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忘儿时的煤油灯
作者||卢学波
小时候,夜晚只有煤油灯照明。每当夜幕降临,家家户户便依稀透出点点昏黄的灯光,在夜风吹拂下忽暗忽明,远远看去好似黑夜里闪烁不定的流萤。

此刻,喧闹一天的小村庄渐渐安静下来,远处不时传来几声狗吠和蛙鸣。记得我上小学二年级的第一天,年迈的奶奶特意在集镇上为我买了一盏罩灯。我看着那明亮闪烁的灯光就像看见了一个新奇的玩具一样,兴奋了好几个晚上。

从那以后,劳作一天的奶奶晚饭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玻璃灯罩擦得干干净净,再取一张白纸剪一个圆孔戴在罩子上,以便使灯光更加明亮集中。我坐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做功课,爷爷则坐在我身旁轻手轻脚地剥玉米,奶奶坐在床沿上就着漏过去的灯光忙着手中的针线活。

不知过了多久,灯芯上长出几朵可爱的灯花来,灯光渐渐暗下去,这时奶奶会小心翼翼地走过来,取下灯罩,用火柴棒慢慢地把它们拨去,灯光瞬时又明亮起来。夏天的晚上,家人常常把煤油灯放在老屋外面的泥墙顶端照明,有时一阵风吹来,煤油灯熄灭,奶奶总是让我去厨房灶台上摸火柴来把煤油灯点亮。

上初中时,村里照明电已经比较普遍,我对煤油灯的记忆渐已模糊。我读初三那年,正当我学习紧张准备复习迎接中考之时,家里突然传来噩耗,奶奶病危。为了不影响我学习,奶奶直到病逝前的几个小时才允许家人通知我。当我快马加鞭地从学校赶回家想见她最后一面时,奶奶已经带着她对我的殷切希望离我而去……在整理奶奶的遗物时,我发现那盏擦得干干净净的罩灯静静地躺在小木箱子里,边上整整齐齐地叠放着一摞剪好圆孔的白纸片。

虽然后来我从未用过那盏罩灯,但每当我看到它都禁不住流下泪来,在晶莹的泪光中我仿佛又看到奶奶用火柴棒拨灯花的熟悉身影,还有她老人家在灯影中那饱含期待的眼神。天道酬勤,有志者事竟成。高中毕业后,1990年3月,刚满18岁的我报名应征入伍,退伍后凭着较好的文字功底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如今,新中国已走过了72年的光辉历程,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早已找寻不到煤油灯的踪迹。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仰望夜空,总能发现奶奶的那盏闪烁在群星中的煤油灯,为我照亮前行的路……

作者
卢学波

作者档案:卢学波,知名青年作家、诗人,70后,本科学历,河南省睢县人。自幼喜爱文学,尤其诗歌创作。系河南诗词学会会员、商丘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南日报》特约通讯员。2015年羲之书印诗画金奖获得者。其诗歌、散文常见于《中国国防报》《河南日报》农村版《河南工人日报》《商丘日报》《京九晚报》等40余家报刊。多次获全国诗歌大赛奖项,作品入选多本诗文集,现供职于睢县交通运输局。诗观:诗歌是我的生命,我要像生命一样对待诗歌!

主播
瑞轩玫瑰
生活简约而不简单,精致却不挑剔的我,喜爱各类文学艺术,偏爱有声艺术,盼阅天下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