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春游韩城:浓浓的年味年画(之二)
作者:王安德
过年,除去吃肉、喝酒、穿新衣、挣压岁钱以外,更多的是贪玩:滚铁环、跳皮筋、拍双板、捉迷藏、学骑车。手捧爆米花、芝麻滚滚糖、糖呱呱,吃的嘴里流着油,手脸糊芝麻。
讲究最多的莫过于看着父母贴春联、贴年画,望着奶奶姐姐剪窗花、贴窗花。蒸年馍、烂臊子,燃放花炮、摔着炸弹。
闻着浓浓的年闻,年老的妈妈催着我,提醒我,又是一年新春到,咱家该贴年画了!
说起年画,我真的将它遗忘。记得小时候,每当快过年的时候,妈妈领着我就去赶集,在那乡下的农村集市,妈妈割上几斤肉,买上些红白萝卜、菠菜、香菜、白菜和大葱,最重要的是买上十多张年画!
在我模糊的记忆中,家里粘贴的年画有《红色娘子军》《红灯记》,李铁梅、李玉和、杨子荣是我记忆中最风光的英雄人物,还有那些庆丰收、年年有余,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有关的戏剧照。《丰收地里有亲人》《鸡壮蛋多》《锦绣前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年画在一般普通人家是很难看到的。
离过年还有几天时间,妈妈又带我去县城赶最后一个集,行走在西街天桥商场前,游走在北街服务楼下,吃一碗一毛五角钱的羊肉饸饹,喝一杯二分钱的红汽水,我已心满意足,觉得这是我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刻。
一摊摊年画摆满了大街小巷,妈妈从内衣的手帕里掏出十块钱,又一次挑选了十多张喜庆的年画,叠卷在一起,兴高采列地拿回家。
年画是什么?老师没有给我们没有讲过,课本里也看的很少,但我记着初中时写过的一篇作文,它的题目就是《年画》。几十年虽已过去,作文中的抒情与描写,我隐隐约约记着两句话,那是妈妈说的"有钱没钱,贴上年画过年""买几张年画,贴在墙上,红红火火,喜笑颜开"。年味,代表着妈妈的味道,代表着丰收的味道。
老宅子很破旧,烟熏火燎的,墙壁脏兮兮的,几张年画恰到好处地贴上去,配上奶奶姐姐剪下的窗花,光芒四射,蓬荜生辉。
从一幅幅不同时代的年画里,我们看到了风清气正,哪个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不用害怕被骗,歪风邪气就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年代,从年画里,看到了满满的正能量,就会想起那个火红的时代,接受正面的启示和教育,内心燃烧起熊熊火焰,让梦想实现,从年画里,我们感受到国富民强,蒸蒸曰上,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美好的生活向往就在明天!

过年了,家家户户买年画,贴春联,那孙悟空大闹天官的年画,除去了妖魔鬼怪,哪吒闹海年画,净化着社会风气,惩治着腐败,哪《春童传新禧》年画,给我们带来欢乐,带来微笑,让我们共享美丽的春天!

妈妈老了,但她人老心未老,她又一次啰里啰嗦地对我说"快买年画去,我帮着你去贴"。
(编缉校对王安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