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娘湖
逍遥山人

疫情暂缓,看周围人等纷纷外出旅游,艳羡不已。
按捺不住,急忙联系,知晓邯郸京娘湖与东太行值得一睹。不犹豫,报名。
时时关注天气,怕什么来什么。天气预报,我们去的日子有雨,还是中雨。下刀子也得去,费用已交,没有退费之说。
车子开动,窗外已是阴云密布。侥幸心理还在,离着邯郸一千多离地呢,我们这里阴天,说不定那里还是晴天呢!
现在的天气预报好准奥!刚过菏泽,就看到地面上湿漉漉的。这里早就下过雨了。不顺的感觉涌上心头,只好假寐,坐等奇迹出现。
偏偏雨不让人清净,过馆陶县不远,竟然瓢泼起来。客车不得不使劲地用雨刷上下挥动,勉强可以看清前行的道路。
干脆,看着雨刷,数着刷动的次数,心静自然凉的感觉还是有的。
雨,时而大,时而小;时而急,时而缓。路上好似泼满了酥油,车速明显慢了下来。预计到达的时间肯定要延迟了。
终于看到“邯郸”二字了,以为到了。
可是,在雨幕里又晃悠了近一个小时,一块巨石从车窗闪过——人们惊呼“京娘湖到了!”
到了,我怎么没看到?下车后,我赶紧去寻找那硕大的石。不,应该说是巨石。状若石碑,下部方形规矩,上部成自然雕琢,呈圆弧状——上书“京娘湖”三个大字。光线不好,雨一直在下,慌忙里拍下照片。回家细看,石牌顶部细流连连,这该不是京娘的眼泪吧!咱既不是赵匡胤,也非翩翩少年,何以惊动京娘一番哭诉。
既来之,则安之。人们在踟蹰了片刻之后,在导游的一再催促下,陆续撑伞下得车来,四处寻找京娘湖的所在。
四周除了浸在雨幕里的山丘,还有飘着的雾气之外,哪儿有湖的踪迹。
在导游的指挥下,一片伞花拥挤着登上电瓶车。上的游览车,走的游览路,转弯抹角,终于登上了一处高坡,看到了亦坝亦路的高大建筑。京娘湖满湖的水就是在她的承托之下,成就了。
看到电瓶车,偶发奇想。旅游开发是全方位的,不只是有景看,还带动了各方面的大发展。
电瓶车的两边是敞开的,斜风细雨顺着空隙直往人身上浇。幸亏路程不是很远,车没停稳,大家就急忙跳下来。
一匹大马迎面而来,京娘与赵匡胤有说有笑的,看上去很是幸福。他们路赶得急,已是全身汗透。这雕塑与主题不符啊!不对,又想歪了,是雨水打湿的。
再看,一大坝展现在眼前。京娘湖就是在这大坝的支撑下,才碧波荡漾的吧!
带着疑问,又登高而远,一水面展现在眼前——恍惚中感觉是到了太河水库的感觉呀!只是脚下的游船告诉我,这儿是京娘湖。
雨,路上雨,到了京娘湖,还是雨。雨并没有考虑人们的心境,似乎还大了起来。
先登船,湖上溜一圈。
人为造景,并不肆意。总是找些所谓的传说、民间故事作为凭借。京娘湖也不例外,引用的是赵匡胤与京娘的凄美故事。
穿鹊桥,过彩虹,观屏风山。回返,赵匡胤题诗处、滴翠潭、京娘投潭崖、凤壁岩瀑布……山回路转景随换,湖随左右秀手边。
本来是看景的,听了这故事,很是感伤,破坏了闲情雅致,没有了先前的跃跃欲试,只是跟在人们的后面,做一随从,打发时光罢了。
那水,那瀑,那崖,那沟,那峰,那风,那雨……那云海,那葱茏,那清幽,那朦胧,那深邃,那灿烂,那哀怨……总结为一句,曾经来过,全然没有了报名时的激情与兴致了。
雨中行
日赴邯郸八百里,濛濛细雨做跟班。
车颠似轿昏沉睡,窗外不知向哪边。
叹京娘
随波遐想忆当年,匡胤京娘兄妹欢。
本是婚姻头上等,遵循死理骂名传。
京娘湖
京娘湖上雨如烟,碧潋轻吟绿展延。
秀女痴情投水在,唏嘘感慨不回还。
悲情
匡胤无心来嫁娶,京娘自是害相思。
枉搭性命成冤鬼,七尺男儿被嗤鼻。



阴雨里,该不是京娘在哭泣?







有眼,有鼻,有嘴,酷似静卧的猴。


























京娘湖有着美丽的传说:
京娘姓赵,十七岁,跟父亲去曲阳烧香还愿遭遇劫匪,赵匡胤相救。年少轻狂的赵匡胤因为得罪朝廷而闯荡江湖,走遍天下各地,与京娘结为兄妹并且护送京娘回家。
一路上赵匡胤对京娘体贴关怀。京娘向赵匡胤诉说爱慕之情。匡胤婉言回绝。
一轮朝阳喷薄欲出,赵匡胤作《咏日》题于壁:欲出未出光辣挞,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赶却残星赶却月。
后来京娘与匡胤表达感情的地方,成为一座美丽的人工湖泊,人们称为“京娘湖”,由赵朴初、启功、杨成武题名。有“搭衣岩”为京娘凉晒衣服处,“梳妆台”为京娘临湖梳洗时的岩石。
冯梦龙《警世通言》记载:赵匡胤千里送京娘,为了行路方便,二人结为兄妹,京娘愿终身相托,然而赵匡胤道:“贤妹,不要怪我顽固做作,我本是为了义气千里步行送你回家。若我今日因私情和你在一起,与那两个劫持你的贼人有何区别?之前的一片真心成了虚情假意,只会让天下豪杰们笑话。”
京娘道:“恩兄高见,妾今生虽无法报答兄长的恩德,死后也要衔环结草相报。”京娘返回蒲州家中,家人欲将京娘许配给赵匡胤,赵匡胤拒绝并大怒而去,众人猜疑他俩之间的关系,为表二人清白,京娘留下绝命诗:“天付红颜不遇时,受人凌辱被人欺。今宵一死酬公子,彼此清名天地知。”后悬梁自缢而死(另一说是于武安门道川投湖自尽,京娘湖亦由此得名)。赵匡胤当皇帝后追念昔日兄妹之情,遣人至蒲州寻访京娘,得知她早已以死明志,甚是嗟叹,追封其为贞义夫人,令当地立庙祭祀。
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传说来自宋朝开国功臣赵普所写的《飞龙记》(全书已佚失,仅有残篇),比较完整的文字记载最早可以见于明朝小说家冯梦龙的小说集《警世通言》。
——来自网络
摄影、文字编辑:张先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