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韵律诗与古韵律诗的区别和关联
入冬后,我根据长江三峡的图片,有意按照“新旧韵皆合” “四联对仗”的要求,写了三十首七律。对此,有的诗友认为“新旧韵皆合” “太刺眼” “不合规”,非止一次要我“取消”。有的诗友认为“四联对仗” “堆砌多” “合掌多”,非止一次要我“放弃”。更多诗友采取了谅解态度。毛主席曾说,想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尝。俗话又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之所以硬着头皮写上述律诗,并非为了“自我标榜”,而是一要表明新韵律诗与古韵律虽有区别,而又是一脉相承;二要为新韵律诗探索新路。下面就是我撰写新韵律诗的感受,诚请指教。
新中国成立初期,即上世纪五十年代前期,国家组织有关专家和学者,对汉字进行了改革。一是根据汉字发音的变化和推广普通话的需要,取消了古汉语中的入声字,并分别将其并入新汉语的四声之中。二是对古汉语中的部分繁体字进行了简化,并公布了这些简体字的读音和字义。从此,含有入声字的古汉语转变为没有入声字的新汉语,教学一律使用新汉语,报纸、书刋、文件、出版,等等,全部用简体字,不再用部分原繁体字。但此后,现代汉语声韵的研究和分部长期无人问津,使得用现代汉语撰写诗词的人们无所遵循,只能参考古汉语的平水韵、词林正韵和曲韵常用字表及《现代汉语词典》而为之;直到中华新韵于十年前公布后,用现代汉语撰写律诗才如雨后春筍般兴起。我作为用现代汉语撰写诗词的实践者和倡导者,由此感悟到,所谓新韵律诗,就是用现代汉语撰写的律诗,所谓古韵律诗,就是用古代汉语撰写的律诗,二者的区别就是前者没有原入声字,后者含有原入声字。
我在撰写新韵律诗的过程中,遵循“取其精华” “推陈出新” 的精神,一方面感悟到平仄、押韵、对仗这三项是汉字字音(平仄和押韵)和字义(词性和对仗)的巧妙结合和完美统一,是古韵律诗的精华,必须继承,使之发扬光大。但同时又感到,古韵律诗对韵部分得过细,以致到宋朝时将诗韵的上平下平二声各十五部、上声二十九部、去声三十部,全部简化为平仄各十四部,将诗韵入声字十七部调整为十五部,从而推动了宋词的快速发展。到元朝时,又将入声字按发音不同,分别标注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并全部调整十九部,又促进了元曲的快速发展,但未取消入声字。
与上述相比,中华新韵(简称新韵)除取消入声字外,还和以平水韵为代表的古诗韵(简称古韵)有以下不同。
一是古韵的平声字少于新韵的平声字。这是文字改革时,将古汉语的大多数入声字并入新汉语的阴平和阳平二声的必然结果,从略。
二是古韵的韵部比新韵的韵部多一倍,即古韵的上平声和下平声各有十五部,共三十部,加之入声字不入韵,使得“宽韵”较少,“窄韵”较多,甚至“江” “咸”两部的平声字各不足二十个字而属“险韵”。因古韵中的仄声字和入声不与平声字同部,故只能用于撰写平韵律诗,不能填词。更重要的是,我在撰写既合古韵又合新韵之律诗的过程中,凡涉及要用“窄韵”尤其是要用“险韵”中的平声字时,都要花很长时间查考,结果不是放弃,就是免强用“冷僻”字,深感效率很低。相反,包括原入声字在内,新韵将常用的平声字和仄声字都分为十四个韵部,平声字最少的韵部也超过百字,且既能用于撰写平韵或仄韵律诗,也能填词,比较方便。
三是对既合古韵又合新韵的一首律诗进行检测,二者的多音字并非一致。这说明,古代汉人和现代汉
人对部分汉字的发音和运用存在差异。
此外,2013年秋,我应邀到北京参加第三届“炎黄杯”国际诗书画印艺术大赛颁奖大会,所看到的是撰写古韵律诗和书写繁体字的白发老人,墨发者寥寥无几,后继无人。面对令人忧虑的局面,笔者曾希望通过对古韵律诗的改革,来加快新韵律诗的发展;但经过撰写和发表上述三十首七律,深感这样做难度很大,需调整为“三足鼎立,各施其能,一视同仁”。具体讲就是
1、古韵、新韵、通韵三者,自立章法,建立机构。由于古韵早已形成自己的章法,古韵作者可全章照办,新韵、通韵作者予以尊重。对兴起不久的新韵和通韵,应积极创造条件,并按照有利于自身发展和逐渐完善的原则,建立较为宽松、灵活的章法和相应机构,古韵作者及其机构应予尊重。
2、现在的诗词学会、诗词刊物、诗词微信群的领导层和下属机构,几没有或缺少新韵诗家和通韵诗家者,应按比例增补。
3、除古韵诗词专刋,其余各诗词刋物都不得拒登新韵律诗和通韵律诗。同时,要按一视同仁的公平原则,凡诗词稿件,都要标注所用韵名,同时取消古韵诗稿可以不标韵名的不当规定。
4、凡全国性的诗词比赛和评奖,都应按公平合理的原则,按比理分配古韵、新韵、通韵的名额和奖金。

作者简介:郭仁炳,中共党员。教授级高工,中国一级作家,中华诗词协会和国际诗词协会名誉副会长,世界文艺家企业家交流中心名誉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受聘为瑞典皇家艺术学院终生外籍院士。从事石油地质工作40余年,曾任局长等职。出版多部科技论著。撰写发表诗词2000余首,出版诗词文3集,诗词专刋5期,获特等奖金奖等百多项。文化部、中华名人协会和全国人事资质资格考核办公室还联合授予他“中华名人”荣誉职称。诗词合集《油郎之歌》上下册已由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

《九江文学社》
领导组织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特邀顾问:杨成贵 、李延录 、倪金茂 、 张晓元 、刘长江(通辽)、徐和勇 、丘新梅 、余斯文 、 丘昭骏 、李小燕 、傅塘根、 郭仁炳 、沈志昂
顾问:刘长江(四平),王述成,马艳峰,王长顺,郭洪森、 叶新华
名誉社长:易顺天、张升,徐明、逢春晖、杨成宝、张丽贤、王勤、石慧
社长:洪新爱
常务副社长:吴生泉
秘书长:朱少华
执行主编:郭景刚
编辑办公室主任:箫海玉
现代诗歌主编:张冰剑
散文小说主编:杨学是
格律诗主编:逢春晖
编辑部长:杨柳风
管理部长:张丽贤
朗诵部长:朱德天
组织部长:杨成宝
生活部长:王立田
宣传部长:张安敏
翻译部长:石慧
法律顾问:长缨

组稿:放飞,编辑制作:一束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