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太行栈道
逍遥山人

邯郸有一架登天的梯子,有着一天一地的景致。远看山景美,近摸不可能。
天公不作美,晨起,雨还在淅淅沥沥。
坐索道登山,雨还是紧随着。直到半路,雨才恋恋不舍走开。但天幕并没有揭开,灰蒙蒙的就如个大锅盖,好比幽灵,你走到哪里,它就跟到跑哪里。
少缺了阳光,倒是没有了热与汗水的顾虑,山风里,冷飕飕的。
一路走下来,满心的颤,腿肚直发软。不是累的,而是吓得。回望,真怀疑自己就是从那挂在半壁的梯子上走过来的?
叹服在于惊奇。
初知太行山,是《在太行山上》的高唱里;初见太行山,是在电视剧《太行山上》的画面里;实见太行山,是在今日的细雨蒙蒙里。
太行山之美在于山,山之美在于奇秀险,奇秀险突出表现在路半悬。更在于攀登里心颤的体验,深刻体味“蜀道难”之后的感叹。看着,必心惊,走着,必腿颤。只看脚面,如同登楼榭、履平地般。眼神稍加错位,就是另一种感触,悬在半空的飘忽,脚顿时发软,心一下子就会提高嗓子眼。
还有那玻璃栈道,因雨关闭。真要一试,还不知道会派生出多少惊叫与窘态!小心脏能否经受得住高血压的冲击。
感叹奇秀险的创造者。凿穿一个个石臼,安放一道道横梁,架设一柱柱栏杆,抹平一段段路板。建设者无从欣赏,只在险中干。可敬,可佩,可叹!大国工匠不虚伟名焉!
依山势而建,设有驿站,根据不同的势,造就不同的休息点。山凹处,凸脊点,就是裂出的一块山皮,一小块平地,也会派生出航空母舰的型,在云雾处营造一个大大的巢。
后细细想来:
蜀道之歌,蜀道之殇,已远。这栈道除了游览之外,会有别的用途吗?这么大的土木工程,就只供游人兜兜转转?
神游
栈道悬空道畅行,脚下忽然响风声。
凡人误闯神仙府,玉帝烦劳九凤迎。
太行云中栈道(一)
可撕云彩做裙衫,踮脚即能宫阙观。
不敢高声轻迈步,神仙吵醒再难安。
太行云中栈道(二)
顺壁蜿蜒山涧尽,登临半路见深渊。
峰川好似随风动,几多闲云可比肩。
太行一柱
荒野招摇越万年,衰从伟岸绣针般。
随时碎裂失踪迹,吾辈相逢是有缘。

10元一件的时装——旅游雨衣,既防雨,更保暖。只是结实度不咋地,没有陪伴完行程,已是伤痕累累。环保意识不可丢,硬是来到山下,让它在垃圾桶里寿终正寝。


云的那边是哪里?

等风,等雨,更等你。

此南天门非彼南天门。



错综复杂的桥,为的就是让你对惊心的体验。除了晕眩,还有胆颤。


鬼斧神工,除了雕塑之外,还不忘留下绿的招摇。

此时才知刚才走在桥上,脚下有多险。

一个大托盘,给生命加了一层保险。

逼真的小松鼠,增添了许多的情趣。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但见那,航空母舰正航行在大山之间。






香炉,在隐约里飘逸着淡淡的烟。

硕大无朋的“山花”,是大自然的修炼,更是人们爱惜的结晶。没人采撷一花一叶,都“躲着”它,唯恐因为自己,损失半点的魅力。



灯火阑珊处,它是啥?

一个温馨的巢。






与低云来个亲密接触。

阳光撕开一道口子,照耀了那片山峦。盼望着,阳光再一次努力……


一路上,数架观光电梯,帮助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

峥嵘里,有着太多的想象和故事。






两个多小时的奔波,一个草亭,就是一个驿站。歇歇脚,充充饥,不知道还有多远,还要走多少台阶?

栈道弯弯,画出了优美的曲线。

远处,云海里的山在召唤。


陡壁千尺,计数着当年的风流与豪气。



孤峰独立,招云兴雨。





惊悚与危险就在回看的一瞬间。

咋看也是巨蟒绕山。



太行一柱。

伸手好似就能摸到。


什么果然?


面山的攀登更惊险。

硬生生给大山扎上了一根腰带。

回首白云低……


偎依在山体上不倒的石柱。





走出险境,葱绿一片。

导游赠送的景点——十六沟。问过当地人,没有十六条沟。但转了一圈之后,发现有着不少各式各样、还算精美的石头。该不是谐音吧?“十六”谐音“石头”,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石头沟吧。









摄影、文字编撰:张先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