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 日
◎邹长森

北方冬日的群山,灰蒙蒙。没有了绿色的山,失去了生机活力,失去了活泼可爱,失去了迷人的魅力,如果不下雪,那单调的颜色引不起画家、摄影家的兴趣,引不起芸芸众生爱美人士的兴趣,也引不起我观赏的兴趣。水流不再湍急,仿佛被冻住了,缓缓流淌,看着都觉得冷。许多小河沟的水断流了,河床裸露出来,挨挨挤挤的小石头瑟缩着,以为这样相互挨着才感到暖和。枯藤老树,寒鸦低飞,霜寒林瘦。一切好像静止了,悄无声息。一年四季,周而复始的轮回,冬天不管我爱与不爱,都那样年年来到我的面前,尽管内心不喜欢这个又冷又单调的季节,但还是得接受它的到来,它的存在。
没有美丽的风景,但我知道在冬天寒冷的背后,天地万物却没有停止活动,那不为人知的秘境,有趣而可爱。
松鼠在快入冬时把找好的食物分散挖洞埋起来,然后到了冬天,在树洞里睡大觉,饿了就起来把埋好的吃的挖出来吃。放进十八颗松子,先塞满了再去睡。但食物常常会被别的偷看的松鼠挖走另埋,而且有时自己埋好的也会忘。
蛇和青蛙会冬眠,狗熊会藏在树洞里不吃不喝,靠身体储存的养分维持生命。
负子虫将卵产在自己的背上,然后潜伏在水下的泥土中过冬。
切叶蜂把成叠的椭圆形叶子运到地下或空心木头里面,筑成一排排蜂房,形成椭圆形的“住宅”。住宅内备有花蜜或花粉,产卵过冬。每只切叶蜂可以建造30个蜂房,所需要的椭圆形叶子至少一千张。

螳螂能做成很大的卵块,一块就有三百至四百粒卵,连同分泌物一起形成卵囊。外面是一层很厚的保护层,粘附在向阳的树干上,不怕冰雪和寒风。
天牛,用天生的极其锋利的嘴巴,在树干上挖一条“隧道”,幼虫在这条“隧道”里过冬。
灯蛾的蛹,外面具有一层坚硬的几丁质外壳,能忍受严寒的侵袭,蛹体内又贮藏了较多脂肪,可防冻伤。
金龟子的幼虫,身体很肥胖,贮藏着十分丰富的营养物质,躲藏在泥土的深处,呈休眠状态过冬。
避债蛾从幼虫时期起,就用树皮和树枝做成一个“口袋”,背在自已身上或挂在树枝上,休息时,就躲进“口袋”里。深秋时节,它就钻进“口袋”里,变成蛹,安全过冬。
蜜蜂到了深冬季节,除了取食贮存的蜂蜜获得热量外,还围着蜂王“抱成一团”,组成一个蜂巢团,使蜂巢里的温度保持在35℃左右。如果外层的蜜蜂冷得受不住了,它们就来个里外“换防”。对那些幼虫,工蜂会像称职的保姆那样,每天给幼虫喂食1300多次。
同时,工蜂们还聚集在一起,形成一道保温层,使幼虫免受严寒的侵袭。如果幼虫仍感到寒冷,工蜂们便张翅舞足,使蜂房内温度升高。小茧蜂有惊人的耐寒能力,在-47℃时,照样安然无恙。
这是动物和昆虫的冬天的活动,而植物呢,落叶树的叶子随着寒风飘落于大地,干枯、腐烂,落叶归根。然而,树木内部并没有停止休息,他们积蓄着养分,为来年的再一次生长做准备。

从养生保健的角度讲,人与自然呈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冬天就是要好好养精蓄锐,把春夏秋损耗的东西重新补回来,期待来年的新一轮绽放。炖一锅鲜美的羊肉汤,在寒冷的天气吃起来格外香。这温补的食物,让你消耗的体力得到补充,阳气得到保藏,抵御寒冷的天气,让身体更加健康。
冬至节气,我迎着吹面的寒风向前走,雪花正纷纷扬扬地飘落。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天地之间,一切好的不好的事情天天都在发生,而我欣然接受这北方冬日带给我的启示:好与不好,顺其自然,爱与不爱,此消彼长。
作者简介:

邹长森,凤县商工局干部,宝鸡作协会员,凤县作协会员、秘书长,凤县摄影协会会员、凤县书画协会会员。有散文、评论、新闻等在省、市、县报刊及网站发表。写作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反映普通人的生活情感,努力描绘美丽新生活,新气象,新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