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春游韩城:浓浓的年味(之三)
作者:王安德
吃客:上有庭房,下有厨房。让我们首先见证和关注韩城吃客。
司马故里,芝川街,一个108贯
通的地方,仅有的一条南北街面,座落着不下二十多家的韩城特色小吃:羊肉饸饹。从芝秀出手,到天天网红的武刚,外加那香脆的芝麻烧饼,让人们原汁原味的享受。有人问过我"芝川那家饸饹最正宗?"我虽说也算作韩城美食达人,曾经著书《韩城美食》,但我不敢轻意下个定议,我只有含含糊糊地告诉你"能挣下钱的都是正宗的"。你惹不信不服,可以带着家人朋友去那儿亲临其境,享受一番。
芝川杀手,在新春来临之际,勇敢地杀入一条血路,杀出了一条特色小吃火锅,肉夹馍,还是馍夹肉,尺尺长的宽带面,都是年青人的所爱。每当路遇这儿,我都会顺手给小女儿带上几个,不妨我也品享一口"美,真的香美",一个让食客回头的地方。

说芝川,夸芝川,相邻的晶晶手工凉皮、面皮,在抖音中惊绝,让我"冷"惊,一个几十年不爱享受凉皮的人,也一次次在抖音评论区为其呐喊,也一次次带着家人,往返三十多里路,只为那一碗凉皮。
从惊爆,到火爆,让我们在这个春节,渐渐忘掉文史公园的人,永远记着这香喷喷韩城美食。
蒸与捏:进入腊月,人们就开始因年而忙碌起来,在传统的岁月里,这些忙是有序地在进行。曾记得,在农村老家,腊八粥一喝,人们就昐着小年,祭拜灶王爷,开始"大扫除",把一切"穷运""晦气"往往扫除,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美好愿望。

老妈对我说: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炸糯面,
吃糖瓜子,把灶伙爷的嘴粘住,让他上天对玉皇大帝禀报时说:撒米撒面是事是(实),千万别对石石(实)说。寓意是平日里掉落地下的米面是正常的,不是人们故意的,让灶王爷别对玉皇大帝说实情,祈求来年有吃有喝,风调雨顺。

小年一过,村里的妇女就忙碌起来,她们开始组团,即最少三五户,最多十来户,组成一个小团队,开启了新年的蒸与捏。蒸主要是蒸年馍,蒸包子。年馍主要有:献爷馍、馄饨馍、花卷馍、圆馍和糖馍。捏就是捏馄饨。馄饨是韩城人第一大美食,在韩城,城南人多捏的是空空馄饨,而城北人多捏的是食食馄饨。随着时局的发展变化,城乡差异也在改变,让我们还是尊重现实。

秦禾庄面食是一家放心的面食加工企业,推出的献爷馍,馄饨馍、花卷馍等新春系列还是招人喜欢喜爱。
据史料记载:逢年过节给神灵供献的馒头,亦称"献爷馍",又称"早(枣)麻糊)"。它个头较大,一般是用大约一斤白酵面做成的,先是一半做成"圆台状"(也有方形底座的情况),其底部四周掐四个孔,各塞嵌一个大枣外露,叫做"底子",以像人头和五官,另一半则做成扇圆状,其上覆以花瓣或四片花叶形,最上面的中间呈现为一朵小花,花心竖载一枚大枣,这叫做"花",很像一顶"将军盔"。把"花"安在底子上,就好象人头戴着将军盔一般。
购物:新年来,购物忙。今年过年买什么。由于受疫情影响,人忙依然戴着口罩,扫着码,出出进进忙碌着。买萝卜,有红有白,捏馄饨,蒸包子,淹酸菜。买白菜,买大葱,香菜菠菜和韭菜。西红柿,黄瓜片,生姜大蒜拿回家。购水果,要新鲜,洗净摆盘迎佳客。

备供品:供品是祭拜先祖的东西,我这人不信迷信,但总有个讲究,过年过节的不能忘记已逝的亲人。妈妈念叨着"安顿好他们,我们就能过个平安之年"。带着老妈的嘱附,我游走古城,游走郭庄寨,带回当地名品:点心。
点心有红糖的也有白糖的,有细粮的,也有粗粮的,买上十多包,在老家的供桌上摆上三五盘,外加新鲜水果,香裱之类的,兄弟们正儿八经的点着香,烟雾潦绕,跪拜!
妈妈对我说过,在那特殊年代,吃一口点心,那是富贵人家的口福,一般普通家庭很难满足。点心也是敬长辈,敬老人,敬贵人的上等礼品,在每年的春节,我会在郭庄寨购买五十多包点心,敬送给村里的老人。
让一口香甜的点心给老人们带来快乐的享受!
(编缉校对张志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