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豫东大地虽是天高地阔,碧空万里,麦苗绿意盎然,河里一汪清水依然碧波荡漾,但北风萧瑟,万木凋零,野草枯黄,白霜遍地,广阔大地尽显苍茫,冬天的寒意不可避免到来了。
商丘是殷商之源,华商之都,是一片历史悠久的土地,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厚重的文化土壤酝酿出无数让人叹为观止的文化奇迹,其悠久辉煌的文明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一个个让人赞誉的人生传奇。
燧人氏钻木取火开创出人类文明的火种,火神阏伯在最古老的天文观星遗址--火神台上,第一次把人类的目光投向太空,商人王亥发明牛车开创了商人第一次贸易活动等等。许许多多历史文明的辉煌和灿烂都曾在商丘这个古老地方焕发出最绚丽的色彩。
岁月荏苒,历史行走在时间的河岸,渐行渐远。遥远灿烂的古老文明虽早已远去,但通过寻访这片大地上斑斑点点的古迹,我们似乎可以窥见真实的历史。火神台,三陵台,平台,清凉台,朱台,古老的商丘城墙,这些承载着商丘历史的著名古迹,虽然有点凸显寥落孤寂,但依然矗立在豫东大地上饱经风霜,历尽风雨。它们留下了很多历史的印迹,是文化底蕴的象征。
朱台:梁园七台八景之一
据说在四五千年前远古时代的商丘一带是丘岗连绵的丘陵地带,当时的商丘沼泽遍野,河流众多,是一片林木茂盛,野兽出没的森林。由于黄河连年的泛滥成灾,人们为了躲避洪水择高而居,居住在丘陵高岗之上,所以,商丘一带至今多有以岗岭、丘陵、堌堆命名的古村落。而在商丘西部一带也广泛流传着“一岭十八岗”的说法。
后来,由于黄河泛滥,特别是宋元以后黄河流经商丘七百多年,在商丘大地上汪洋肆虐,屡次改道,豫东大地被彻底冲刷成一望无际平坦的大平原,只有个别较高的高岗丘陵尚存,人们称之为“台”。由于当时人们相信这里的高台是地面的最高处,是距离天最近的地方,可以通达神灵,人们便在其上建造庙宇祭祀天地和神仙。这些地方既是商丘远古文明的发源地,也是远古的宗教圣地,又是当时先民居住的场所。它承载着厚重历史的中华文明。
西汉初年,汉文帝把自己的小儿子梁孝王刘武分封于以睢阳为国都的梁国,这就是商丘汉梁文化的开始。当时的梁国是天下富膏之地,西汉第一诸侯国。梁孝王刘武以他的窦太后小儿子和汉景帝亲弟弟的身份,以及在七国之乱的赫赫战功,让他有着帝王般的荣誉和待遇。
梁孝王刘武爱好文学,附庸风雅,喜欢和文人一起留恋山水,吹拉弹唱,吟诗作赋。为了炫耀自己文雅的风度,就大兴土木,从天下采集奇花怪石,征集全国能工巧匠,挖湖堆山,造亭台楼阁,把梁国美景纳入其中,历经十年的功夫,兴建一座可供文人雅士饮酒作诗,纵情自然风光的优雅之所。这就是三百里美景如画之梁园,又名“菟园”。比当时的皇家园林上林苑还要宽阔,堪称当时“天下第一园林”。
汉梁之后,梁园逐渐衰落,但是梁园七台八景成为商丘历史上最美好的风景,也是商丘历史上最美好的记忆。
“七台”指的是平台、朱台、文雅台、蠡台、三陵台、清凉台、青陵台、阏伯台、老君台、灵台等其中七个。
“八景”有五景载于《西京杂记》中:栖龙岫、落猿岩、雁池、鹤洲、凫岛,另有修竹园、孟诸泽和百灵山。
如今八景随着时光的流逝已消失在茫茫的岁月长河,然而七台历经千年岁月的消磨和风雨沧桑,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虽然有点步履蹒跚,但依然精神矍铄,在崭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惊人的魅力。
朱台,又名赭霞台,梁园七台八景之一。西汉时刘武登此台时,曾赋诗“身在瑶池映赭霞,紫气东来照孤家”,得名“赭霞台”。
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之族亲朱江奉旨赴山西洪洞寻祖,曾在此台停留,故改名“朱台”。后其长子朱海定居于此,因其族人子孙繁衍众多,形成村落。这就是附近的朱台村。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台上有寺,曰朱台寺,是当年的梁园三百里美景之一,属古文化遗存。
现在的朱台是一座矗立于平地之上的大土堌堆,台高12米,南北长54米,东西宽41米。台上有庙宇为朱台寺,寺院四周种满松柏,远望赭霞台像一座高高耸立的山岗,被郁郁葱葱的松柏所覆盖,松柏常绿,枝繁叶茂,在广阔的豫东平原上更加显得气势磅礴,巍峨壮观。
朱台寺,因为庙中供奉着齐天大圣孙悟空,这是和其他民间庙宇最大的不同处,民间又称之为“猴爷庙”。
据当地人所说,赭霞台还有许多神奇的传说,传说一:赭霞台曾是一片平地一夜之间升高数十米,成就今日赭霞台。传说二:附近百姓有喜白事需用桌椅板凳,头天晚上到台上烧香许愿,第二天到赭霞台就能捡到拉走,而平日谁也没见过台里有桌椅板凳,这些东西就象凭空变出来似的。传说三:殿前有一六角亭,亭下有一圆洞,深不见底注水时而不见满,下面时有隆隆响声。
每年农历二月二前后,很多附近各地群众到这里集会、烧香、拜祭,唱大戏,商品交易,娱乐活动。这里形成了商丘规模较大的庙会。昔日的皇家园林在今天又有一种崭新的使命。
中国民间对于齐天大圣孙悟空的信仰始于何时,无从考证。但对孙大圣民间崇拜的雏形记载,早在五代、两宋时期就已有了。泉州开元寺东西塔就有类似孙大圣的雕刻,宋代洪迈也写过《福州猴王神记》。
孙悟空是明代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人物。在小说中,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忠诚、嫉恶如仇,无所畏惧,敢于反抗压迫,斩妖除魔,最后终成正果,被如来加封为斗战胜佛。在民间文化中,孙悟空代表了机智、勇敢,追求平等自由,是正义,平等的化身。自唐代出现西游传说,一直延续至明清,明代文人吴承恩而根据这些传说集大成地写出了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孙悟空在历代的这些民间神话里,被中国人奉为神明。
中国传统民间信仰不同于西方一神教的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藐视人类的神明。中国传统民间信仰是多神教信仰,很多神明都是来自人间,是很多杰出英雄圣贤人物道德升华最高化的体现,被人们尊奉为神。
因此,与其是说中国传统文化对神明的信仰,还不如说是一种对英雄、圣贤的崇拜和向往,这是人们对于未来的一种美好向往和精神寄托,这也是对智慧、正义、光明的道德追求。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崇尚圣贤、尊崇英雄的文化。昔日皇家园林,今天人民公园
朱台遗址位于商丘市梁园区中州办事处朱台村北约300米,是商丘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土台高8米,南北长65米,东西宽49米,占地约3185平方米。现在的正以朱台为基础,扩建成为面积150亩的朱台公园。修成后的朱台公园将再现昔日梁园美景,以承载数千年汉梁文脉。古老的朱台遗址将以崭新的身姿呈现世人面前,成为普通民众瞻仰商丘汉梁文化的好地方,也是商丘弘扬汉梁文化的一个新的窗口。
现在的朱台公园虽然依然处于建设当中,但大体建筑轮廓已经成形。弯弯曲曲的河道,河水清清,造型各异的小桥,别致典雅,微风轻拂,杨柳依依,河岸边的碧草青绿一片,稍稍有点冬天的枯黄,公园里的亭台楼阁,银杏树的树叶金黄,总让人感到有诗一般的浪漫和惬意。初冬的公园虽然人很少,但冬日暖阳下的风光秀丽总会给人一种内心的温馨之感。
在朱台公园最显著的景点就是松柏覆盖着的高大巍峨之朱台了。朱台寺前高大的山门还没有完全完工,施工用的手脚架还没有去除,但依然挡不住其高大壮观,气势宏大的壮丽之美。
站在高大的山门向朱台望去,郁郁葱葱的青松翠柏之下,是灰砖蓝瓦遮盖下的红色大门楼。整个大门楼雕梁画柱,飞檐斗拱,两座巨大的石狮守护左右,整个建筑虽略显破旧,但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间都透露出历史的余晖和岁月的沧桑。在门楼之上高悬黑底金字的横匾,书写着“梁园一景”四个大字,好像清楚提醒前来的人们,这里是二千年三百里梁园的一部分。穿门而进,迎门是一间铁制的佛龛,里面供奉着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曾经活泼可爱,手舞足蹈,扎耳挠腮的美猴王,如今也手拿如意金箍棒,神情庄严肃穆的正襟危坐在佛龛里接受人们的朝拜和供奉。当年大闹天宫,天不怕,地不怕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今天已修成正果,修身成佛了,成为了一方神明,护佑着万民的保安。
沿着石阶,穿过茂密松柏,拾阶而上,迎面而来的同样是红门朱柱的门楼,大门上面是写着“赭霞台”的门匾。推门而入就来到台上。台上是一个坐南朝北的小院,正面是一高大的大殿,东西是偏殿,这边供奉着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等诸多神仙。
其中一座大殿供奉着齐天大圣孙悟空,大殿门前有一副对联,“唐时保师去取经,西天路上立奇功”,横批“万众敬仰”。墙上还绘制了“石猴初问世”、“大战红孩儿”、“计收猪八戒”等耳熟能详的取经故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朱台寺庙宇规模不大,虔诚的善男信女真诚的祈祷朝拜,好像忘掉了一切。这些人与其说是在朝拜那些神灵,还不如说是在寻找一方精神寄托的乐土。让自己那些烦杂的心真正静下来,面对现实和未来。这或许是一种真正的修心修行态度。
夕阳西下,倦鸟归时,又到了回家的时刻,走在朱台公园曲曲折折的路上,欣赏着朱台公园美丽的风景,感受着清风微微的吹拂。回头远望郁郁葱葱的朱台,西下的夕阳斜照着朱台,把余晖洒到碧绿的青松翠柏上,几只鸟儿苍翠的松柏林里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冬日斜阳照朱台,心平静听松涛声,黄昏之中,巍峨高大的朱台是如此宏伟壮观。昔日的皇家园林,今天已成为普通民众休憩的公园,而成为人民公园的朱台显得更加辉煌壮丽。此时,一句古诗不禁涌上心头“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作者刘金芳系网商社科特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