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与病毒搏杀中的换将换刀
文/董惠安
在与新冠病毒对垒搏杀最激烈的时段,古城西安临阵换将的信息,想必地球人都知道了。1月2日,西安市副市长杨建强兼任雁塔区委书记,免去雁塔两位主要领导的职务,同时紧急抽调两位熟悉雁塔情况的干将出战一线。1月5日凌晨,鉴于西安“一码通”系统两次崩溃,致使整个城市的交通出行、核酸检测陷于瘫痪,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军被停职检查。在此之前,西安已有数十名责任人被处理。
这种撤换干部的雷霆出手,这种一反常态的断腕之举,多年来在三秦甚为罕见,正应了那句“乱世用重典”的古训。对于在疫情中困守待援的古城父老来说,此消息如同迷茫中听到了雷声,郁闷中获得了几许安慰。
为何换将?缘于有关官员的懒政、官僚、麻木,在突然而至的疫情面前错失消灭于萌芽状态的良机,让疫情一发而不可收,致使一千多万的城市陷于停摆,成为继武汉封城之后全国又一个重灾区。这可谓“罪莫大焉”!当然被摘下顶戴花翎的官员自己也在反省,局外人也可以琢磨,这些官员在关键的一周时间里都忙了些啥?行动轨迹可否追溯一下,成为千古恨的那“一失足”失在哪里?
这些悲剧官员,无疑有着成色足亮的文凭和资历,甚至炫目的奖牌功劳,但是在此疫中的严重失职,已成为抹之不去的奇耻大辱。他们本应有美好的前程,若长期处在和平时期正常环境,他们只要“嘴不胡说、×不胡戳、手不胡摸、队不站错”,一般都可以平步青云,安居官位。如果这些官员休假出差十天半个月,他们所负责的部门工作都会按照惯性正常运转的。不信可以试一试。然而,祖先们提出过“居安思危”的恒言,国歌里总唱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强音,这就昭示着美好愿望之树总“欲静”而灾难之风却“不止”。这不,新冠疫情之风不就横扫长安了吗!非常时期可就不一样了。需要高瞻远瞩地制定策略,当机立断地拍板定夺,甚至要在没有成功经验可循的情况下另辟蹊径,显现出“将在外帅命有所不遵”的大将风度。可是,此次大疫当前,雁塔区的领导“大考”很不及格。而临危受命的官员有何特色?根据公布的履历,这几名官员都起步于雁塔街道,具有在此地基层工作经验,重返雁塔后果然出手不凡。
换将如换刀。据报道:1月4日0时——24时,西安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5例,与此前连续多日新增病例数处于高位相比较,已出现明显下降。这35例新增确诊病例,隔离管控发现30例、封控区筛查发现1例、管控区筛查发现4例,社区筛查发现0例。社区筛查发现病例的明显下降,也是西安本轮疫情总趋势呈现下降态势、前期防控成效显现的重要信号。
新干将抡起了什么“刀”?有何杀手锏?据观察,他们重兵投向疫情高发区、聚焦管理混乱的城中村和两区结合部以及高校(如航空学院),果断地采取迁移隔离管控措施,对疫情展开精准定位围歼,同时开始实施对不同的高中低风险区域采取不同对策,效果逐步显现。对于群众呼声很强的生活物资保障等问题,也有了接地气的对策,譬如成立巡回医疗队、鼓励一些商铺尽快开门营业,等等。虽然深夜转移密接者有着“车辚辚,马萧萧”的悲壮,封控区业主一度承受着“无米之炊”的窘境,但大家都可以理解忍耐,顾全着整体抗疫的大局。
抗疫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总爱提建议的本人,借此机会再提几条——
一是管好城中村。城中村的乱象由来已久。此次疫情爆发,城中村自然是重灾区。平日的治理全凭“村干部”的良知。此次换将后的抗疫攻坚,终于瞄准了这块“死角”,开始贴身盯防,效果已显,但应设计长治久安之策。
二是要清晰不同“防区”间的辖属界限。譬如雁塔、高新之间的界限。此次高新光电园小区的疫情爆发,出了一位被当成皮球推来踢去的患者,原因之一是属地不清。本人曾经住过的糜家桥小区,过去一直不明确是归属何区。后来才得知属于雁塔。我真不希望这样的情况出现——收税、总结成绩时把“某单位某小区”揽进自己辖区,而出了麻烦时又把“某单位某小区”推给兄弟辖区,上演新时代的“墙头记”。
三是过问物业之事。物业与业主的矛盾由来已久。而物业是政府号令联结广大市民的“最后一百米”的关键链条。此次疫情在部分小区泛滥,与物业的不作为关系极大。疫情过后,这块“死角”一定要盘活,物业的来龙去脉要理清,责权利要公开,与社区行政部门和业主要“脉通气顺”,否则再遇天灾人祸,物业仍会成为“肠梗阻”。
四是要保障那些一条条“热线”畅通,而且要能解决问题。如果没人接通,即使接通了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那就干脆撤销。
最后,还想啰嗦地问一句:这次临阵换将,是偶尔为之,还是以后保持“常态化”?我觉得这个问题太矫情了,不奢求立刻得到回答。但是作为一个问题,不妨挂在这里。但这次雷厉风行的换将之举,功在抗疫,利在民心,怎么点赞都是不过分的。
董惠安202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