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苦辣都曾有
作者:李永合

闲暇时翻开我那厚厚的5本创作剪贴本,一本报告文学集,一本散文集《心贴青藏线》。逐篇读来,如同闻到一缕缕开放在山涧溪畔的野花,散发出醉人的芬芳,报告文学、通讯、散文、诗歌、凡人锦言等等,屈指数来500多篇,这是业余创作的收获,这里蕴涵着我的酸甜苦辣。

萌发写作的念头,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那时我们村里有几名高中生,特别爱好写作,许多文章还在报刊上发表了,我很羡慕他们,他们对我从小影响力特别大,从那时我也经常试着写稿投稿。我上初中一年级时候,我写《我的家乡》那篇作文,不但老师在班内当范文读,而且后来还张贴在我们学校墙报上。从那以后,更加激发了我写作的热情。老师对我很器重,经常给我帮助,给我指导,那时候学校每期征文墙报基本上都刊登过我的文章。
由于家境贫寒,为了报考重点高中,初中应该是3年制,可我在离我家4公里的袁坪学校上了5年,虽然在学校年年都是当班长,但是学习成绩还是不理想。

我非常清楚记得1986年10月底,当时上初中三年级,有天晚自习我们班几个学生悄悄跟我说,明天他们几个要去乡里参加当兵体检,问我去不去,当时我还在当班长,他们几个再三鼓动我,让我一定一起去体检,我经不起他们劝说,第二天我们一个班但是不同村里4个人,步行45里路赶到乡里指定地点参加体检。我们没有想的的是,我们4个人,只有我一个人体检合格,可是我们武装部部长说我们村里瘫痪,没有村干部领队不让我到县里去复检(当时村干部差不多都是因为计划生育超生没有人愿意当村干部),我毕竟在学校当了5年班长,我反复给部长做工作,当兵尽义务是我的权利和义务,既然我体检合格,就必须让我去,我就站在部长办公室里赖着不走,再三申请去当兵,直到晚上7点,部长实在没有办法才勉强答应,让原来村干部带着公章,第三天我们着骑自行车,乘汽船,座汽车,经过3个多小时颠簸才达到到我们淅川县武装部顺利通过复检。

抱着对军营的向往,我离开了我四面环水,一面环山的美丽家乡王庄村,(曾经发表过《记得当兵那一天》)毅然参军来到了青藏高原的一个汽车团当兵服役。
从青海格尔木到西藏拉萨,有一条举世闻名的青藏公路,横跨世界屋脊,它像一条闪光的丝带把西藏和内地紧密地连接在一起,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因高寒缺氧,气候恶劣,被称为“生命禁区”,也因横跨世界屋脊,被称为“天路”。我们汽车兵每年有250天生活在这条“天路”上,要翻越海拔5321米的唐古拉山,穿过茫茫戈壁,跨越巍巍昆仓,过藏北草原。在风雪交加的野外,在千里搓板路上颠簸。年平均气温在零下6摄氏度,大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一半。在滴水成冰的唐古拉山露宿,在风雪交加的野外就餐,在千里搓板路上颠簸。当内地已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时,高原汽车兵们还在冰天雪地里跋涉,经受的还是风雪交加的摔打和考验。

目睹了青藏线官兵与严酷的自然环境抗争的场面,体验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神圣使命,更多地了解汽车兵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让我更深地熟知了我的战友我的领导。
当读到军旅作家张鼎全写的《血祭唐古拉》,浮想起已经长眠于雪山下的战友和依然坚持在线上默默奉献奉献的战友时,一种不可遏止的责任感强烈地撞击着我,我决定拿起笔,再写写我身边战友们的生活,道出他们在青藏线上的酸甜苦辣无私奉献的情怀,抒发自己对汽车兵的挚爱。
在部队起初,我是干“财会”的,半路确对新闻写作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却一发不可收拾,于是弃财从文,苦夜艰辛地“爬格子”。为了创作我放弃了许多享受,学会了寂寞与淡泊的生活。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参加了《解放军军报》新闻函授的学习并拿到了毕业证书。那些年月,我饥渴的心灵幸运得到了人类智慧的慷慨滋养,整天来去匆匆:读书、学习,就这样逐步写由贫乏变得丰富,自卑变得自信。

许多美好的设想也无力实践,但我无怨无悔。的确,过去自己在纸上写出了人生信条,在当今丰富微妙的现实面前,显得苍白和抽象,一些过去苦苦追求的东西,在今天却要忍痛割爱,一些始料不及的事情在生命进程中翩然降临,但是,既然如此,就该坦然相对。
感谢生活,变幻莫测的生命把我从大山深处的一个放牛娃卷进了火热军营生活。在部队20年里,从后勤工作转入政治宣传工作,从宣传干事到基层连队指导员,从政治处宣传股长、政治处副主任,团领导等。
在我努力的追求奋进中,我的文章不断见诸报端,不仅有着孤芳自赏的欣慰,还有几件使我高兴的事。1995年青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难忘高原军旅情》有奖征文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同年被<司务长>杂志评选为"每期一小星”;2000年河南日报举办的《我与河南报》有奖征文比赛中获得二等奖;2001年青海日报举办的“路通杯”家庭有奖征文比赛中《爱的奉献》获得三等奖;2001年青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建党八十周年“电信杯”有奖征文比赛中《走进七月》、《面对党史我深思》分别获得二等奖、三等奖;2003年《敦煌日报》举办的《我与敦煌报》有奖征文比赛一等奖;2005年全军“亲情杯”有奖征文比赛获得二等奖荣立三等功。

毕竟天道酬勤。从部队回到地方这10年来,在努力顽强拼搏和追求中,写作从没间断一直陪伴着我,我的文章不断见诸报端。无论是在企业当办公室主任,或者是负责党建工作,一直是在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写《简报》、工作总结、汇报不少于300篇次,年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通过我的宣传,企业效益好,房屋销售快,企业党建引领红色物业在全国领先。2011年我撰写的《党建引领让人民更加幸福》分别被《中国建设报》《中国物业管理杂志》《党的生活》转发。被全国数家报刊聘为特约撰稿人。
这些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和激励。没有苦中苦,就没有甜中甜,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
漫漫创作路,酸甜苦辣交融在一起,使我的生活更充实,生命更有意义。

作者简介:
李永合,1968年10月生,1986年11月入伍,河南南阳人,部队团职干部自主择业。坚持业余创作,先后在军内外报刊电台发表各类文章600余篇(幅),约50万字。著有散文集《心贴青藏线》、《报告文学集》。10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国当代散文精选》。被全国数家报刊电台聘请为特约撰稿人。现任中国散文作家协会会员,青海摄影家协会会员,青海省物业管理协会党支部书记。联系电话:155005777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