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乡村记忆|一盘炒粉的乡愁
作者:丁会仁
据说,中华米粉源于九江。钱钟书曾在他的书《管锥编》中考证,中华米粉最早起源于东汉时期的九江。也有人说,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天下米粉就这样走出了江西,因为江西九江历来鱼米之乡。
对江西人来说,无论早上、中午还是晚上,米粉或煮、或拌、或炒,江西人一天的生活似乎离不开米饭,也似乎离不开米粉,即使到了酒席上,最后大家一致的反应就是还得上一盘炒米粉。
江西的米粉,久负盛名,早己名扬四海。九江炒粉、都昌排粉、南昌拌粉、上饶烫粉、景德镇冷粉、抚州泡粉、宜春扎粉、萍乡辣粉,应有尽有,应粉尽粉。
江西是稻米之乡,也是全国米粉销量最大的省份。米粉经济扬帆起航。米粉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许多离开了江西的人的美味记忆和记忆中的乡愁。
乡愁,有时很简单,简单到就如同一盘炒粉。炒粉是许多江西人乡愁的一个符号,每一个江西人,其心中或许都有一盘属于自己的肉丝炒粉。
余光中先生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对江西人来说,乡愁是一盘肉丝炒米粉。
炒粉,有多少寄托,又有多少美味。炒粉,寄存了乡味,也寄寓了美好。
江西米粉一直在江西的温柔乡里徘徊,为什么没有如云南过桥米线一样遍地开花,也不如沙县小吃一样走遍全国,因为江西米粉如江西人一样的低调。江西人很少闯世界,造成了江西米粉很少走出江西。
江西米粉对江西人来说,就是舌尖上的美味,也是家乡的美食,更是父母的幸福,最终成了乡愁的滋味。
邓超曾说:“一盘江西炒粉,销魂得口水一直流。”一盘热腾腾江西炒粉,是最美味的味道,勾起了许多人的味蕾,也让许多游子有了乡愁,许多离开江西的人仍然念念不忘的是那盘江西炒粉。
苏东坡曾写道:“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一盘炒粉惹人愁。”苏东坡也是日思夜想着炒粉,你看,那白色的盘子,那长长的米粉,香气馥郁,白中带黄,黄中透绿,绿中见红,红中见白,粉中有菜,菜旁有肉。令人迫不及待,让人遐想不已。
写了一首自由诗,以作结语。诗文如下:
《一盘炒粉的乡愁》
细细的腰带
白白的肌肤
长长的身体
滑滑的手感
一盘故乡的炒粉
那细长细长的粉
一端连接起了故乡
一端系着的是远方
远方的游子
在遥远的远方
不管路途多么遥远
心里总是记念着那美味的佳肴
眼里总是饱含着那淡淡的忧伤
只为那念念不忘舌尖上的美味炒粉
心里总是泛起那涟漪阵阵的乡愁。
一盘炒粉的乡愁
是你的乡愁,也是我的乡愁
一盘乡愁的炒粉
是你的炒粉,也是我的炒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