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敬退伍军人
作者/杨迎勋
2018年秋天,国防部发布短片致敬老兵:舞台虽不同,本色永不改!据考证,在中国,每24个人中就有一名老兵。他们离家远行,只为青春不悔。他们累累伤痕,只因使命在心。
要知道一切的和平与安乐背后,都藏着无数人的咬牙负重、热血抛洒。那些用青春和生命让我们安享和平的军人,无论戎装是否在身,都是我们全社会应该尊崇的对象。当最可爱的人脱下军装,到底如何做才能不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

他们曾于千里之外,用所有赤诚和勇气接同胞回家。他们曾在高山之巅,用数年无言付出坚守祖国疆界。
他们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又必将回归人民、回报人民,当他们脱下军装,转身到不同的岗位的退伍老兵!
有人说,军旅就像一件浸入骨肉的衣服,它色彩斑斓,厚重、永恒。而拿过曾定兵的"军旅衣衫",其上满满都是被他的较真劲打下的密密针脚。 一日当兵,终身光荣! 退役老兵,这是一个极其光荣、饱含着“敬”和“爱”的称呼。所有退出现役的军人,包括转业、复员、退伍、离退休等人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退役军人。无论是当年穿着军装保家卫国,还是现在脱下军装为梦想打拼,他们都继续秉承军队的光荣传统,以出色的成绩回报这个伟大时代,回报人民的深情厚望。我国现有数千万退役军人,他们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奉献,是军人的鲜明底色。人民军队自诞生以来,用一场又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又一次拼搏奋斗的实践,经历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赤诚奉献过程,打造出中国军队特有的奉献精神。正是这种无与伦比的宝贵精神,滋养着一代又一代革命军人,使得他们离开部队到地方工作和生活,继续秉承初心依旧、丹心似火的革命传统,保持军人本色和脚踏实地的奋斗热情,树立了新时代退役军人讲奉献的光辉榜样。

如今,军转和退伍军人群英荟萃。以老英雄张富清为代表、退役军人的奉献精神突出地表现在:一是,坚守初心,对党忠诚。保持崇高理想信仰和优良政治品格,始终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二是,担当使命,恪尽职守。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牢记职责使命,计利国家、无私忘我,把奉献精神作为永恒的价值追求;三是,爱岗敬业,苦干实干。干一行爱一行,把革命理想信念化为行动力量,勇挑重担、敢为人先、创造实绩;四是,朴实纯粹,淡泊名利。“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正确看待个人得失,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五是,清廉自守,克己奉公。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严于律己、弘扬正气,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老兵本色。从明确“在国家层面加强对退役军人保障工作的组织领导”,“深化改革妥善安置军转干部”,到党的十九大宣布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这是党和国家对退役军人的殷殷关怀,是牢记使命、敢于担当的退役军人,以热血和担当从人民那里获得的崇高荣光。是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坚实支撑,是解决一线官兵后顾之忧的众望所归,是退伍军人一致认可的期盼实现。

最好的征兵广告,是“肉眼可见的终生保障”!如一趟开往春天的列车,搭载着老兵回家,呼唤着新兵启程。这对于无论是褒扬彰显退役军人精神风范和价值导向,还是开展拥军优属、烈士及退役军人荣誉奖励等工作,对于提高退役军人政治待遇、社会地位,都将是一个大的加强。同时鲜明释放出“为党和国家奉献过的军人不会被忘记”的强烈信号,这必将极大地鼓舞优秀青年参军入伍、为国防建设凝聚磅礴力量。
当声声呼唤终成现实,老兵似是“有了娘家”的喜悦,激动得热泪盈眶;当福利待遇有处可寻,青年一眼看见“后路后院”,再无后顾之忧。更是老兵的集体感和归属感;受益的不止是老兵,更是军人职业的认同感和幸福感。

在战争年代,他们勇于流血牺牲、以无数个英雄壮举赢得“最可爱的人”称号;他们拥护党的绝对领导,凝聚成为战无不胜的钢铁之师、英雄之师。在和平年代,他们处处展现英雄本色,长江抗洪大堤上疲惫不堪的“最美睡姿”,汶川地震抢险救灾现场上“来来回回的身犯险境”,天津火灾现场的“最美逆行”……有着革命传统秉性的“人民子弟兵”,备受人民群众爱戴拥护。如今,他们脱下军装、成为退役军人,但是“退伍不褪色”继续为人民服务,以行动继续塑造“人民子弟兵”丰碑!为军人职业增添过硬的“尊崇度”。

风雨之中苍老了容颜,未老的是情系国家心!当今世界,风起云涌。中华大国崛起,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格局产生深刻影响,我国安全形势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大。世界新军事革命迅猛发展,为我们提供了难得机遇,同时也带来严峻挑战。让本色永恒,让奋斗不息,英雄的退役老兵们时刻准备着!

致敬退伍老兵。军衔虽卸,初心仍在,请部队相信,军人品质不褪色;请祖国相信,一声“到”,一生“到”!对于离开军营的退伍老兵而言,这是他们共同的心声。




【作者简介】杨迎勋,号赤土雄峰,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未,甘肃省礼县石桥镇人,1978年入伍,历任文书. 团报道组长,新闻干事, 师,集团军党办秘书,兰州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秘书, 连指导员,营长,市征兵办副主任,县人武部部长,转业地方工作18年,历任天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任秘书长,党组成员,党支部书记, 天水市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市纪委派驻政法系统纪检组长,市委政法委党支部书记,调研员等职。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天水市作家协会理事,新媒体西部书坛“签约作家”。
在30多年的文学和新闻生涯中,有30余篇获全国优秀稿件一等奖和优秀报告文学,优秀散文奖。40多篇获省级优秀稿件和优秀散文一、二等奖。多次立功受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