,是为了朋友情谊长久。孙中山当年和张静江相识后发觉彼此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张于是和孙约法三章:“革命如有钱的需要,拍电报给他。”“拍一字,汇一万元;拍二字,汇两万元;拍三字,汇三万元。电到即汇。”后来每当孙中山领导革命艰难之时,张静江都一一如期如数按前“约”将款汇来。按常理,凡付出必图回报,这也没有离谱,张静江付款前首先应该给孙中山提个条件:革命倘若成功,给他个什么官当当!可张静江并不曾这样做、这样想,两人为了心中共同的信念、信仰,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实现,为对方心甘情愿付出。这应该算“高级而有趣型”的朋友了,是可遇不可求的,是难得的、高尚的朋友。

朋友相处,最珍惜的是交“畏友”。明代文学家苏竣也把朋友分为四种类型:“道义相抵,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生死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和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他把“道义相抵,过失相规”列为交友的最高层次,我深以为然。人不可能永不犯错,免不了要做出违背“道义”的事,这时能出来“相抵”“相规”,猛击一掌或狠拉一把,甚至不惜与你红脸的人,才是真朋友,正如陈毅元帅所说:“难得是诤友”!难得遇“畏友”。多变的是天气,不变的是友情,真正的友谊地久天长,真正的朋友就是在背后称赞你的人, 此乃“密友”,大到刘玄德与诸葛亮托孤于白帝城,小到大诗人李太白深情寄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相反,我们通常所说的酒肉朋友,大抵是指有酒有肉就是朋友,无酒无肉就可能成为路人,这类朋友则基本可以划入“呢友”“贼友”“低级而无趣”类了。释迦摩尼有句名言:“愚蠢的朋友比明智的敌人更糟糕”,所谓“不怕神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说的就是这个理,这类朋友还是少交为好!
如今女人圈流行所谓“闺蜜”“死党”,男人圈流行所谓“铁杆”“哥们”,其实说白了就是最好的、无话不说的、气味相投的、可交往一辈子的、不论身份高低的同性朋友,这里当然不是指:同性恋的“同志”、官场上弹冠相庆的“圈友”、生意场上你赢我赚的伙伴、生活工作中所谓的“红颜、蓝颜”知己、激情相悦的男女朋友等等。我所要说的是,“闺蜜、死党”也好,“铁杆、哥们”也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哲人还说:“改变一个人是天底下最难的事,而影响一个人却是天底下最简单的事”,明知朋友干的是“黑”“恶”“傻”事,你却替对方打掩护,不制止甚至纵容、唆使之,最终“影响”了朋友,害了朋友,伤了双方友情,朋友醒悟后彼此成了敌人,这方面教训数不胜数。好闺蜜、好哥们应该既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高兴时分享,忧愁时分担;累了靠靠,烦了说说;无聊了一起“出出汗”,女人不必化妆,男人不必正装,说真心话,可以说骂人的话,可以说没出息的话,可以说不着调的话,不需多言,不需虚话,不需“扎势”,没有嫉妒,没有恐惧,没有妨碍,甚至只需一句彼此都能理解的、哪怕是骂人的“口头禅”,就能让对方重拾生活的勇气,把日子过下去。

这也就是林语堂先生所说的“后台朋友”,人生 有粉墨登场、追求名利的“前台”,也有脱下“戏服”、放松身心的“后台。”当你回到“后台”,露出疲惫不堪的蜡黄脸色,显出真实的生活“原型”时,你有没有一个,随时随地可以给他(她)打电话,不必发微信、短信,然后把他(她)叫出来,和你发泄不满,分享快乐,坐小饭馆,吃你最喜欢的小吃,可以不必遮掩地剔牙、吃饭发出声,这种情趣也许比你“前台”喝得满堂彩都受用,舒服,难怪著名艺人陈道明说:“外面的世界虽然很大,但要找一个随时能陪你聊天的朋友其实很难!”
贾平凹先生说:“如果我不写文章,谁愿意和我交朋友?”是啊,人生在世,获得朋友的最佳方式就是做好自己,挖掘并提升自己,将自己的擅长做到极致,活出自己不可替代的价值。你优秀了,你与他(她)灵魂相近了,自然有人来与你并肩,和你相靠,为你让步,荣辱患难,称朋道友。如今有一些人,动辄就谈经营人脉,夸耀自己和某某领导、某某富商、某某名人是朋友,目的性显而易见,不得而知。你认识人家,并不代表人家愿意与你交往,待见你,你所谓的朋友很可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热脸蹭个冷屁股,为交朋友而交朋友,何必呢!可见,修炼好自己,才是对人脉、朋友最好的经营。
人过了知天命之年后,你会发现朋友其实会越来越少,走着走着就散了,这其实完全正常。年龄越大,朋友越少,本乃人生规律,不必烦恼。这个年龄段应该是过滤朋友的阶段而不是交往朋友的年龄段了:好多朋友走着走着会变得疏远了,直至好多年连电话都不联系了;有的说好要做一辈子的朋友,可转身就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有的明明说好明天见,可一觉醒来就是天各一方;有的走着走着会变得越来越近了,会变得越来越想一起散步了、一起聊天、一起出行、“几天不见就像好多天没见”······请珍惜这些朋友。

哲人说:“好朋友是山,一派尊严;好朋友是水,一脉智慧;好朋友是泥土,厚爱绵绵。”是呵,真正的朋友是人生最美丽的际遇,是心有灵犀的相契,是彼此辉眏的需要,是苦乐荣辱的相伴,是永藏心底的牵挂,是心灵歇脚的驿站,是收藏心事的寓所,是储蓄感情的行囊。不管人生路上几多风雨,朋友如伞,伴你一路清空。

杨舟平,陕西凤翔人,高级法官,中国散文学会、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理事、凤翔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获市以上文学奖项数十次,都市头条等数家平台专栏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情关风月》等。作品多篇入选中学语文辅导教材,成为多省市中考试题;作品多次被《人民文摘》《人民日报》《中国早报》《法制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人民法院报》《陕西日报》《西部法制报》《华商报》《杂文报》《宝鸡日报》《散文选刊》《散文精选》《延河》《美文》《秦岭文学》《凤凰网》《腾讯网》《中国作家网》《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平面、网络媒体发表或转载,共计100余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