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杯”华语文化大奖赛
路洪图入选作品展




“茅盾文学杯”
华语文化大奖赛
致敬先贤,继往开来!
免费参赛投稿热线(微信):zhoukuicheng77818
副主编:周奎成
大赛日期:
计划2021年11月15—12月24日
“茅盾文学杯”华语文化大奖赛

路洪图,男,汉族,济南市历城区人,大专,中共党员。历城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历城区稼轩文化交流协会理事,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诗词学会会员,山东周易研究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词研究会(暨中国诗词研究中心)会员。作品散见于国家和省市报刊、书籍及网络。2020年8月28日,在中国世纪大采风二十周年庆典暨电视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活动中,被授予:中国当代英才荣誉称号。
七绝·题郊外的巜红红的美人脸》图
(平水韵)
微波碧水清如镜,
溪畔梳妆美媚红。
不去花都争宠爱,
乐留郊外沐春风。
词一首:
水调歌头·游南山万亩梨园
(平95·词林正韵)
梨花知时节,
似雪满南山。
遍坡梨行,
花香来袭沁心田。
余欲折枝亲吻,
又恐众人讥责,
欲罢不能叹!
蜜蜂采花粉,
蝴蝶舞翩跹。
沿山道,
赏美景,
往上攀。
目不暇给,
银雪炫目漫园妍。
花海客人信步,
疑被白云所掩?
神爽又心欢。
愿此景长久,
永远驻人间。
注:万亩梨园地处山东济南南部山区的锦绣川,锦云川和锦阳川,根据去年游玩印象填词。
七绝 秋游鲍山 (新韵)
岱岳根生千古见,
松柏翠绿路盘桓,
亭阁古朴溪池碧,
管鲍之交世代谈。
注:位于山东济南东约三十里历城区鲍山街道办事处鲍山公园内,旧有鲍城,为鲍叔牙封地所在。宋曾巩有《登华不注望鲍山》诗云:云中一点鲍山青,东望能令两眼明。若到人心似茅戟,心中那得叔牙城。
鲍山高不过百米,山上树木茂盛,山顶上有新建的亭榭,东侧山脚下有仿古牌坊式山门,鲍山的名字就源于鲍叔牙。据说,昔日此山附近就有一座石城,名叫“鲍城”,是鲍叔牙的封地。鲍叔牙死后,葬于山坡下,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先贤的功德,便把此山称为鲍山。(资料摘自《历城古韵》)
散文:
家乡的白莲藕
文/路洪图
风和日丽,秋高气爽的中秋日,携妻带孙明湖游园。湖面上游船犁波破浪,亦见园工荡舟采莲。触景生情,使我浮想联翩,那家乡的小河,还有那采莲的场面,采藕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浮现在眼前。
我的家乡沙河庄,地处泉城济南东郊的清河南岸,是一个美丽的村庄。那里有一望无际碧绿的田野,宽阔的乡村大道两旁有两排风中婆娑起舞的垂杨柳树,还有传说清代修建的两座石桥——“义和桥”和“十二连桥”,还有村里那天然的大湾,水面倒映着岸边九棵参天的白杨树;村庄的北边,古老蜿蜒的小清河,像一条玉带似的,自西向东依村流过,奔向渤海湾……乡村景色怡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使人流连忘返。
村庄的中间,还有一条美丽的小河,河水径流自南向北,河长约长五里,河道宽约二十米,家乡人叫它西河漄。河的源头在我们庄南和冷水沟庄北那交界的沟漄里,由无数个无名小泉日夜不停地汩汩涌出的细水汇集到一起,形成了较大的水势,缓缓地向北流去,在村的北边流入了古老的小清河。
得天独厚的地下水资源,使得小河的水质清澈,碧波荡漾,连年不竭。小河的上游,水草肥美,大鱼卧底,小鱼嬉戏。孩提时代,常和小伙伴下河戏水,摸鱼捞虾。下游的河水穿村而过,两岸绿树成荫。村中那座古老的石桥,横跨东西两岸,桥上人来车往,桥下流水欢唱。而小河的中游,则是有勤劳的乡亲们,种植了大片大片的白莲藕,空旷的河段,也因此充满着盎然生机。
鱼游蛙鸣微波荡,乡村数里闻荷香。说起莲藕,人们都不会陌生。可能有人会说:“莲藕谁没有见过呀,不就是餐桌上的一道菜吗!有什么可说道的?”在我看来,却没有那么简单哩,尤其是我们家乡的白莲藕呀,不同一般吆!
小时候,听过村里的老人讲:“我们沙河的白莲藕,闻着香,吃着脆,咽到肚里甜肠胃啊!”说话时,那张黝黑且布满皱纹的脸上带着微笑,流露着自豪感。他们还告诉我,白莲藕开着像白玉兰色的荷花,藕的中间有九个透气的眼,吃起来脆生;红莲藕开着粉红色的荷花,藕的中间就不是九个眼了,吃起来麺软些。但它们都具有一定的观赏、食用和药用价值。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这样赞美月光下的荷莲:“……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大师倾心赞赏的是月下荷莲迷人的样子。
现在我要说的是莲奉献给人们那鲜美的果实——白莲藕。首先要赞美的是她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尔后来观赏她出泥水后的样子,看人们收获的那些成枝的莲藕,洗净后就像少女白皙丰腴的胳膊一样,美丽迷人。
家乡的白莲藕,她不仅是美观漂亮,而且全身是宝:“荷花赏心悦目;莲子滋补熬羮;藕杆生火做饭,荷叶包肉包粽;藕瓜美酒佳肴;藕节入药治病。生吃熟食,别有风味,诱人开胃,让人心醉。”就这样好的民间特产,馈赠佳品,在今天遗憾地不见了。她虽不负盛名,也非盛产,可我对她的那份感情,却始终不移。
这已是七十年代的往事了,回想起来,无比的欣慰和自豪。虽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看现在的西河漄,心中不免惆怅,往日那岸上楊柳婆娑;河中碧波荡漾;滩涂荷花映日的怡人景象已不见了。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但愿往日的美景不会成为永久的回忆。也许,不久的将来,美丽的家乡小河依然会碧波荡漾,白莲花还会再绽放,白莲藕也会摆在我们每一家、每一户的餐桌上。
小小说:
“谎 言”
路洪图
ICU病房里,此时只有夫妻二人了。
丈夫望着躺在病床上输液的妻子,小声地问:
“我还是打一个电话叫她回来一趟看看你吧?我们把实情告诉她吧!”
“不、不、不行!”妻子费力地回答说:“她知道我得了这该死的病,她会急得不上学的。”
丈夫沉默了。这是他在妻子手术昏迷清醒后,第三次和妻子商量这事了。看妻子病情的发展,担心她放假回来二人见不到面了。
夫妻俩说的那个她就是他们的独生女儿——一个值得他们骄傲的、在外省读重点大学的大一学生。女儿年方十九岁,窈窕标志的身材,满头的乌发梳成了马尾辫;鹅蛋脸上,那美丽的娥眉下面,一双深潭似的、水灵灵的大眼睛,闪烁出智慧的光芒;笔挺小巧的鼻子下面,那薄薄的两片小嘴唇,仿佛明示着她能说会道,快言快语;泛着红晕的双面颊,显露着两个甜甜的酒窝,······
丈夫拿着女儿的照片,说:
“给你她的相片,你有大半年没见她了,好好看看她吧!”
“哦,我是要好好地看看她了,说实话我是真的想她啊!怕是见不着她了。”妻子含着眼泪不无伤感地回答说。
“你说的是啥话呀?要不让她请假回来。”丈夫小声的接着说:
“你、你、你不能告诉她实情啊!”妻子有点急了;“我生你的气了。”
“那我总得给她打一个吧?老是怕耽误她学习,你住院都快一个月了,也该打一个电话联系一下吧?”
“那你就打吧,千万别告诉她我得病住院了,那会分她的心啊!你跟他说咱俩挺好的,叫她放心,好好学习就是了。”妻子说完后便扭过头去了,丈夫听到了抽噎的声音。
丈夫又沉默了。尔后,含着泪水跑出了病房,这个老实巴交一辈子的农村汉子要打个电话。听妻子的,向女儿撒平生第一个谎言:报平 安。
小小说:
打 醋
路洪图
话说八十年代的中期,某年六月的一天,正是麦收农忙的时候。太阳像个大火球似的,灼烤着大地,天气特别的炎热。在这酷暑难耐的季节里,人们最爱吃和常吃的饭,便是喝凉面了。这不,跟媳妇从坡里收工,刚进家门,媳妇就问:
“天这么热,中午饭就吃凉面吧?”。
“行啊!”我随口答应着。
“别光行啊!快去打醋去。你看看,一瓶子醋,才吃了几天呀?就干瓶子底了。醋不酸,吃不着数啊!照着过去的醋差远了。”,媳妇催促着我打醋,且嘟嘟囔囔地埋怨起醋的质量来。
“我这就去。”,我痛快地答应着,便麻利地拿着醋瓶子走出了家门,因为我是特喜欢喝凉面的。
要说我们这里喝凉面,是很讲究的:面条是手擀的,佐料有胡萝卜咸菜,有香椿芽咸菜,还有芝麻酱,蒜泥,更有这不可缺少的醋。喝起来那味道:香、辣、酸、咸、凉啊!甭提有多德(音dei方言,爽快的意思)了!
来到了离我家最近的那家代销点,约有二三十步远的路吧。进了门,没见那白白胖胖的老板娘,只见到她刚上小学的儿子,正趴在柜台上写作业。我问道:
“你妈不在吗?”
“上坡干活还没回来呢!叔叔你买什么啊?”,孩子抬起了那稚嫩的小脸望着我,回答且问我。
“哦,那你给我打上一瓶醋吧,行吗?”,我说。
“不行!”,没想到孩子回答的如此干脆。
“为什么呀?你不会使提吗?”,我有点纳闷。
“会,可是我妈临走时跟我说,‘要是有人来买东西,卖什么都行,就是别卖醋’。”
“嗯?为什么不卖醋啊?”,我接着问。
“我妈说了,‘新批发来的醋太酸了,不好吃,掺上水才好吃,才能卖呢’。”,孩子一本正经的回答。
听孩子的回答后,我呆立在柜台前了,没有出声,好一会才缓过神来。
“叔叔你怎么啦?”,孩子那天真的脸上带着疑惑地望着我问。
“没事,刚才我在想别的事情哪。小朋友,再见!”说完,我夺门而出,只有到村庄头那较远的一代销店打醋了。
那一家醋是否也掺水卖呢?我不得而知。也不管那么多了,能打到醋就行了。我加快了脚步,浑身觉得更热了,热得有点让人喘不过气来。打点醋,要是回家晚了,媳妇该挖苦我:是到了城里醋厂打的吗?
投稿微信:zhoukuicheng77818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