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哈山之恋
邬春犁

拉哈山,小兴安岭余脉,北起这片黑土地的北端,南至这片黑土地的南端,纵惯县域中部一百里,为这片土地独有。名字的来源至今是个谜团。
呼兰河,发源于小兴安岭余脉南麓。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发源后多为西流向东。而呼兰河发源后流向西,遇拉哈山折转与山伴行向南入松花江。呼兰河名字由来可以说清,因入河口为呼兰。“呼兰”为满语“烟囱”之意,古代游牧名族看中了土地的肥美,定居生活修起了烟囱,形成了居民区,牧民经常到有烟囱的地方,烟囱满语音“呼兰”,得地名呼兰,河水在呼兰入松花江,此河名字即为呼兰河。
拉哈山的名字的由来是个谜,可以换一种思路。拉哈能否是哈拉,哈拉,女真语,“恩赐”之意。
自然界恩赐这片土地山水相依相伴,创造自然与历史的神奇。
展开历史的画卷,这片黑土地上的人类文明遗存可见证五千年前已有古人类的活动,甚至更古远。
郝家城子遗址、女儿城遗址、山湾古城遗址、铡刀城子遗址,及众多古人类活动遗存遗址,按分布地域连起成线,显现出一个大大的人字,拉哈山呼兰河正是人字的中轴线。
自然界恩赐给这片土地独特的环境。
夏季这里稻花飘香,红艳艳的果子点缀在树林间,拉哈山被涂满青绿,呼兰河水灌溉着两岸的田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冬季,拉哈山如一条银龙护卫这片神奇的黑土地,呼兰河结冰似一条玉龙。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拉哈山爱恋着呼兰河,呼兰河依偎着拉哈山,支撑起大大的人字,勤劳、善良、智慧的人民幸福地耕耘在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唱着永恒的主题,拉哈山之恋。

[作者简介]邬春犁,政协黑龙江省兰西县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兰西县作家协会主席,兰西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文学创作以小说、散文为主,兼有诗歌、剧本、歌词,著有长篇小说《呼兰河岸》,舞台与影视剧本《人气》《河边女孩》《幸福之家》,创作歌曲《志愿者之歌》《回家乡》《航向》等。

【总编简介】黄艳玲,玲珑文艺社社长,网名玲玲,笔名玲玲语玲珑,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第五中学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黑龙江省摄像协会会员,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任兰西县诗词协会副主席,兰西县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兰西文苑》杂志编辑及担任多家网络诗社平台副社长及执行主编,在头条上创建了《玲玲语玲珑文艺社》。在教学工作之余爱好摄影及文学创作,多篇作品发表在报刊和各大网媒,并有部分作品获奖,著有文集《玲玲语玲珑文集》。

【玲珑心语】《玲玲语玲珑》文艺社(简称玲珑文艺)是文艺爱好者的圣地,是创作的乐园。本平台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全面展示文艺爱好者的才华。《玲玲语玲珑》文艺社的文艺爱好者有一腔对文学和艺术的痴情,以诗心装饰凡心,以美景净化俗心,以声音温润儒雅,以真情消弭矫情,以积极豁达的阳光心态行走在文学和艺术空间,用文学和艺术表达着自己对人生、情感乃至生命的温暖诉求。《玲玲语玲珑》文艺社已经敞开了宽广的胸怀,来吧朋友,带上你的激情,带上你的憧憬,带上你的浪漫,带上你的婉约,带上你的狂放,带上你的美景。以诗为媒,以文会友,以景结情,以声投缘,愿你我携手同行。《玲玲语玲珑》文艺社设有十个专题:小说、散文、诗歌、诗词、楹联、书法、摄影、美术、朗诵、戏曲,欢迎文艺爱好者踊跃赐稿、大力支持!

总编:黄艳玲
推送:玲玲语玲珑文艺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