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责任成为习惯
文/陈瑞明
工作生活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但是对待这两者的态度是决定一个人在社会人群中是否成功的关键,两者之间的关系微妙又互不可缺。一个好的生活习惯会自然而然在工作中展现出来。
笔者入职公用事业集团下属单位已经五年,在最基层接触最一线的劳动者,深切体会到责任成为一个人的习惯后那种体现在工作与生活中的完美。
本期插图属作者本人创作
我们车队有位司机袁学民师傅,他的爱人由于多年前受伤不能操持家务,而袁师傅自然而然全揽了照顾老婆教育孩子的责任,更把家居卫生等收拾的井然有条,久而久之,成为了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也就带到了工作之中。不但他穿戴打扮给人一种舒爽整洁的感觉,更是他所驾驶的车辆,每天公司都有严格的各种安全与卫生要求,但对于袁师傅来说所有规章制度已成多余,因为他每天出车与回来都必须将车辆各个需要检查测试的项目必须到位,卫生必须收拾的一尘不染才放心下班离去,这已经是一种雷打不动的习惯,假如谁勒令他不要去真么做都万不可能。如今公司每有新车辆,领导都是首先要交给他驾驶才觉得放心。
我们城市每一处公厕都如一幢美丽的别墅装点在我们美丽的城市每个角落,为文明城市增加了亮点,但它们的日常保洁管理才是它保持美丽的长久之计。这就需要取决于每个管理员工作态度,只按照规章制度去干也无可厚非,但假如对待这份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成为了习惯那就完全不一样。
两河路有处店头公厕,每次去哪里,那处公厕内外的整洁就是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我曾仔细观察内部很隐蔽的角落,发现没有半点集聚的灰尘,而哪位叫张良娥的女管理员,每次去几乎发现她手里总攥着一块干净的抹布,不时的习惯性的擦抹着。我就问她:“你怎么把这里弄的真么干净?家里肯定也是非常整洁的吧!“她笑着说:“习惯,这就是几十年养成的习惯,我在食品厂干到退休,在单位已经养成了见不得一点污渍和灰尘,任何地方打扫不到就感到别扭。”

一个人把工作责任在不自觉当中变成了习惯,那就不需要任何制约与监督,因为他们的内心已经将责任转化为一种雷打不动的习惯。
单位维修科有位干了半辈子维修的师傅刘金亮,不用说技术是多面手,更是对待维修工作的责任成为习惯,几次休班看到群里有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他总是不管是歇班还是下班后的夜晚,会立即驱车赶往需要维修的地点进行处理,一句话他常挂在嘴边——已经形成了习惯,假如看到有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去解决,心里就不踏实,连觉也睡不好,只有亲自解决了才感到轻松和安心。
其实,为了增强和督促每个人履职尽责都制定了不少详细的规章制度,但是假如一个人没有履行职责的习惯,仅靠制度的约束制约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责任心形成了习惯,那么任何工作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工作起来会是一种快乐充实的感觉。

陈瑞明,网名:东山之月,热爱诗歌散文书画音乐,作品千余,有刊载媒体传播。书画作品几百,有奖项。
退役军人,中共党员,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区作协会员,网络作协会员,中国十大诗社之一,子衿诗社成员。区楹联协会副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