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车驶过家门口
文/吴炜
通勤车,运行于煤矿矿区和宝鸡市区之间的暖心福利车。为远在千里之外、身处异地他乡的职工与火车站、高铁站“牵线搭桥”,让他们愉悦的往返之路不再那么遥远,也使得距家十几公里、生活在两亭的我情真意切地享受着与众不同的舒适与便捷。

心随一缕清风拂动,耳畔回声想起,不由自主地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十多年前,离家不远的山沟建成一座全国第四代生态文明矿井。一时间全国各地的运煤车蜂拥而至,天南地北的司机聚集于此,我乘势加入一宝鸡老板麾下承担煤炭物流。记得初见通勤车大概是在某个上午时段,我跟着卸完煤的四桥车折返。后方清脆、响亮的喇叭声打断了我们的聊天,随即“嗖”地一下,一辆大巴超越我们疾驰而过。我心犯嘀咕,县市班车、省际长途车几乎天天打过照面,没见过这么阔气的客车。司机笑着说:“那是煤矿的通勤车,天天都发,以后只要在这个时间段都能看到。”他狠劲踩踏油门,使出浑身解数,却追不上大巴。车子越跑越远,很快消失在开阔的视野里。我风趣地说:“要是以后能坐上这大巴车上下班,那该有多好!”他随口而出:就是进了煤矿,也不一定拉你。不知是开玩笑还是实在话,让高级、豪华的大巴颇显神秘色彩,似乎更加遥不可及。往后跟车的日子里,隔三差五总能遇到念念不忘的通勤车,浮光掠影般闪过衣着整洁的乘客。
2014年,如火如荼的汽车运输受到铁路运煤专线的影响和冲击,市场疲软,物流衰落,我的老板未能幸免。为了生活,我无可奈何地离开车场,马不停蹄地奔赴远方。或许短暂的离开是为了日后更好的相聚吧!

五年后,我在机缘巧合下进入郭家河煤矿,拥有了一份收入不菲、稳定可靠的工作。记得那阵领到乘车证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得捧在手心,唯恐不翼而飞。几天后的下午,我持着乘车证递给乘务员检查后,顺利坐上大巴:宽敞的车厢,透亮的玻璃,干净的过道,舒适的座椅和熟悉的同事,让人顿感温馨和亲切。初次乘坐难免兴奋,目不转睛地盯着窗外快速后移的风景,二十分钟到达家门口……两年多来,我乘坐通勤车的频次数不胜数,切切实实地尽享着暖心的待遇。怀着感恩之心乘坐大巴,处处即是景:早晨,看那整齐划一的新农村升起得袅袅炊烟和偌大的广场上锻炼身体的人们;下午,瞧那冬日暖阳下沐浴阳光的老人和围得严严实实的对弈之人;傍晚,赏那华灯初上、璀璨夺目的城市夜景和星星点点、静谧祥和的农家小院。春天,有小峽大峽桃花的恣意绽放;夏天,有汤房庙水库的波光粼粼;秋天,有凤翔苹果的硕果累累;冬天,有煤矿雪景的妖娆妩媚。烈日当头的酷暑,车里开空调;天寒地冻的严冬,车里通暖器。乘坐通勤车,是一回体贴入微的享受,是一次心旷神怡的旅行,是一次暖人心扉的感激!
前段时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使我身体遭到较重创伤。术后回家卧床休养,情不自禁地想起煤矿的生活和下井的日子,有酸有甜,有苦有乐,有说有笑,简单又充实。如今,暂别了坚守两年多的煤矿,远离了昔日的同事,逐渐变得疏远、陌生,甚至觉得自己格格不入。此刻,通勤车成为我的情感寄托和精神依附。每天远望着车子从家门口快速驶过,心里颇感欣慰和踏实。我想煤矿并不遥远,也没有放弃受伤的我,那日日往返的大巴便是传递温暖的使者,将浓浓暖意遍洒在家门口,洋溢在空气中,鼓励我重拾信心,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半年过后,我将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坐上大巴车,再次向煤矿报道!
此时,房灯正亮,我看到通勤车正好驶过家门口……
郭家河煤矿 吴炜

吴炜,麟游两亭人,供职于陕西郭家河煤业公司。现为陕西民俗摄影协会会员,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会员,麟游县红十字会志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