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王昌龄与湖南城步
段德凤
城步历史,源远流長。(编者注:“城步”指今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据史料记载:这里,新石器时期原始人便在城步西岩镇筑有“城堡”;三国时在今县治儒林建诸葛城;隋代建武攸县;唐代时改武攸县为武冈县,县治仍设古镇儒林;宋代武冈县治北迁至今天的武冈城,原县治儒林设城步寨;明代有黔国公沐英、一代明将蓝玉;清代筑有长安营;红军长征时有陸定一笔下《老山界》……这里,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有关唐代诗人王昌龄染缘城步的故事。
这得从王昌龄的跌宕人生说起。
王昌龄(698-757年),字少伯、江宁、龙标,京兆长安(今西安)人,又说为山西太原人。盛唐时朝廷大臣,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詩家夫子”。
王昌龄出生在唐朝武则天圣历元年,早年贫苦,开元十三年漫游西北边地;727年进士及第;738年因事被贬流放荒僻的岭南;748年51岁从江宁丞(今南京市)再度被贬天高皇帝远僻瘴之地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756年冬59岁的王昌龄便从龙标过辰溪、经武陵,扁舟沿江东回乡。757年10月在回乡途经亳州时,被旧友小人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害,幸有张镐为他雪了耻。从投笔从戎到京城为官两度被贬,这就形成了他边塞、闺情宫怨、送别三个時期三大题材格局的诗歌佳作。他一生作诗200余首,有据可稽現存诗181首,其中送别诗达52首。他与湖南城步染缘的《送柴侍御》、《送程六往武冈》两诗中,《送柴侍御》是他送别代表作诗中的一首,另一首为《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送柴侍御》詩是王昌龄被贬龙标尉后在龙标所作。龙标地处湖南湘、资、沅、澧四大水系之一的沅江上游,城步巫水是沅水五溪之一的雄溪。在古代极少陆运交通不便的历史长河中,巫水作为城步三条水系(巫、资、浔)之主水系水运,是城步举足轻重的主要交通,况之龙标县治(今黔城古镇)距城步县治儒林古镇相距只有百余公里,自然往来不断。记得一九七七年,我随城步县木材公司南门口站河运工人,从县城扎排运输木材,一天24小时吃住在木排上,沿巫水一路“沅水通波”至龙标古城洪江,一个来回20余天。可見古代水运之难了!
王昌龄二度被贬至龙标后,在此结交了一位正直、知心的柴姓好友,柴任职侍御史,朋友们都尊其为“柴侍御”。没过多长,柴侍御要离开龙标,前往当時的武冈(今城步县治)任职,王昌龄等友人便在沅江岸边黔城芙蓉楼古树下码头为他饯行,别情惆怅。于是,王昌龄写下了世人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段德凤书法:王昌龄《送柴侍御》
这诗和前不久在江宁写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一出,王昌龄更是名闻天下。
程六要离开龙标往武冈了,王昌龄心中不免有些悲伤。与好朋友分别,仍在沅水岸边古码头树下送行,眼望好友乘一叶扁舟离去,他抑住自己心里的不舍,慰朋友也慰自己。异乡别知己,情感凝结。面对层层山峦与迷蒙雾雨,此情此景,离情愁透怀,景情交融,写出了千古绝唱《送程六往武冈》:
冬夜伤离在五溪,青鱼雪落鲙橙齑。
武冈前路看斜月,片片舟中云向西。
黔城古镇芙蓉楼,坐落在沅江与支流舞水汇流处,即原古龙标黔城老码头。她北廓临江,依林踞阜,青一色的青瓦屋面,屋顶泥塑丰姿多彩,地方风味浓郁,为古典园林建筑,被誉为“楚南上游第一胜迹”,是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画之地。王昌龄之作品自然成为该园林楼之主笔。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笔者在湖南城步县政府工作,多次出席过怀邵(湖南怀化、邵阳)九市县在怀化安江、黔阳、洪江召开的经贸研讨、联防联谊、名特优产品展览等会议与活动。每次参加,我都不由自主地踏上黔城古镇那石板老街,那深深的古巷;忘不了那高耸的防火墙,那古香古色的芙蓉楼。每次我都要去该古镇芙蓉楼上与古码头古树下坐坐,去追寻、去探究、去领悟,总想去追思、意念一下当年王昌龄那“孤舟微月对枫林”、“一片冰心在玉壶”之心境与诗意。
也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湖南城步县志办正在修编《城步县志》,他们请我去为县志插图等;好友陈大宽也在出版《儒林古诗词》,向我征集这方面的资料;于是,我给他们推荐了上述王昌龄的两首诗等,同时建议他们不要只局限于今日的辉煌,要放眼城步远方的史诗。
王昌龄之后一千三百多年的今年初,新冠疫情肆虐我国湖北等地,日本友人向中国赠送了几批防疫物资。然而,在每一批防疫物资箱子上,都写着优美典雅的中文古诗:“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等,这不仅彰显着中日两国文化与交流、相助与相携的深厚交谊,而且反映了王昌龄古诗流传千年,深深地影响着国内外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成为了千古不朽的诗篇。
除上述两诗外,一些史资和传说中,说王昌龄还有题城步的诗词。如清康熙年间《武冈州志》记载的武冈十景诗中景八是题今城步西岩枫木岭的。即《枫门落照》:“何年羽化老枫魂,林立斜阳似拥门。引接啼霜宿水客,五溪三峡听号猿。”还有南湖月照、蒋村春渡、普寺晚钟等诗词,他们认为都是王昌龄所作,但他们忽略了这些诗作史资上落款记载均为“前人”,也未有在他现存诗集里,弘古扬今该实事,我们应该从王昌龄的生平、时代、居住与工作环境、著作与风格、事实与意境等上去认识,所以这些还得有待于史学家或后人们的发掘与论证。(2020.12.5于珠海)

段德凤书法:王昌龄《送程六往武冈》
冬夜伤离在五溪,青鱼雪落鲙橙齑。
武冈前路看斜月,片片舟中云向西。
编后:“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可是当笛声响起,当巫水流去,便禁不得,吾情也戚戚,吾心也彷徨……
江南竹笛-沅水通波接武冈
作者简介:段德凤,男,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在城步县党政机关工作过几十年。原市青年书协理事、市书协会员、县书协理事,市县人大代表。经常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