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而论道
视力都是1.5,视距能一样吗?
鹿成增

看一个人眼睛的好坏,有一个通用标准,那就是测视力。“1.5”,就是标准的好视力。
然而,可曾想过,即使视力都是“1.5”,视距能等同吗?
答案是否定的。人的视距,即使从单纯的生理角度而言,也是万人万样,绝没完全等同的视距。而看问题,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对目标看的远近,那思想的“视距”,则更是千差万别了。
人间有个常词,叫“眼光”。说的就是有的人很有度量,看问题很有深度,目标看的很远;而有的人,却是心胸狭窄,看问题很浮浅,于是只是“鼠目寸光”。
一个真理般的现象:无数事实证明,好多人一生不能成事,不是败于其笨,也不是败于其无能,而是败于其心胸狭小,败于其目光短浅。天天纠缠于那无休止的小事上,时时只想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小利,满眼中都是他人的不足他人的错。乌鸦飞到猪腚上,只看到别人的黑,看不到自己的黑。
这种人,即使视力“1.5”,也视距长不了,为啥?心胸的狭隘,已在他眼前立起了一座天山,他怎么能看的远?
同是红军在井冈山,同是那无比艰难的岁月,不一样的眼光,却是不一样的结论。毛主席在那艰难之时,看到的是“一轮喷薄欲出的朝日”,是大海深处“看得见桅杆的轮船”,是“臊动母胎中的婴儿”,是充满光辉前程的希望。而那些鼠目寸光的悲观论者,看到的则是“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毛泽东之所以是个伟大的政治家,眼光远大,便是伟大之一。
一个人的眼光远近,是于他的立足点所决定的。人们形容那目光短浅者为“井中之蛙”,其实正是这个道理。一个站在低洼之处,同站在高山之颠的人所视觉到的距离,肯定是不一样的。前者短距,后者深远。人都希望自己的眼光能看的长远些,然而,殊不知,只有那意志坚定,心地无私,胸怀宽广的人,才能登高望远。势利小人,只能一生都立在“洼地”,不会看出一寸光的。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啊,别做短视的“睁眼瞎”,人心向善,宽心前行,才让自己走的很远很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