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我的老伴(三)
文/唐为跃
有时我也想对自己说,谁叫你娶她呢,说不定嫁给别人日子过得比你好。这是命中注定,只能用“高邮人不要刁,一块馒头搭块糕”来解嘲。别看她个性强,但她也有很多优点:吃苦耐劳,从不拖我工作的后腿。自从生了女儿后身体一直不好,不是这里疼就是那里痛,吃药、挂水是常态,她总是能坚持则坚持,能忍则忍,农田里的活几乎都是她一个人包干,跟人家比起来不知要吃多少苦,起过多少早,带过多少晚。对亲朋好友总是以客礼待之,平时侄男、侄女、姨侄女总喜欢到我家玩,她总是热情招待,总要给点蔬菜、鸡蛋给他们。特别是去年她到上海医院开刀,回来后晚辈们都在第一时间赶来慰问,我们感到莫大的欣慰,这大概就是锅不热饼不靠吧。
我这个人在工作期间总喜欢把学校的年轻老师带回家烧点油汤油水给他们补补身子,她从不给我脸色看,给足了面子,凡是去过我家的人都夸她人好,饭菜也烧得好吃。有的离开周巷的老师曾说:“在周巷工作期间,唐老师家的门被我们跑滑了”。别看她不识字,但她对农村的风俗习惯比我懂得多,对农业生产的知识比我懂得多,有很多歇后语都是她说给我听的,四时八节该做什么也是她说给我的。我想她要是识字,也许比我能干,至少她不笨,叫做心灵手巧。她做事讲究,种田时庄稼地里一根杂草都要看不到,看见人家打药施肥自己的田里也要打药施肥,产量总要比别人家高,尤其家门口种的蔬菜,人有我有,人无我也有,像什么韭菜、青菜、菠菜、莴苣、茼蒿、大蒜、茄子、大椒、蕃瓜、山芋,应有尽有。其实这些蔬菜值不了几个钱,但种起来很烦神,特别是那个茄子、大椒,大伏天正好吃的时候它不长,一旦交了秋它就疯长,真是“癞子脸上长兜腮当时不时”,一摘一篮子,吃不了送你送他,或者给鸡吃。有时在周巷老不肯上高邮,说要浇菜喂鸡呢,女儿怎么劝都没有用。在同事中,在邻居中,都说我是模范丈夫。我哪是什么模范丈夫,你总不能整天针尖对麦芒吧,那还叫过日子吗?

我跟葛冬兰相处几十年,我的秘诀就是包容、迁就、忍让,这到并不是我怕她,一切为了一个字“安”,你说要打麻将支持,输掉了给钱,你说身上这里疼那里痛,带你去看医生,你说家务事不能做,洗衣服、做饭我抢着做,你总不能还说我不行,这样你还有什么不满足、不如意呢?我觉得家务活做不死人,病害死人,生气气死人。我始终认为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老婆是给疼的,不是给你欺的,既然你娶了她,就要包容她、呵护她,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你男子汉要拿得起放得下,要大度些,总不至于整天叽叽歪歪,那只有分道扬镳。分道扬镳的那个滋味好受吗?这样的例子我看得太多了,双方都有一肚子苦水,钥匙还是原配的灵,夫妻还是原配的好啊。人都是要脸面的,同事、同龄人在一起谈起家庭、谈起子女,总有说不完的话。家庭过得比别人好,子女比别人的孩子能干,说话的声音都比别人高些,相反那个滋味真不好受。
当下,人们总是说:人老了,要有五老,即老伴、老窝、老本、老身体、老友,就目前而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老身体,没有了身体,其他一切都是零。亲戚朋友都说我心态好,其实我有时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凡事都那么较真有什么用?正所谓“人无百年寿,枉用千年计”。只有用“不清楚、不明白、不了解、不知道、大约、也许、可能、恐怕”对待生活中的一切,这样也许会后步宽宏。俗话说“人之不如意十有八九”,想什么事都称心如意是不可能的,知足常乐,凑合着过吧。

【作者简介】唐为跃,江苏高邮人,大专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曾在省、市、县级报刊杂志和多家网络平台发表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及文学作品,有多篇作品获奖。乡愁是开在记忆里的花朵,越开越鲜艳;乡愁是长在心田里的食粮,越长越壮实;乡愁是落在笔端的文字,颗颗都是感恩。铭记父母养育之恩,传承优良美好家风,以飨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