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的碎片》
荆公新學和理學的歷史碰撞(7)
文/牧夫
编辑制作演播/慧觉
王安石被迫出局,贬在江寧。
面對歷史會有很多無奈,但面對這段歷史,有時我傻想:中國十一世紀中葉發生的那場政治經濟革新變法運動,如果不是以失敗爲結局的話,中國社會的商業資本進程、國家資本主義會不會提前到來?圍绕着商業資本活動的深化,人們的社會主導思想會不會發生根本的變化?民主進程會不會提前到來。在以言“義”(所謂義)不言“利”(“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孔子語)爲重的社會道德思想占主道地位的前提下,王安石除了得到一紙降職處分的命令外,還能得到什麽呢?

雲低風緊,月晕星淡,疲憊的老馬馱着疲憊的王安石回到江寧。王安石躲開喧嚣吵鬧的秦淮河,躲開金迷酒醉的鬧市,躲開淫糜險詐的官場,在紫金山一個叫白塘的地方建了幾間草房,種了幾畦菜,養了幾只鴨,取名“半山園”。得以静下來回歸田園的“半山園”主人王安石,面對滄海桑田,人事巨變,積弱積貧的社會和近十年的革新變法,進行了深深的反思。他在給友人的信中说:這幾年我所做的事,得罪了不少皇親國戚,我的眼力也不足以識别人,在我的朋友中常常隱着陰險的小人。'當時諸葛能成事,只會終身做卧龍。”面對着唐朝詩人薛能這樣的詩句,王安石又是一種什麽樣的心情呢?

自古功名亦苦辛,
行藏終欲付何人。
當時黯暗猶承误,
未俗紛紜更亂真。
糟粕所傳非粹美,
丹青難寫是精神。
區區豈盡高賢意,
獨守千秋紙上麈。
一一王安石

高寡孤獨的王安石,象一輪明亮的孤月,高懸蒼穹。
思想家們是孤獨的!
改革家們是孤獨的!

一〇七七年的那個炎熱的夏季,蘇柬坡由黄州顺江而下來到江宁,坐客“半山園”。這二位大哲、大賢、大潔、大俊,空灵峻逸的歐陽修的門生、政敵、诤友,完全抛開了政治觀點的不同,遠離了權力中心的他們坐在了一起,煮酒論文、吟詩唱和、賞月論佛......

王安石對蘇東坡説,你真是個翰林學士的材料,我早想推薦你。可愛的蘇東坡忘不了幽默王安石一把。蘇東坡給王安石講了一個小故事。説是江西撫州生産一種很有名的鼓,揚州有位富人想用高價買,撫州人就把鼓送來了。買主敲來敲去就是敲不響,賣鼓的就把鼓带回去了,賣鼓人越想越生氣,路過一條河時,把鼓扔了下去。鼓掉到河裹發出“撲通”一聲,賣鼓人嘆了一口氣:你要早作聲,我也不至於落到這個地步。

一〇八六年,司馬光走出“獨樂園”,執掌朝網,廢盡新法。
四月,王安石舆世長辭。
九月,司馬光在寫好“十科荐士法”後,也離開了人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