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设祭祖基地弘扬伏羲文化
——甘肃天水建筑设计院
《中华文化肇始源》
设计项目横空出世
2017年10月正式发布
作者/马步真 等
推荐/刘孝义

《三阳川微传媒•搜狐号》
2019年6月25日首发
【人文三阳川】原标题
《中华文化肇始源项目》
将三阳川打造成“中华文化
起源、传承、创新区”!

效果图来自设计方案原图
插图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 联系删除

《 中华文化肇始源 》
项目设计方案


伏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本源,是华夏民族优秀传统、文明进步、精神信仰的集中体现,是华夏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从大量的民间传说及历史文献记载、丰富的远古遗存、璀璨的民俗民风,特别是卦台山及周边地理、山川气象变化等,都充分证明了,卦台山是伏羲创画八卦的地方,天水是伏羲文化的发祥地。建设中华文化肇始源,寻找中华文化之根,传承、发扬中华文化意义重大。

中华文化肇始源工程项目的建设,适逢机遇、符合众望。通过项目进一步证明天水是“羲皇故里”,展示天水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项目中全球最大的祭祀圣地的建设,极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通过项目中全球最权威的易经文化中心的建设,独树天水为易经文化的核心地位;通过项目中龙凤文化的展现,反映龙凤是中华文化的象征;通过项目中农耕作业的体验,再现中国农耕文明的辉煌;通过项目中历代特色古建筑的建设,重现中国历史的繁华盛世兴衰更替;通过项目对天水历代少数民族族群的复现,追忆中华民族的多枝多叶的风采;通过项目进一步改善天水自然环境,展现天水宜人居住的优越性。

通过项目建设扩大影响,提高天水的知名度,将天水打造成为“中华文化起源、传承、创新区”,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天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改善天水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改变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味。提高生活品质,造福天水百姓。

一、项目建设内容
1、卦台山“太极”恢复区
太极阴、阳鱼的恢复。对卦台山山体进行修复,在尽量不改变原有山貌的前提下,恢复五千年来由于被河水冲刷而流失和人为挖土造田、烧砖建宅所破坏的部分山体,并对山体进行种植绿化,作为太极图的阳鱼。在卦台山西侧的张新村周建造阴鱼湖,湖面大小与卦台山投影平面尺寸相同、形状呈反对称的水域,作为太极图的阴鱼。这样,恢复了伏羲时代独特的、神秘的天然阴阳太极图。

保护维修原卦台山伏羲庙的城门、城墙、城垛等城堡设施。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修复卦台山伏羲庙原有的大殿、山门、戏楼、午门、钟楼、鼓楼、侧殿等明清建筑。作为卦台山景区的一个重要古建筑景点。
保护和改造历史形成的张石村、马营村和吴家村等村庄,打造成为独具天水传统特色的民俗文化村,作为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特色景点。同时,提供该位置村民的就业机会,提高生活水平。

2、易理湿地公园
重点打造易理湿地公园,如将农耕文化体验区、卦台山太极八卦的阴鱼、渭河河道及两侧风景带、祭祀广场周边绿地、伏羲大道两侧绿地纳入,共同按湿地性质规划,作为湿地公园。湿地公园面积281.09公顷,占整个规划区的52%,公园内水域面积达到58%以上。湿地公园湿润效果明显,大大改善卦台山及周围小气候,提升了整个景区环境。

3、易经文化中心
建设全球最权威的易经文化中心,内设易经培训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占筮预测中心、资料档案中心、信息检索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为3.53万平方米。易经文化中心前设入口广场,长150米,宽约130米,广场平时为中心的活动场地,祭祀时为准备场所。广场内设置直径约15米的“3D”易经馆,从三维角度体验太极八卦的玄奥。

建设伏羲祭祀大道,从入口广场穿过易经中心到伏羲祭祀广场 ,全长800米,沿中轴两侧各设一条,在伏羲祭祀广场前汇合成为一条道路,并沿伸至卦台山山脚下。两条祭祀大道中间设置伏羲、女娲的“功德柱”,两侧设置体现九龙文化的“九龙柱”。

5、伏羲祭祀广场
建设伏羲祭祀广场,在祭祀大道西侧中轴线上,呈圆形布置,直径250米,面积达4.9万平方米,可容纳10万人参加祭祀活动。广场西侧设伏羲塑像,为祭祀活动的主题位置。广场铺装以太极八卦及六十四卦为主题的图案,中心部分为带有河图洛书的银河星系图案的太极图,往外依次是四象图案、八卦图案,在广场的外圈是六十四卦的图案及释义卦爻的石碑。

6、历代建筑风情区
建设两条风情街区,从卦台山东麓的渭河边开始,引入两条河道,一条代表长江,一条代表黄河,在河道两侧建设两条体现历代特色建筑街区。从西到东延绵2.4公里,从年代上分为七大块,依次为七星小筑、凤雏风貌、高台建筑、秦汉宫殿、盛世风采、车水马龙、庭院深深共七个根深而叶新、古老而喻远的特色街区。共占地67.71公顷(1015.65亩),总建筑面积54.15万平方米。

7、艺术星级酒店区
在渭河北边的九龙山东麓,结合周围环境,建设三处五星级以上的艺术星级酒店,分别是一座国际标准大酒店,一座具有民俗特色大酒店、一座具有易理文化的大酒店。提高服务档次,方便接待海内外寻根、祭祖的知名华人及游客。占地38.60公顷(579.00亩),建筑面积30.88万平方米。

8、养生度假区
依风都山山脚建设一幢幢低层建筑,其中有小型度假别墅、休闲养生馆、旅游度假公寓等建筑群落,配置体育文化场所、中医养生设施、菜园鱼塘场地、桃红李白果树,形成独具特色的设备完善的旅游、度假、休闲、养生综合建筑群落。占地73.75公顷(1106.25亩),建筑面积22.13万平方米。

9、农耕文明体验区
在卦台山太极的阴鱼西侧开辟农耕文明体验区,其内容包括原始渔业体验区、养殖业体验区、原始农业体验区、现代农业体验区、高新农业体验区。在九龙山上开辟一处旱作农业体验区,种糜播谷,管护成长,收割碾藏,亲自煮食,体验黄土高原上先民最早的生产生活场景。占地54.46公顷(816.90亩),为规划区的总面积的8.75%。

10、历代少数民族再现区
在九龙山上设置与伏羲氏族有关的少数民族部落设施,对已消失的戎、氐、羌、匈奴、东胡、突厥、回纥、党项、鲜卑、吐蕃族等少数民族,建造具有其民族特色的建筑群落,再通过现代化的光、电、声等先进模式,再现远古少数民族的生活场景。

二、项目整体定位
以创新型经济为运作模式,打造本项目,使文化与新服务结合、文化与金融结合、文化与产业融合的创新型理念。以文化产业为灵魂,打造祭祀经济、论坛经济、旅游经济三大经济体系,带动度假休闲、生态健养、民俗观展、定制地产、商业贸易五大产业发展。将涉及祭祀、寻根、易学、考古、陶艺、彩绘、文字、古乐、古建、古树、泥雕、雕漆、碌碾、石磨、庖厨、射箭、围棋、渔猎、养殖、农耕、编织、捻纺、药材、庙会、社火、旅游、度假、疗养、健身、养老、论坛、影视、会展、商务、农宅、公寓、别墅、府邸、宾馆、酒店、餐饮、交通、湿地、绿化、园艺、接待和高品质服务等诸多元素整合融入到本项目的开发、建设、运营中。项目立足伏羲文化不可复制的独特优势,在开发运营上定位为“高、新、深、广、远”原则。

一是,高起点、高水准、高品质打造该项目,体现一个“高”字。在项目定位上高起点,站在伏羲文化研究的最前沿,把该项目定位为“全球华人寻根问祖、祭祀人文始祖伏羲的第一圣地”,通过此项目提升天水在全球华人范围内的神圣形象;在项目规划上高水准,依据天水深厚的伏羲文化底蕴,吸收国内外最先进的规划理念,坚持以前瞻性、战略性和导向性的原则规划该项目;在项目建设上高品质,充分尊重、运用和体现伏羲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着力体现伏羲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本源和中华文化的源头,突出表现天水对中华文化的发祥、传承和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反映伏羲文化“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兼纳并容、开拓进取”的奉献精神、合和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特征。

二是,以新思路、新视野引领项目建设,体现一个“新”字。本项目摒弃我国目前千遍一律、大小雷同、同质同象的文化项目建设模式,巧妙运用卦台山及周边地理中,独特的、唯一的气象气候、山川地势等自然资源所隐含的伏羲太极八卦内涵特征,指导该项目建设。达到独树一帜、耳目一新的效果,通过项目建设,吸引海内外华人向往天水,参观天水悠久的丰富的文化遗存,体验天水民俗遗风。特别是引导人们亲临卦台山,穿越时空、探触远古,颌瞻人文始祖伏羲创画八卦的场景,探寻易经文化之源,寻找龙鳯文化之根,体会先民生活情境。尽可能多的集寻根祭祀、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健康养生于一身,在人们追思过去、寻根祭祖的同时,感受天水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带来的文化享受。

三是,深入挖掘伏羲文化的内涵,充分利用伏羲文化遗产的潜力,提升该项目建设的文化深度,体现一个“深”字。借人文始祖伏羲的功德和创世圣母女娲的圣德,创全球公祭项目的大品牌,把天水打造成为华夏民族的朝觐圣地,使华人一生中能去一次天水寻根祭祖,成为华人不可或缺的荣耀和追求,使天水成为全球华人心目中的“麦加”圣地。将本项目着力打造成为,在全球华人中卦台山的地位最为神圣、文化底蕴最为深厚、影响力最为深远、产业效应最为突出的文化产业集成项目。

四是,通过项目建设,广泛提升该区域城市综合品位,体现一个“广”字。通过建设湿地公园,绿化五龙山和九龙山,改善该区域的气候环境;利用该项目资金,建设交通路网、综合管网和公共建筑,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在建设该项目的同时,注重民俗村街建设,通过对民俗文化的观展和旅游综合服务,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该项目的实施,切实为该区域百姓做实事、得实惠,使之大幅度提高生活水平,打造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五是,在项目建设上,注重项目的长远效应,体现一个“远”字。以伏羲文化为纽带建设本项目,使项目和中华文化一样,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保持项目的长久运行。该项目促使具有长久的生命力的祭祀经济、论坛经济、旅游经济的发展,使该项目能够持久运营。结合特殊的卦台山及周边地理而打造的本项目,使项目建成后韵味悠长、不可复制、无人赶超,成为不可多得的旷世佳作。

通过在全球华人范围中的运作,抓住我省实施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及文化大省的机遇,将项目打造成为中华文化研究、保护和推广的重要基地,也成为引领中华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重要手段;以文化产业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优化产业结构,成为推动天水经济再次腾飞的核心动力;以一个项目投资建设带动一片区域发展,成为西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

三、项目技术指标
卦台山风景区控制总用地面积:7309.45公顷(109641亩)
中华(伏羲)文化肇始源规划用地面积:618.65公顷(9280亩)
中华(伏羲)文化肇始源规划净用地面积:509.11公顷(7637亩)
卦台山阳鱼部位及东侧吴家村以及铁路两侧共50米范围用地面积:109.54公顷(1643亩)
其中:1、卦台山“太极”恢复区:89.89公顷 (1148.35亩)
2、易理湿地公园: 164.89公顷 (388.65亩)
3、易经文化中心: 9.45公顷 (141.82亩)
4、伏羲大道广场: 16.35公顷 (245.25 亩)
5、华夏始祖祭祀广场: 10.22公顷 (153.30亩)

6、历代建筑风情区:67.71公顷 (1015.65亩)
7、艺术星级酒店区: 38.60公顷 (579.00亩)
8、养生度假区: 73.75公顷 (1148.29亩)
9、农耕文明体验区:54.46公顷 (816.90亩)
10、其他: 23.19公顷 (243.25亩)总建筑面积:1106875.89㎡
其中: 1、历代建筑风情区: 541506.65㎡
2、易经文化中心: 35289.70㎡
3、艺术星级酒店区: 308823.00㎡
4、养身度假区: 221256.54㎡

四、项目建设设想
计划分两期开发,从前期规划至投产运营预计3至6年完成。计划投资约200亿人民币。致力于打造全国最大的祭祖圣地,填补民俗旅游度假的空白,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吸引更多游客前往。规整地块内的环境,促进周围城市环境的提升,提升整体环境的优美度。为旅游休闲度假提供新的场所与看点,提升商业效益。提高档次与知名度,有助于区内地块升值,产生高档地产效益。

控制容积率保护地块内的环境,保留农田与果园,保护动植物,有益于维护生态。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为社会做出贡献。通过挖掘卦台山伏羲文化推动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建设提升伏羲文化,通过伏羲文化增强天水知名度,达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共同发展,项目的实施建成将成为先天八卦、易经文化的体验区。
甘肃天水建筑设计院
院长 马步真 等
2017.10月

图为天水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邓炎喜(中)与马步真(右)刘孝义(左)在一起
【马步真先生简介】
马步真,生于1963年,男,甘肃渭源人,天水建筑设计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程硕士,兰州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和区域经济文化。
【刘孝义先生简介】
刘孝义,男,汉族,中共党员,1950年12月生于中国·甘肃天水卦台山下贫苦农民家庭。24年从教,从小教到大学教授,多次被省市授予优秀教师称号。20年从政,廉洁奉公,被授予优秀“人民公仆”称号,天水市政府县级退休干部。现任天水伏羲女娲文化研究会会长,世界发展科学院研究员、教授,浙大易学教材课题组特聘首席专家。中华文化促进会伏羲女娲文化导师。研究领域:伏羲和伏羲文化。


【2021年•辛丑年】
2021年,公历平年,共365天,53周,农历辛丑年(牛年),无闰月,共354天,农历起止时间是2021年02月12日-2022年01月31日。 这一年是21世纪第3个10年的开端,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