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诗联李集分会】163期 宋志清:看儿童创作诗词的遐想

(美术创作:黄陂职校学前教育2014班 邓婷芳)
最近因为一直品味黄陂区横店小学和盘龙名流学校的部分儿童创作的诗,我的思绪回到了自己当年从《西游记》里看诗词的年代,即我12岁那年的暑假,不禁感慨良多。现在看差不多与当时同龄的他们的诗词,回顾自己当时部分诗词,不禁想总结一下自己当时的创作心理和一些事后想法,以供对儿童诗词教育者参考。
儿童创作,会自觉不自觉地、机械地去接受自己热爱的流行元素用语习惯,形成自己诗词语言。比如,那时候有一首歌曲很火,叫做《断桥残雪》,歌词优美且带些国风味道,尤其开头第一句“寻不到花的折翼枯叶蝶,永远也看不见凋谢。”那时候我也莫名其妙的也跟着写了一句“枯叶似蝴蝶,花又折翼了”现在看起来虽然确实有点所谓的意境,但缺乏作为诗最关键的真情表达的内涵。但假如能利用孩子们这个习惯,教会孩子既可以学会用歌词一样优美的语言,也可以是启发孩子美育的一个契机。
另外,就是喜欢带入歌词里的人物,形成所谓诗里角色。那一年的九月份写了句“我也书生也白狐,我在欢笑你在哭,不知而今你在哪,越是想你不读书。”很明显的接受了《白狐》的人物设定。这个特点,在我那时候的所谓作品里比例很大。这一特点,我觉得要合理分析和引导。在积极方面,我们要充分肯定诗词里必须要有成功的自我形象,从而采用各种合适的方式来塑造这种自我形象。比如,将自我真实形象进行隐藏,以旁观的身份出现一个新的形象,传递你内心的想法。但是,我觉得,这个时候作为儿童,假如沉浸在各种不是自己的真实形象里,很容易产生诗意非真实性,甚至是空有其美,而不见情的玄幻。

(美术创作:黄陂职校 学前教育
2014班 张好)
所以我觉得这个时候对于儿童创作诗要抱着一颗真正的儿童之心(也就是不要过多接受外界的干扰与干涉的心),在诗词创作的文本本身,要少干涉孩子自己的一些奇特想法,要鼓励他们写景时写真正看到的景,从而去体悟大自然的美。言情表达自己的脾气,才能抒发自己的心情。
宋朝有个诗人叫潘牥,他诗里写道“ 欢逐儿童烧竹爆,自拈秃笔写桃符。 梅花一笑须相领,莫道今吾非故吾。”我觉得虽然是成年人作品,但也有儿童之心,因为都是自己想去表达的内容。
心理特征上,所有的人都可分为艺术型、思想型、混合型这三种。艺术型的人善于对事物加以整体感受,善于想象,情感强烈。思想型的人则善于抽象、概括、分析,面对事物持冷静观察态度。混合型的人则处于以上两种类型的中间位置,两种思维能力比较均衡。
所以,如果真想让孩子们喜欢和未来能创作成熟的作品,我觉得第一关键是要保护属于孩子这个年龄应该有的好奇心,比如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探寻下科学知识的奥秘,对于诗的创作,可以开放大量的眼界。
发挥属于孩子这个年龄应该有的想象力,正如董卿说的:“想象力是诗人带领着我们穿越时空的一双翅膀。没有想象力,就没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没有想象力,也就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以,要鼓励孩子多去想象前人想过的、没有想过的风景和梦想。

(美术创作:黄陂职校学前教育2014班 梁星语)
当然,至于他们闯过这个阶段后,是选择客观地观察自然和社会,通过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描写,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去创作,还是选择运用幻想、夸张的方式,来艺术地反映生活,突出表现主观情思。这都是进一步可以慢慢通过他们自己各种因素去综合考虑的问题,但假如他们自己没有完全意识到应该抒发自己真正的情感,那么接下来的一切我觉得都是枉然。
【本期美术创作】
邓婷芳、张好、梁星语
【本期工作人员】
主编:刘德芳
组稿:季风
校对:羽林郎 、圻圻
制作:宋志清
发布:朝花夕拾、故乡的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