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武济世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贾氏点穴疗法
代表性传承人陈荣钟精诚大医纪实
史怀宝

武打电影中的“点穴术”,神奇而又神秘。眼前这位精神矍铄的老者,会“点穴术”,还会弹指神功,只不过,他的点穴是用来治病救人的。在深圳龙岗区一条车水马龙的街道旁,一家名为“华武堂国医”的中医馆内,作家见到这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贾氏点穴疗法代表性传承人——陈荣钟教授。贾氏点穴疗法源于北方青岛,陈荣钟却在岭南举起贾氏点穴疗法的大旗,贾氏点穴疗法在他手中发扬光大,他以此济世救人,从深圳治到全国,从国内治到国外。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曰:“经络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中医有“中药、针灸、推拿,正骨”四大法门,点穴疗法属于推拿范畴,主要通过点击穴位,疏通淤积的经络,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点穴疗法在我国历史悠久,明朝武术大师张三丰《明史·方伎传》《少林拳术秘诀》等史料中均有记载。陈荣钟认为,点穴疗法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是一种用手在患者体表穴位施术治疗疾病的方法,源于中华武功点穴术。《黄帝内经》中的“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很好地说明了点穴疗法的机理。“贾氏点穴疗法”正是继承了医武同源的千古精华,它要求穴位精准,还要采取力学的原理进行补充,做到力度合适,气力到位。
陈荣钟自幼体弱多病,父亲经常抱他找隔壁邻居沈卓然大夫看病,他从小经常跑到沈家串门,读书回家放下书包就往沈医生家里跑,帮扫地,摆好椅子,给病人端水,看沈卓然把脉治病,沈卓然见陈荣钟聪明懂事,让他背《药性赋》《汤头歌诀》,耳闻目睹间,陈荣钟立志学习中医,沈卓然是他的启蒙老师。
高中时,陈荣钟碰到文化大革命,同学们去串联,他就在家学习《中医基本理论》《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针灸甲乙经》等中医经典,在街道待业期间,他已能为左邻右舍扎针开药,小有名气。1968年,街道办事处推荐他参加“赤脚医生学习班”,他成为一名光荣的赤脚医生。1969年,他去潮州人民医院学习,招为正式员工。1973年,他作为工农兵学员选送参加考试,去汕头地区卫生学校学习中医专业,毕业后,他回原单位潮州市人民医院,开始中医行医生涯。期间,陈荣钟参加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函授班,受到医学名师邓铁涛、罗元恺、黄耀燊的指导。

“贾氏点穴疗法”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点穴疗法流派之一。贾立惠是该流派的创始人,著有点穴疗法专著。参加工作后,一次偶然的场合,陈荣钟目睹了一位偏瘫患者经过贾立惠点穴治疗,竟能站立行走。他被这种治疗手法深深震撼,随即前往山东崂山拜贾立惠为师,专门学习点穴疗法。
陈荣钟有着扎实的中医基础,学习特别认真,深得恩师贾立惠厚爱,尽得其真传。陈荣钟知道,要想练就恩师的一手绝活儿,必须付出异于常人的数倍努力。他时刻牢记恩师“我们研医,为光中华,嘉惠人类,别无它求”的教诲,虚心学习,刻苦训练,一天到晚地练习,有时练得十指青肿出血,不知练坏过多少沙袋,仍坚持不懈。此后几十年,他坚持天天习武,打太极拳,保持了强壮的体魄、练就了神奇的“十指神功”。
崂山学习回来后,陈荣钟在潮州市人民医院成立点穴专科,努力将点穴疗法运用到临床治疗实践中,产生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找他治疗的省内外患者络绎不绝。他在点穴科基础上,创办了广东省第一个点穴治疗中心。2003年,他被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市中医院以特殊人才招聘来到深圳工作,一直工作到70岁才退休,后创办了华武堂国医。2015年,陈荣钟作为首批专家,进驻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医堂、2020年又到南方科技大学盐田医院名中医馆出诊,一直坚持出诊至今,乐此不疲。
陈荣钟从医50多年,集点穴、针灸、推拿、正骨、方药于一身。他传承点穴精华,守正创新,总结创立了牙签理论、地基理论、唇脸刺激法、点穴治瘫十法、开窍醒脑点穴法、点穴防治青少年近视眼等一系列新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是目前国内屈指可数掌握点穴绝技且有建树的专家。
“牙签理论”,主要用于治疗颈椎病;“地基理论”主要用于治疗腰突症;
“点穴治瘫十法”主要治疗中风偏瘫。湖南耒阳的刘先生年近六旬,因高血压脑梗中风两次,一次中左边,一次中右边,已经三年多,时间长,且左右瘫痪,相当难治。江西赣州的郭先生因原发性高血压脑梗塞,右侧瘫痪两年多,两人都属后遗症期。陈荣钟根据“点穴治瘫十法”,釆用“治瘫重治节”的压膝整足法、摇关节法,并配合针灸,收到很好的疗效。
点穴疗法像一颗埋藏了上千年的种子,经过陈荣钟心血与汗水的浇灌,在临床实践中历经挑战和验证,绽放出生命的新绿,为中医治疗注入独特的魅力,成为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贾氏点穴疗法、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和太极拳三项之大成者。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有很多患者接受过陈荣钟的点穴之术,奇迹般康复。1991年,上海科学馆,1991年上海国际医学大会上,患中风偏瘫两年的上海歌剧院原院长张拓坐着轮椅来到现场,陈荣钟施出点穴功夫,一连串弹点、叩打,松筋利关节之后,张拓竟神奇般站立起来,在会场来回走动。此举让陈荣钟一举成名。1993年11月17日,在曼谷脑神经医院,为来自泰国各地的医务人员作点穴疗法临床应用学术报告,一位60多岁因脑血栓形成而致右侧偏瘫两个多月的大娘,被抬来请陈荣钟作点穴治疗,治毕,居然自己走出会场。
陈荣钟的女儿,也是他的学术继承人陈淑慧告诉作家:家父对中西医两种不同的学科,他认为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就像人的两只手,要协调共用,做为中医人,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自我非簿,不能学了西医丢了中医,应西为中用、取长补短。家父不受门户偏见,广拜名师,取百家之长,他集点穴、针灸、推拿、正骨、方药于一身,患者夸他一个人等于五个医生。他独创的“网络透穴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瘫,运用“脏腑点穴调气法”治疗内、妇、儿科疾病,我在临床每获良效。一姓蒋少年因反流性胃炎折腾得骨瘦如柴,休学两年,经陈荣钟“网络透穴”针刺法和“脏腑点穴调气法”治疗后,呃逆、烧心、反酸都停止了,康复后顺利复学。
陈荣钟教授对传统的守正,不是顽固守旧,而是用心琢磨。他突破传统的点、按手法,取而代之地是用手指在穴位上反复敲打。传统点穴在穴位上按压最多是10—20公斤,而陈荣钟采用弹击点穴手法,速度快、气感强,透筋达骨,重点手法可达到40公斤,对中风偏瘫患者,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疗效更为显著。陈荣钟教授将多年临床经验,撰写出多篇论文在各级刊物发表,出版了两部医学专著和教学影像,先后中标和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多项。
陈荣钟始终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为了解除患者痛苦,他虽然年事已高,仍不断学习现代医学,他强调西为中用,事必躬亲。为了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他有的放矢地做相关影像学检查,实用为先,尽量让患者少花钱。每遇到家境贫苦的患者,陈荣钟减少或免收诊疗费用。许多患者称他为“苍生大医”,这是来自患者心底的感激,也是“医者父母心”的真诚表现。
华武堂国医医生陈浩彬动情地告诉作家,陈教授要求我们对技术要精益求精,对患者要体贴入微。病历书写都很严格,便于临床总结求证。

我国的传统中医药通过“一带一路”的实施,名扬世界。陈荣钟认为,他身上的责任,除了是一名医生以外,更多的是怎么样使我们的中医药非遗,既为国内患者服务,又为整个人类服务。多年来,陈荣钟公派或应邀相继赴韩国、意大利、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十多个国家讲学、治病,曾为泰国总理、联合国副秘书长等外国首脑治病,受到李鹏委员长、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等的接见和鼓励。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光明日报、广东卫视及亚洲日报、世界日报、德国、泰国电视台等众多国内外权威媒体对他高超的技艺均作过相关报道。
点穴疗法是一种苦活、累活,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但“贾氏点穴疗法”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陈荣钟现在担忧的是后继乏人。为了从更高层次研究点穴疗法,也为了把这门医术更好地传承下去,陈荣钟将一对儿女培养成医学博士,带了一批又一批研究生和学徒,还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等中医药高等院校,设立了国家级非遗贾氏点穴疗法传承基地,举办的学习班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可喜的是点穴疗法已被列为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陈荣钟的儿子也是他的学术继承人陈耀龙认为:家父把一生都贡献给点穴事业,为使点穴疗法后继有人,从小带我们习武练功,教我们点穴手法。家父对医术精益求精,他独创了很多新的治疗方法,如“唇睑刺激法”治疗面瘫,唇睑是未梢神经最丰富、最敏感的地方,直接刺激疗效明显。又如小儿脑瘫,针对“十个儿瘫九十怕惊”的特殊医像,他提出“以惊治惊”的训练法。
陈荣钟的学生吴维锐告诉作家:我有幸多次参加陈荣钟教授点穴培训学习班,学到教科书上没有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医术,我把学到的这些非遗特色新医术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患者反映非常好。我非常有信心学好学精以指代针的非遗点穴方法,更好地造福基层群众。

点穴疗法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陈荣钟带领徒弟和同事多次下基层,进社区,大力宣传中医治末病理念,把颈肩腰腿痛这些多发病常见病的病因,分型给大家讲明白,如何防治,如何练功,每次讲完,广大听众涌跃咨询,陈荣钟一一为大家现场检查诊治。
跋涉过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几经蹉跎,历尽沧桑,中医身上的铅华渐渐被岁月的风雨洗去,又露出她原本金色的光彩,而贾氏点穴疗法这一传统中医与中华武术相结合的奇葩,在陈荣钟手中,重现天日,弥足陈香。



作者简介:山东郓城人,研究生学历,国家一级作家,教授,当代作家、诗人、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山东、广东、北京国家机关工作,现为某国家杂志总编,山东省威海市文联创作室专业作家、威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迄今创作发表各类文字一千多万,著有《高原雄峰》《遍地黄金》《赤脚医生》《谷文昌传》《审计风暴》《忠诚》《梦中的村庄》《痛饮月光》等专著,作品散见于《文艺报》《诗刊》《中国报告文学》《北京文学》、中央电视台、山东卫视、广东卫视、上海卫视及美欧澳和港台等国内外媒体,代表作长篇小说《审计风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和山东省长篇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和荣誉称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