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谈教师的“佛”与“不佛”
文/宋力行
现如今,媒体上各类伤师案件、学生自残自伤乃至自杀事件层出不穷,社会逐渐把教师职业、师生关系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由此而催生的一个词——“佛系教师”,也成为一个热议词汇。

很多老师无奈地选择做一名佛系教师,只求上好课,无愧于心,对学生能管则管,不能管则顺其自然;即使管教学生,也中规中矩、不痛不痒,小心翼翼地不去碰触家长焦虑的神经、学生脆弱的自尊,以明哲保身。社会对佛系教师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教师“佛”了,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解放孩子的天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也有人认为教师“佛系”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事实上大多数家长对教师是否应该“佛系”是非常双标的,在具体工作中都希望老师能从严要求孩子,但如果这种“从严”伤到了自家孩子(这当然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却又很难避免的),则又不依不饶。

作为一名一线工作二十多年的老教师,窃以为,教师并不是不能佛系,而要分清对什么可以“佛系”,对什么不可以“佛系”。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育效果要“佛系”一点。什么是佛?佛具有大慈悲心,深了众生之苦,所以发愿普度众生。佛承认众生有差别,同时又能做到平等地爱众生。做老师应该有这样的佛性,我们传道受业解惑的目的是为了“度”学生到人生的更高阶段,而不是为了评比;很多时候我们真的无法体味孩子成长中形形色色的痛苦,一句“你应该……”是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要承认每一个学生是不同的,他们的先天禀赋、个性爱好、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执着于学生一时一科学习成绩的提高,是非常短视的做法,如果再为此而批评学生,乃至讽刺打击更是错上加错。也不要过分自信地以为几次甚至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就能让迷途的孩子醒悟并知返,一个教育工作者要用长远的眼光和更大的格局去看待一个人的成长。我们最终培养的是一个健康有活力,会自我鞭策,有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人,而不单单是某个阶段学习成绩好的人。所以所谓佛系对待学生,就是让老师无差别的对学生心中有爱,着眼于未来去培养一个人;就是要容忍学生的错误,看得惯他们的叛逆或者消沉,等得住他们慢慢成长;就是要维护他们心中对知识的渴望,对老师的信任,对学校生活的热爱,而不是用大量的作业去消磨它,用一次不如意的考试成绩去否定他。

教师对自己的佛系该表现在哪里?首先当然要没有功利心,看淡名利。其次,对于大多数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老师来说,要承认自己只是一个人,不是神,更不是妄图改变某个人甚至一大群人的神经病。教师只有把自己降格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才有可能以平等心、同理心去面对一个个看起来那么平凡的孩子。要明白,教师只是一种职业,这种职业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塑造一个灵魂,但别天真的以为这个灵魂百分百是教师塑造的,不,不是的。一个人的灵魂会受方方面面的影响,教师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你又只是一部分当中的一个。明白自己的局限和软弱也是一种格局,这种格局会让学生也明白自己的不足,然后才会有追求不同与趋向完美的渴望。所以,教师悦纳自己是佛系的表现,承认自己的不足,接受这种不足,并努力去弥补;摆脱没有教育好某个学生的愧疚,传达一种乐观与率真的对待生命的姿态,该是我们也让学生接受的一种生活态度。

那么,对什么不该佛系?我以为是在对待工作对象的态度上及具体工作方式方法的学习、选择、实施上。有人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不摇不动不醒,如何期望学生醒!热爱自己的职业,认真的对待它,和水平无关,但和道德有关,和个人生命的价值有关。俗话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个钟撞得灵不灵,响不响就是一种修为。混日子等退休的心态,不是佛系,是“八戒”系,更何况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独特、鲜活、年轻的生命。虽然我们不夸大教师的作用,但不可否定的是,老师的教导和引领的确在很多时候能影响学生的一生。陶行知说:“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满怀爱意的呵护、永不放弃的信心、涓涓流水般的滋润,再加上适宜的教育方式方法,一定能让幼苗长得更加茁壮。

再深究一下“佛系”为什么会深入广大教师之心,恐怕和教师觉得自己没有“靠山”有点关系。从媒体报道来看,一旦师生矛盾、家校纠纷出现了学生受挫的极端事件,大部分涉事老师会被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处理处分处罚,以息事宁人,哪怕这件事完全是正常工作行为,比如没收作弊考生的考卷,对犯错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等等。教师群体庞大,但教师个人甚至教育系统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却颇显弱势。在这种情况下,哪个教师敢冒着牺牲自己尊严乃至饭碗的后果,对学生进行一场触及灵魂的教育?

2021年3月,教育部正式颁布并施行《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这是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作出规定。同时,伴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学生不会那么脆弱,家长不会那么暴躁,中小学中得过且过的所谓“佛系”教师会少一点,而那些拥有教育大智慧、严慈有度、“佛”与“不佛”相得益彰的教师则会更多一点。
2021.11.3
作者简介:

宋力行,中学教师,省级教学能手,市级学科带头人。用心教书,用情写作,有诗歌、散文、纪实文学作品散见于《陕西日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兰州晚报》《宝鸡日报》等报刊杂志及《风凰读书》《中国诗歌网》等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