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家那道枳芨滩
作者/顾祥
在我的老家米鸿营子西行不到一里路,就是一道一眼望不到边的大草原了。西面和太仆寺旗黑沙图嗄查牧区接攘,是蒙汉农牧民文化生活的交集地带。在草原的腹部有一道天然的枳芨滩,这里生长着大片大片的枳芨,远远的望去绿意葱茏,连绵起伏,像一块绿色的丝毯点缀着整个草原。枳芨、也叫芨芨草,能够生长在贫瘠的盐碱地和干旱的圪塄山坡上,生命力极强,是牲畜的上等饲草,它杆叶柔软,韧性细腻,用途很广,可编织农村多种生产农具,与人类密不可分,息息相关。记得在大集体年代,每年到了后秋,生产队就会派出一些劳力到草滩去刈割成熟的枳芨,在水里浸泡一段时间,找几个编织技术好的社员在冬三月忙碌了。编囤围子,在开春往田地里送粪,去牧区拉羊粪,拾过冬柴火都离不开囤围子。栽大扫帚,秋天莜麦入场园经过碌碡碾压后,大扫帚就有了用场,它把粮堆上面的瘪子和小桔梗都掠在了下分头,一把扫帚在粮堆上轻轻拂动,不一会,黄澄澄的锥形粮堆形成了,那把大扫帚显得是多么的威风,在阳光的照射下,泛出亮油油的光泽。有的村民还用枳芨编筐子,牛笼咀,锅刷子,罩篱等,可见枳芨在那个年代是功不可没的。
在这片枳芨滩的腹地还有两个相距不远的水泡子,西边的那个略大一些,叫西水淖,东边的那个叫东水淖,这两个水淖给我们孩童时代留下了难忘的回忆。每天放学后招呼上小伙伴有老根子、二喜子等就直奔西水淖了。淖水清辙,景色宜人,蓝天白云倒映在水淖里温煦迷人,远处的牛羊在静静的觅食,牧羊人那悠扬绵长的小曲轻轻的飘过,低微的马莲花羞涩的绽放着,氤氲着沁人的郁香,灵巧的燕子时而低飞时而高旋,偶尔有几只野鸭子从芦苇中欢快地飞起,淖水荡漾出层层涟漪。水中的芦苇密不透风,像一道绿色的墙垂直在水面上。我们几个小伙伴脱下衣服,一头扎进水里尽情的游玩起来,比谁游的快,比谁能在水里憋气时间长,往往都要争个面红耳赤,老根子胆子大,游的最远,还发现了好几窝野鸭子蛋了。每人还准备一把小刀,目的是用芦苇制作冲锋枪,太阳快落山了,我们每个孩子背上背一把假枪高兴的回家了。
在我十二、三岁的一年,我一个人去西水淖附近割马莲,还遇见了让我一生永远不能忘记的龙吸水呢,那天是下午,本来好端端的天气突然间阴暗下来,水淖上空浓云翻滚,黑云压的很低,因为离我很近,我不由的感到害怕。就在这时,只见黑云下面伸出一条长长的影子向淖水里伸去,淖里的水顺着这条尾巴缓缓的向云层里移动,龙的原形被黑云罩着看不清楚,但那条慢慢上升的水柱看的清清楚楚,大约过了十多分钟,黑云渐渐的消失了。瞬间天空晴朗,阳光和煦。这是我在枳芨滩所亲历的一件极为恐怖的事情,想想我都后怕,害怕那条吸水的大龙把我也带到天上。
时光飞逝,岁月匆匆,转眼鬓生花发。在今年夏季我独自一人又去了一次那充满儿时回忆的枳芨滩。由于原生态的严重毁坏,大片大片的枳芨失去了以往的灵气,显得荒芫、萧条,淖里没有了一滴水,裸露出干涸龟裂的河床。那扑鼻幽香的马莲花和红的像血的药鸡花早己荡然无存,不见了踪影,昔日婀娜多姿的枳芨滩呈现出满目苍夷。
我伫立在这片带着儿时梦幻的枳芨滩,陷入了久久的沉思。老家那一缕缕炊烟,儿时那一幕幕乐趣,村民那淳朴憨厚的乡音都凝汇成浓浓的乡思。
2022年1月6日


作者简介,顾祥:河北省沽源县白土窑乡五道沟村。喜欢文学创作,曾在《京华时报》《新农民》《精神文明建设》《河北教育》《河北政法报》《大野无疆》和诸多网络平台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