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崇高革命情怀铸造“竹魂”
——读陈华清长篇小说《竹魂》
文/温鹏
陈华清的《竹魂》是一部以本土红色题材为基础进行创作的长篇小说,曾入选广东省作家协会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10部重点红色题材作品。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时间节点上,陈华清推出的这部长篇小说十分及时,对于再现粤西地区革命先烈为广东南路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意义非凡。
《竹魂》以大革命时期为背景,以中共党员钟竹筠、韩盈伉俪献身革命的故事为原型,讲述了他们在革命斗争的岁月中成长的故事。出身贫寒的钟竹筠,在北海读书时,受韩盈等革命者的影响,接触进步刊物,走上革命道路,同爱人韩盈一起寻求救国救民之路。最后,遭受国民党反动派迫害,双双英勇就义。书中既有忠贞不渝的儿女情长、高尚的战友之情,也有对儿子父爱如山、母爱如海的舐犊之情,读后令人感动,产生共鸣。
小说写得非常感人,唯其感人,才能打动读者。笔者读这部小说的时候,屡屡为书中感人的故事情节,为人物的高尚品格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所感动。其感人的原因,是因为小说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革命先烈,他们以崇高的革命情怀铸造“竹魂”,具有竹子一样坚贞不屈的精神。
钟竹筠是小说浓墨重彩、倾情塑造的女主人公,她纯朴善良,聪明美丽,富有爱心和同情心,一心向往革命,善于接纳新思想,有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钟竹筠1903年出生于遂溪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是广东南路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女党员之一。钟竹筠原名叫钟秀贞,她接触同是遂溪贫苦农民家庭出身的进步青年韩盈后,在韩盈的建议下改名为钟竹筠。“竹筠”跟“竹君”谐音,取名“竹筠”比喻要做一个具有竹子一样坚贞不屈的节操的人。从此,她便以钟竹筠作为自己的名字,并以这个名字鞭策自己,一步步走上革命道路。作者在小说封面作了注明:与《红岩》中的江竹筠同名,钟竹筠被称为“南路江姐”。这是颇有深意的,“竹筠”的起名进一步吻合了小说的题目《竹魂》。
小说故事情节从钟竹筠1921年秋从广州湾赤坎码头坐船进入北海贞德女子学校读书时开始,她不断接触进步书刊,深受马克思主义著作和五四青年运动的影响,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北海贞德女子学校读书时,钟竹筠冒着被学校开除的危险,买猪骨在厨房偷偷炖汤帮助被撞的老人“钟爷爷”;参加学生游行示威时被警察带走,死活不肯嫁给警察局局长做小妾;与韩盈一起利用年初四游神,带领群众到县署为民请愿,高喊“减租退税”口号,最后县署作出妥协,减免煤油和猪牛捐税;战胜法国神父安道,智救妃二,揭露其勾结法帝和土豪劣绅,将其赶出中国;到遂溪简易师范演讲,反封建迷信反教会,引用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宣传进步思想,带领群众砸烂和烧毁庙会;开展解放天乳运动,反对女子缠足,并取得成效;解救青楼女子阮青花,帮其跳出火坑等等。小说通过一系列具体感人的故事情节,一步步展现钟竹筠追求进步、敢于斗争的成长经历。
1927年9月,钟竹筠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酷刑折磨,她始终不屈不挠,并与敌人展开英勇斗争,彰显一名共产党人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在她被秘密带到北海时,国民党反动派使出浑身解数威逼她脱离共产党、供出共产党员名单时,她说:“你们可以枪毙我,但不可以让我屈服。你们可以消灭我的肉体,但消灭不了我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后来,敌人使用酷刑,将洋钉插入她的十指,用夹板夹她的膝盖,并用脚猛踩,导致膝盖断裂等等,都无法使她屈服。1929年7月,无计可施的国民党反动派最后在北海炮台将她秘密杀害,年仅26岁。临刑前,钟竹筠为其幼小的儿子道儿写信说:“道儿:我亲爱的儿子,这是妈妈第一次给你写信,也是最后一次!当你读到这封信的时候,你的妈妈已经不在人世了。你快点长大吧!你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完成爸爸妈妈未完成的事业,安慰九泉之下的爸爸妈妈!”这种母爱如海、对党忠诚的书信文字,读来无不令人动容,肝肠寸断,钟竹筠用博大深沉的母爱给儿子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她已从一名普通女孩成长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
小说除了倾情塑造钟竹筠这个主要人物外,还穿插着韩盈、黄学增、黄广渊、黄凌氏、颜卓等一群具有“竹魂”精神的革命先烈的故事,展现他们壮丽的革命人生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读后令人肃然起敬。韩盈是作者着墨较多的另一个小说主要人物,他是中共南路早期领导人之一,是中共遂溪县委的创建者。作为钟竹筠的丈夫,韩盈是她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她的每一步成长都是在韩盈的影响和带动下获得的。韩盈成熟稳重,性格刚强,是一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和杰出的革命组织者。他讲究斗争策略,具有丰富的斗争经验,经常带领钟竹筠等人,与敌人展开坚决斗争。他不幸被捕时,敌人要求他脱离共产党,并要他写一份脱党声明,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愿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我忠于我的信仰,永不叛党!要杀要砍由你们。”刽子手使用老虎凳对他行刑时,他说:“从干革命那天起,我就做好了死的准备。我连死都不怕,还怕你区区刑具!”这些沾满血性的语言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铮铮铁骨的硬汉精神。迫于无奈,敌人最终把他杀害,牺牲时年仅26岁。
在血雨腥风的日子里,革命者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救民于水火,纷纷走上革命道路,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甚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小说对其他人物的英勇故事也作了叙述:黄广渊为了掩护其他同志脱险,故意诱敌深入,子弹打光,最后壮烈牺牲,被敌人砍头“示众”。其母亲黄凌氏知道黄广渊为革命牺牲后,强忍悲痛,接过儿子手中的枪带领农军继续跟反动派作斗争。后因叛徒告密,她与黄广渊小弟黄广荣一起,先后为革命献出生命。黄广渊大弟黄仲义,广州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最后也壮烈牺牲。黄广渊一家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成为遂溪乐民“一门四烈”,他们的精神可歌可泣,浩气长存。作者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了革命者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以崇高的革命情怀诠释了什么叫“竹魂”这一主题。
文章虽是小说,但题材却来源于历史的真实,作者不囿于历史真实,而是讲究艺术真实,做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作者说过,“红色题材的文学创作,是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反映历史事件,刻画人物形象,讲究文学性和写作技巧,要写得生动形象、吸引人,让读者看得下去,产生阅读期待。”也就是作者所说的“大事严谨,小事不拘”。基于这一点,作者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十分注重细节描写,并通过生动活泼、充满本土生活气息的语言,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灵活灵现,有血有肉,给人一种真实、亲切、可感的印象。
陈华清说,为了创作好这部小说,她不辞辛苦,曾多次深入到钟竹筠、韩盈等烈士生前生活、学习、工作过的地方采访调研,阅读大量相关史料,进行精心创作,体现了一名作家对历史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作者善于驾驭重大历史题材,能够把握其宏大开阔、错综复杂的特点,并深入挖掘人物的思想灵魂,再现人物的人性闪光点。小说容量虽然多达30多万字,但结构严谨,铺陈从容,情节曲折引人,字里行间透着对革命者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陈华清是一位优秀的本土女作家,她十分勤奋,笔耕不缀,已创作出版长篇小说、散文集10多部。多部作品入选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国家新闻出版署“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书目”等,其中有红色题材长篇小说《地火》《琼花》。《竹魂》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爱国主义教材,是一部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优秀文学作品。我们期待她有更多这样的优秀作品奉献给广大读者。
作者简介:
温鹏,男,广东廉江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廉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散文选刊》签约作家。至今已在《诗刊》《诗神》《散文选刊》《海外文摘》《中国海洋报》《羊城晚报》《广西日报》《长江诗歌》《四川诗歌》《南粤诗刊》等刊物发表作品。散文《儿子圆了北大梦》荣获“2018年度中国散文年会”二等奖,《喜宴菜》荣获“2019年度中国散文年会”二等奖;作品连续六届获得廉江市文化艺术精品奖文学类奖。著有诗集《远去的月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