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补教育是终极教育
张. 道. 子
一 应试教育与复古教育都培养不出世界级大师与行业领袖人才
书院教育目前已经成为全国性启蒙教育的普遍现象。许多有识之士,致力于书院教育。完全可以说,书院的创办者都是具有高瞻远瞩的大胸怀和具有奉献精神的人,他们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人,是教育改革的排头兵,探路人。他们之中有许多人,一办就是一,二十年。虽然,艰难困苦,困难重重,但他们还是坚持下来了。正是在这群人的不断努力下,才使书院在全国遍地开花,到处都是。书院兴起的原因有二:
1,应试教育的失败,人们在努力探寻一种新型的教育途径,以突破应试教育的牢笼。这既包括书院的创办者与教职员工,也包括书院学生的家长,当然,也包括书院学习的学生。
2,百年来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纠正,因为,任何事物一旦做的过了头,就必然回潮。
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是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因为,人类的文明是历史不断积淀的结果,不可能是无中生有,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无继承的所谓发展,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对百年来的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纠正就成了势所必然的事情。
发展到现在,全国各地的书院大多数已经初具规模,硬件设施基本完善。就是说,在与强大的应试教育体制的争夺战中,书院已经占领了滩头阵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全国的书院目前都已经遇到了同一个问题:招生困难。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招不到学生,就意味着生存危机。可以说,全国的书院都面临着生存危机。这也是今天开这个会的原因。
要解决书院的生存危机,就要寻找目前书院教育模式存在的深层原因。当然,根本的问题还是现行书院教育模式缺乏吸引力,吸引不住家长。对家长有无吸引力,主要是看书院学生与常规学校学生的比较。因为,目前书院面对的是强大的常规学校教育。虽然它存在许多致命性问题,但门类齐全,却是它的长处。特别是它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所以,没有一套超常规的,新型的教育模式教育学生,是很难培养出超过常规学校的学生的。但从目前来看,书院的学生除过背了些连自己也不懂的经词之外,并没有比现行学校的学生学到更多更实用的东西,甚至还更少一些,这是缺乏社会吸引力的主要原因。如果书院学生比常规学校学生能学到更多更实用的东西,自然就会具有比常规学校有更强的吸引力。说到这里,有人就会举出自己学校优秀学生的名字。是的,我们并不否定这一点,但是,培养出个别优秀学生,并不能改变人们对书院教育缺乏整体优秀教育的看法。是的,人们对常规学校的应试教育普遍不满,可是,问题在于人们还并不认为书院教育比常规学校的教育更靠谱,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也就是说,如果不及时发现问题并真正解决面临的问题,那么,我们占领的这块滩头阵地也有可能被常规教育所完全吞没, 没有培养出更具有社会竞争力的学生是书院教育缺乏吸引力的根本原因,那么,培养不出更具有社会竞争力的学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可以说,至今还很少有人认识到它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全盘复古。因为,全盘复古传统文化与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二者所犯的是同样的错误。传统文化既不能全盘否定,同样也不能全盘肯定。因为,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化,也有糟粕。精华需要继承与发扬,而糟粕则需要阻绝与批判。无批判的继承与无继承的批判都会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其实,全盘复古正是书院教育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因为,社会在飞速前进,而你还在那里让学生穿古服,背«弟子规»。社会已经进入电子时代,连一两岁的婴儿都能玩手机的年代,你还教学生怎么样举手投足,背诵经文。人类已经进入了宇宙时代,全球都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而你还在那里教学生如何孝悌,如何论资排辈。客观地说,中国的教育本来就缺乏培养人才的机制,这是全国的大学毕业生,都想去国外留学的主要原因。前一阵子,上海开放托福考试,五分钟内抢光全年的托福考试指标,可见一斑。而现在的书院教育与常规教育相比,更是等而下之。当然,不是说«弟子规»里没有正确的内容,而是说,即便是有正确的内容,那也是小道,不是大道。我们应当教给学生的是天下大道,人间正道,而不是把学生培养成时时刻刻注意自己如何举手投足,如何行礼迈八字步的奴才。这样的学生如何能在风云变换的社会中立足?如何能在激烈竞争的时代大潮中具有创造力?最后只能被社会所淘汰。这才是目前书院教育不被家长所接受的直接原因,如果看不到这一点,那么,书院教育就永远不可能走出目前的困境,而只能最后被现代教育的大潮所淘汰。
现实的情况是,全国的书院都抱着同一本«弟子规»,把它当成救命稻草。岂不知,正是这本«弟子规»,害残了全国的书院教育。客观地说,书院的兴起也依靠了«弟子规»。因为,一说传统文化人们就会想起«弟子规»,自然会拿来当作传统文化的教科书用。岂不知«弟子规»正是传统文化中糟粕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奴化教育的典型代表。对于书院教育来说,成亦«弟子规»,败亦«弟子规»。有人不承认«弟子规»是奴化教育,我要问:如果不承认«弟子规»是奴化教育,那么,我们从五四运动开始的革命是不是完全白搞了呢?从五四运动的打倒孔家店到毛泽东的批孔,其中,虽然实践已经证明这里边包含有很多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错误,但同时也证明这里边确实包含有很多正确的东西。如果全错了,那么,就连我们的政权也失去了存在的理论根基。有人说:中央不是提出要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吗?是的,中央是提出要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但必须清楚,中央提出的是继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继承与发扬糟粕传统文化。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界线,如果不分清优秀传统文化和糟粕传统文化的区别,这绝不符合中央关于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本义。由此可见,只有抛弃«弟子规»为核心的奴化教育,书院教育才能真正走出困境。否则,只有被现代社会发展的潮流所吞没。

二 只有互补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世界级大师和行业领袖人才
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进行教化培育,学识授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提高实践能力。教育又是一种思维传授,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教育也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过程。
那么,什么教育是最正确,最理性的教育呢?最符合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规律的教育就是最正确,最理性的教育。那么,什么规律是最符合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规律呢?互补规律是最符合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规律。那么,什么是互补呢?互补就是互相补充,互相弥补对方的缺陷,共同增殖。如果以系统而言,就是指不同系统之间互相补充,以提高系统的功效。甲系统的"输出",成为乙系统的"输入",而乙系统的"输出",又成为甲系统的"输入",这时,甲乙系统之间发生了互补。互补,使系统的功能放大,甚至是高倍放大。
从宇宙自然来看,天与地是互补的。天为太阳,地为地球。太阳系是一个巨大的发电系统,太阳是定子,地球是转子。太阳是定子,行星是转子,二者谁也离不开谁。二者一旦不互补,太阳立即停止发光,整个太阳系就会堕入黑洞,这就是互补的力量所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只有一个太阳,太阳与地球的互补规律,就说明了互补规律是人类的第一规律。
其实,在宇宙自然中,质量与能量,空间与时间,引力与斥力,电场与磁场,强作用与弱作用都是互补的。所以说,互补教育是人类不可改变的终极教育。
再从人类本身来看,只有一个男人,一个女人。男人与女人的互补,可以组成家庭,生出孩子,这就是互补的倍增效果。男人不与女人互补是光棍;女人不与男人互补是寡妇。可见,如果没有男人与女人的互补,这个世界早就没有人了。由此也说明,互补教育是人类不可改变的终极教育。
再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来看,资本与劳动也是互补的,资本剩余价值与劳动剩余价值也是互补的。还有人类社会政治活动中,公民与官员也是互补的。所有这些都说明,互补教育是人类不可改变的终极教育。
说它是终极教育,是说不可能再有任何教育比它更重要。因为,它可以了悟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因果。有许多人连自己是怎么样来到这个世界的都不清楚,还自以为是,志得意满,指手画脚地指导别人,结果是既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如此浅显的道理,并不是人人都懂,真正能够懂得互补规律的人都是绝世高手。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懂得互补规律的人是伏羲。他用立竿见影的办法,实测出了太极图,从而揭示出了宇宙自然的互补规律。这叫做盘古一画开天地。伏羲就是盘古,伏羲与盘古是一个人,不是两个人。盘,盘点,测量;古,地久天长,日月而已。
在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懂得互补规律的人是李耳,"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反者道之动",揭示了大道通天下的"道可,道非,常道"的互补规律,无人能出其右。
在人类历史上,第三个懂得互补规律的人是耶稣基督,他用圣父,圣母,圣子的道理,告诉世人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互补规律。
在人类历史上,还有一个懂得互补规律的人是释迦牟尼,他告诉人们,色空互补才是圆满,才是宇宙大道。
在人类近代历史上,有一个懂得了互补规律的人是玻尔,他从太极图悟出了宇宙自然的互补原理,从而发现了量子力学。
由此可见,真正能够懂得互补规律的人都是绝世高手,都是引领人类前进的大师。所以说,只有互补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世界顶尖级人才,社会精英和行业领袖。因为,如果他们懂得了互补规律,便可以在家夫妻互敬互爱,尽职尽责。父慈子孝,勇于担当,勤俭持家,由此便可齐家。如果他们懂得了互补规律,便可以在企业劳资互股,互谅互让,和谐共处,共同努力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如果他们懂得了互补规律,便可以在社会群体中,实行官民互治,懂得敬畏之心。懂得"民可以载舟,民可以覆舟"的道理,可以治国平天下,使官民和谐共处,社会长治久安。反之,不懂得互补规律的人,干啥啥不行。在家不能齐家,夫妻,父子之间不能和睦湘处,或者是惹是生非,导致家庭处处不顺。在企业劳资关系不顺,导致企业或者亏损,或者灾祸频发。在社会不能治国平天下,使得官民关系紧张,瞎折腾,折腾来折腾去,最后,连自己也折腾进去了。非但是不能让社会和谐共处,长治久安,而且使社会陷入灾难之中。
三 互补教育是"戒,定,慧"教育
互补教育的本质是"戒,定,慧"。"戒"的具体内容是"烟,酒,肉,赌"四大戒。戒是规矩,是给自己定一条标准。不守戒的人,是自己管不了自己的人。连自己都管不了,何以管人?不守戒的人,难成大事。即便是成了事,也是乱世魔王,非救世圣人。通过守戒,使自己养成一种节欲主义,抵制纵欲主义的良好生活习惯。节欲是一个人一生能否成大气候的关键基本素质。人一生中,花钱最多的就是这烟,酒,肉,赌。人一生中,最惹事生非的就是这烟,酒,肉,赌。人一生中,对身体健康危害最大的就是这烟,酒,肉,赌。如果一个人一生中能做到烟,酒,肉,赌四大戒,他就是一个有意志力,能自己管得了自己的人。反之,如果是一个做不到烟,酒,肉,赌四大戒的人,他就是一个没有意志力,自己管不了自己的人。一个自己管不了自己的人,什么病都会来,什么事非灾难都会缠身。所以说,只有能坚持"烟,酒,肉,赌"四大戒的人,才能成为可塑之才,才能成为立于不败之地的世界顶尖级人才,社会精英和行业领袖。
"定"的具体内容是每天坚持站桩,打坐,练太极,这叫修身。不能坚持修身的人,没有一副好的身体,何以"齐家,治国,平天下"?
"慧"的关键是通过学习什么样的知识来达到开慧顿悟。世界上的知识五花八门,但是,对于人生而言,真正有用的通识教育有三门,即互补力学,互补人学和互补哲学。
互补力学是在经典力学与现代相对论童子力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型物理学,它是一门大统一物理学。重新确立了宇宙模型,并建立了统一场,给出了统一场方程。彻底解决了物理学的几乎所有重大难题。
互补人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目前,近乎空白。连人是从那里来的都说不清,达尔文的进化论,遭到了人们的普遍质疑。至于那些远古传说,连幼儿园的小孩都哄不了。所以,迫切需要重建人学。找到人类生存的源头,澄清远古传说中蕴含的科学内容,还原人类远古历史的真相。由此才能由远而及近的推知人类的未来。
互补哲学是建立在现有哲学基础上的学问。现有哲学是元哲学,也即唯物哲学,唯心哲学,一元哲学,二元哲学和三元哲学。而互补哲学是元哲学基础上的关系哲学。也就是说,互补哲学当然包括元哲学,而且是最完整的元哲学,并且从根本上说清了各元之间的关系。所以,互补哲学是比元哲学层次更高的哲学。
正是由于互补哲学是比元哲学层次更高的哲学,所以,只有应用互补哲学原理,才能彻底弄清楚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才能彻底认识"劳资互股,官民互治,人人互助"社会的必然到来。谁违背这一规律行事,谁就是历史的罪人;谁推动这一规律的发展,谁就是历史的功臣。
由此可见,只有掌握这三门知识并努力践行的人,才是一个完整的人,才具备真正干大事业的基本素质。

我认为,书院教育不能再走以«弟子规»为核心的奴化教育,而必须走互补教育之路。因为,互补教育是天下大道,人间正道之教育。
首先,戒,这是人人都需要的。世界上有多少人,因为吸烟进而吸毒,走上犯罪的道路。世界上有多少人,因为酗酒而撞祸,甚至送了性命。世界上有多少人,因为打麻将,赌博而输的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世界上有多少人,因为杀生,食肉而"三高"不下,并患上各种疾病。因为,动物的肉,人体难以消化,所以,血稠,血脂高就成了必然的事情。有人错误地认为,不吃肉会亏营养,那么,看看历史上,毕达哥拉斯,柏拉图,老子等哲学家,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雪莱,萧伯纳,托尔斯泰等文学家,政治家甘地,艺术家达芬奇,保罗,麦卡特尼等都是素食主义者。关键是,戒是一种自律,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人们的刚需。
其次,定,是锻炼身体,也即修身,这也是书院教育的弱项。现在的书院教育,顶多让学生跑一跑,或者是像常规学校一样,上上体育课。这远远达不到修身的要求。在书院里,站桩,打坐,练太极拳,应该成为主修课。非如此,学生不能由入静而入定。没有定力的人,办什么事都不能持之以恒。作为强身健体,打磨耐力,这也是人们的刚需。
最后,慧,是最关键的。因为,人们进书院,进学校,就是为了接受最正确,最实用的科学知识与方法,而不是为了镀金,只有应试教育才是为了镀金。
那么,什么知识与方法才是最正确,最实用的科学知识与方法呢?这就是互补文化。其中包括互补力学,互补人学与互补哲学。只有掌握了互补文化的人,才是世界上最有用的人,才是最能够干出大事业的人。所以,这也是人们的刚需。
之所以说,书院教育是最适合互补教育的场所,是因为:
1 教育主管部门,对书院教育的教材并没有硬性规定,正好为发展互补教育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2 人们对现行应试教育已经完全失望,而传统复古文化教育又得不到创新之时,人们急切地希望能有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形式出现。这就为发展互补教育产生了巨大的潜力与资源。
3 书院教育只是互补教育的滩头阵地,其实,互补教育不仅可以面对学生,而且还可以面对成人。逐步把互补教育发展成为一种全民教育,只要我们找准路子,整合资源,努力开拓,一定能够闯出一条新的教育路子来。

作者简介:张.道.子(1947--)出版有《互补论》、《绝对相对力学》、《绝对相对哲学》、《绝对相对经济学》、《常道》等多部专著。多次应邀在国内外作学术报告。2018年出席了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
手机:14703479837 邮箱: lfzhangshubin@163.c0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