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父亲与饺子
作者:王安德
冬至这天,家里包好了饺子。煮熟。我很认真地拿着碗筷,从锅里盛了十几个饺子,双手敬献给我的爸爸,还有天堂里的亲人。
低着头,吃着饺子,我陷入了一阵思索之中。
“你爸这个人,挺爱吃饺子的”。我追问妈妈,她老人家就给我讲述着爸爸与饺子的故事。

“你爸是个穷家孩子,是个放羊娃”,妈妈的开场白总是这句话。
是的,爸爸出生在一个很穷很穷的家庭,小时候,别说吃饺子,就连那一碗拌筋糊糊汤也难得吃饱。长大后,有了工作,又有了几十块钱的工资,但他从来不设得乱花一分钱。一身衣服,穿脏了,晚上洗好,第二天又穿着上班。穿烂了,缝一缝,补一补,又穿几年。
爸爸吃饭从来不讲究,也很随意,一碗酸拌筋,一碗燃面,一个蒸馍夹辣子就是他最奢侈的一日三餐。
爸爸也想吃饺子,也爱吃饺子,可在那特殊的年代,吃一口,吃一顿饺子,那真的比摘月亮还难。记得有一次,是个星期天,爸爸生病在家休养,妈妈为了照顾爸爸和儿女的情绪,从邻家借了几斤白面,又割了一斤多肉,说是改改口味,让娃们享享福。那时候,我们兄弟姐妹还都很小,又不懂事,总缠在妈妈和锅灶旁,着急地等吃着那大肉饺子。
妈妈一个人,和面、剁肉、伴馅、擀面皮、捏饺子,根本忙不过来。等到响午吃饭的时候,第一锅饺子终于出锅了,煮熟的饺子刚端上饭桌,哥哥姐姐吵着要先吃,等着去学校。我和弟妹爬在桌子旁,干瞪着眼睛,也不敢吭声,更不敢动筷子。哥姐吃饱后,背着馍包去了学校,妈妈又给我们煮第二锅饺子。
煮熟的饺子又端上餐桌,我和弟妹狼吞虎咽地争抢着,爸爸走过后,站在我和弟妹的身后,拍着我的肩膀说“你是大孩子了,让着弟妹,让他们多吃几个”,我虽然不懂事,但我望着爸爸无奈的表情,只有放下筷子。弟妹吃饱了,跑向巷里玩耍去了。
爸爸妈妈盛来饺子汤,泡上几块玉米面馍,吃的津津有味。
从此后,这个吃饺子的故事就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长大成人后,每当家里吃饺子的时侯,我和哥姐不至一次提到这事。我经常会看到,姐姐会将最早煮熟的饺子送给爸爸吃,而我的爸爸又会将碗里的饺子拨在弟妹的碗里,一句一个“让娃先吃,让娃先吃”。
爸爸离开我们八年了,他一生喜欢吃羊肉泡馍,大肉饺子,喜欢喝酸拌荡,吃燃面,这些我都记在心里,每当爸的生日,或者节假日,让我回老家的时候,我都给爸带上那些好吃的,敬献在坟头,倒上一杯茶,点上一支烟,陪着他吃饭,聊天,说着家长理短。
临走时,爸爸还是那句话“照顾好你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