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世界,那些与植物为伍的有趣灵魂
文/纤云
植物,曾是我们朝夕相伴的密友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崛起,许多土地和植被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大量破坏。我们儿时炊烟袅袅的村庄不见了,玩耍嬉戏的树林不见了,捉虾钓鱼的小河流也不见了……
记忆里,许多美好自然的事物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和遍地开花的工厂会所。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社会福利越来越好了,就是感觉缺少一点什么。
都市繁华里,享受完灯红酒绿,山珍海味,回到家,心里反而空落落。这时,如果想到妈妈的怀抱,老家的田野,一定会触动心底最柔软的那根弦。
多么想念大自然的怀抱,想念青青的草地,野蛮生长的花草,还有那郁郁葱葱的树林啊……
人越是远离大自然,心就会越空虚,越渴求回到大自然的怀抱。
他们喜欢吃天然的食材,追忆小时候妈妈做的饭菜的滋味。喜欢使用自然的家居用品,就像当年妈妈做得布鞋,带着手工与亲情的温暖。喜欢走进山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时光,像小时候一样,做个自由自在奔跑的孩子。
这些花花草草,曾经就是我们触手可及的亲密朋友,而今却只能靠栽种移植进家门。就算感受和体验不一样,也不能阻止人们对植物的热爱。但凡热爱植物的人,都是极其热爱生活的人。
还有一些人,他们对植物的热爱已然狂热。他们或将植物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或将植物的审美上升至艺术的高度。
他们拥有和植物一样的气息,身上充满植物一般的吸引力。他们的出现,让喜欢植物的人迷恋,成为普通人标榜的偶像,甚至不远千里万里前去打卡。
他们,就是一群为了植物而生的人
1 倡导绿色思潮、自然风尚的植物艺术家
绿意盎然的植物,色彩斑斓的鲜花,总能让人一眼欢喜,心生愉悦。它的作用,在艺术家手里,或许可以再延伸一点。
美国有位女艺术家Kathy Klein,喜欢使用花朵、岩石、贝壳等创作精美的纹样图案,被称之为Mandala艺术。
Mandala原意是指,佛教和印度教修法地方的圆形或方形标记。
她喜欢用鲜花,创作一个冥想的空间,然后留在地面上,等人们来发现它。
当人处于冥想状态,思想放空,杂念全无时,就会得到一种心灵净化般地升华,心情也会如释重负般地轻松。
Mandala用植物创作,倡导自然冥想,是一种创新,也是一个艺术家,个人思想的纯粹表达。
其实,花花草草并不是女人们的专利,男人也可以与植物相映成趣。
纽约东村就有一家时尚潮流店铺“绿手指”,是日本非常有名的,东京型男川本渝(satoshi kawamoto)所开。
他在脸书上自称是“植物艺术家”,曾举办过多次令人印象深刻的植物展览,还参与潮流店面橱窗的设计。
在他的店铺里,植物永远是主角。鞋柜上,冰箱里,就连吊灯上,也是植物……
他的店铺,是潮流男装模特经常拍照取景的地方,也是型男潮女们经常出没的前卫花店。
他用植物表达诉求,这种方式深深打动人心。
有时候,人与植物一样,回归本真,才更显弥足珍贵。
就像国内跨界花艺师,羊头说的一句话:花本身,就是一种天生的美。

2 审视生与死,美好与衰败的植物信仰者
人有生死,植物也一样。生,固然是一种蓬勃的美好,而死亡,亦是一种永恒的美。
日本植物艺术家东信,是个惜花之人,他曾用冰封鲜花的方式,来审视死亡和生命。
他说:“花在前所未有的环境中展露出特殊的表情,可能与你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花背道而驰。”
无独有偶,日本摄影师柴田谦司,就在他曾经拍摄的作品系列中,呈现了花在冰中挣扎的模样。让人感叹花的柔美,凄然,凋零与颓废,以及如人生一般,起起落落的无常命运。
东信让我们相信花的永存之美,而柴田谦司却让我们看到花衰败不堪的脆弱。两种鲜明的对比,让人惊叹,生与死,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极致美啊!

3 留住瞬间美,缔造长久情的植物创作者
E.B.怀特曾说:“每个人在他人生的发轫之初,总有一段时光,没有什么可留念的,只有抑制不住的梦想。”
苏州平江的“花无缺”干花花店创始人,理工男赵辉,他对干花制作的念头,源于他的爱情故事。
为了给女朋友送礼物,选了干花,一眼结缘,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曾以300元起家,积累起开花店的资金和经验。
人们常说:再美的鲜花,也有凋零的时候。赵辉为了留住花的美,选择把鲜花制成干花,并利用干燥材料,创新新式干花,还设计开发出一系列干花衍生品。
“一朵”品牌创始人,90后陈茹萍,也是一个把植物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的人。并且利用自己毕业于中央美院艺术史专业的特长,将植物与画作,完美结合起来的植物艺术家。
她的植物手作涉猎广泛,壁画、花环、头饰、戒指……现在又出了新品,将植物封存在玻璃杯里。让不喜欢喝水的人,拿到这款杯子,都忍不住多多喝水。这就是植物的力量,植物艺术家的魅力所在。
她的工作室,吸引到汪涵都前去打Call。
其实,不管是陈辉,还是茹萍,亦或江西桃大胆,以及我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花艺爱好者,都是骨子里执着追求美好的人。
为了实现把花的瞬间美,缔造成一个可以传递温情的,长久观赏的手工艺术品,就算条件受限,也会坚定地认为,心之向往的地方,就有希望在等待。

4 真亦假,假亦真的植物颠覆者
人世间,真真假假的东西太多,有时候,多一分糊涂,可能会让生活更多一些美好。
乌克兰有位艺术家Vladimir Kanevsky,他觉得真花太难打理,认为永远娇艳的假花其实也挺好。
Vladimir Kanevsky 的假花很有创意,选择用陶瓷制作。他用铜制作花的枝叶,用陶土雕刻涂绘花瓣,然后再慢慢做成一束逼真的花朵。
他制作的假花耗时很长,通常一束花要做一个月,当然,价格自是不菲。出来的成品,并不会因为是假花,而受到市场的影响。
艺术家Ann Wood,是另一位以纸为媒介,将美国乡村生活和自然作为题材的纸艺艺术家。她将四季与自然的美丽,优雅地呈现在纸张之上,令人一见倾心。
俄罗斯艺术家 Tania Lissova ,也是一位对纸品非常喜爱的艺术家。创作了许多漂亮的植物纸艺,做成卡片或装饰画,大受欢迎。
国内纸艺,做得好的,我首推乐晕晕,纸艺花培训师,某宝店主。她的中文版、英文版纸艺书,我都有购买。其中《花间小集》是我的心头爱。
我认为,只要具有欣赏价值的花,就是好的花,不分真的假的,也不必在乎真假,各取所需即好。
假花的材料可以是多元的,任何你觉得合适的材料,塑料、布、皮革、纸……都可以使用。
不瞒你说,我也在研究。我都是自学的,只买了几本书。对于花艺,我并不懂太多,完全凭感觉来操作。我觉得,自由发挥的过程,更让人痴迷,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

5 一笔一划一生情的植物绘画家
我深信,只有刻入骨髓的爱,才会专一且付出一辈子的努力。
超级喜欢画植物的艺术家Claire Basler,她的家就是工作室,工作室就是她的家。
她的家就像是花海,到处都是植物。种的,画的,不管你走到她工作室的任何角落,都会看到植物的身影。
Claire Basler坚信具象主义才是可以代表花的艺术,她的作品绘画就是人类与大自然的根本关系。
她试图告诉我们生命的周期,并用画笔描绘出植物在四季中的改变,展示生命随风飘动的极端脆弱,以及惊人的抵御变化的能力。
佛罗里达州的Jenny Kiker,也是一位绘画植物的艺术家。
Jenny Kiker开始是画一些昆虫,动物甚至是宠物肖像来出售的。她对植物的痴迷,是源于他的未婚夫,有一天抱回一堆植物让她画,从此开启她画植物的热情。
不管是哪种方式,我相信,与植物息息相关的事,都是许多人乐意去做的事。事情不论大小,哪怕只是做一个静静观赏的人。
植物,是生命和活力的象征,我相信,没有人不爱植物,我们也没有理由不爱植物。

那么,立志于做一个有趣的植物玩家、艺术家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条件呢?
1 兴趣是开始的基础
兴趣是第一任老师。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没有一点喜欢,那样做起事来肯定是非常痛苦的。即使得到一点回报,也是付出大于回报。
相反,如果你可以将爱好发展成事业,即使需要百般地努力,这个过程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享受。
每个人都想经济独立,灵魂自由,这是人生的终极目标,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
植物艺术家们,在一开始的最初,也许会遭受到各种各样的打击与嘲讽。很有可能,给你最多打击的,反而是来自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但是,人一定不能轻言放弃。在自己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就算不能小有成就,也算不辜负自己的青春韶华。

2 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艺术家要有一颗孩童般纯洁的心,和一双敏感善于捕捉的眼睛。一个植物艺术家,即使身处平凡的环境,也会有发现美的能力。
哪怕是树上飘落下来的一片残叶,墙角旮旯里的一棵野草,在艺术家眼里,都能成为一幅美丽的画。
擅于捕捉平凡生活中的美,是艺术创作的重要铺垫。因为美,不一定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你身边随处可见的,也许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也是你取之不尽的创作灵感素材。

3 卓越的艺术修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为一个植物艺术家,还要有非常好的艺术修养。这个修养,非一朝一夕能够达到。
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多看多读艺术类书籍,同时拓宽与之相关的书籍,可以增加你的知识面。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多读书的益处。
“腹有诗书气自华”,久而久之,你看过的书,走过的路,都会体现在你举手投足的气质和修养里。

4 超强的动手能力
如何把杂乱无章、毫无头绪的一大堆材料,组织创造成一个成品,是一件考验脑细胞的事。在艺术家眼里,没有废物和垃圾的概念,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贝。
你随手一扔,一文不值的东西,很可能就是艺术家眼里,千金不换的宝贝。
在艺术家手里,能够让平凡的东西,焕发新的生命力,引起世人的关注,就是他辛苦创作的意义所在。而卖出去,换来金钱,只是为了填饱肚子,继续创作。

5 要有吃苦耐劳的毅力
没有谁的逆袭不带伤,没有哪个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每个艺术家的背后,都是你看不到的坚持和辛苦。
比如网红美食家李子柒,在刚开始一个人拍摄视频的时候,一个镜头要拍摄无数次,才能完成,更不要说剪辑,还有前期的大量准备工作了。这是多么考验一个人毅力的事啊!
我们看到她展现在视频里的美好,也许只需要花几分钟,而她却需要花很长时间做各种准备,甚至长达数月。
虽然后来有了团队,但只是分散了工作,不代表她个人的工作量减少。事业越大,需要自己的地方就会越多。
所以,没有吃苦耐劳的毅力,真的是很难坚持一件事,更不要说成功了。

6 要有持续不断的创新精神
著名艺术家吴冠中曾说:艺术家应是“野生植物”。
对于这一点,我非常赞同。我们需要学习一些传统的基本的东西,但不能局限于其中,把自己变成一个复制品。而要发挥野草精神,自由生长。
深圳“最美花艺师”KiKi,就曾说过自己是个“野路子”的花艺师。花艺的千变万化,可以百花齐放,更能体现不同人的思想,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如果大家都规规矩矩,千篇一律,相信也就失去了艺术创造的意义。
门派的作品,各大家的风格,我也欣赏,也会学习,但是更喜欢自然风作品。人因为各具特质,才会让这个世界更精彩。要学会理解和接受与自己不同的东西,同时在这个基础上,有所创新。
一个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能有能力打破前人的壁垒,让自己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7 细节的打造,决定作品的成败
一个艺术家,从发现、收集、组织,再到把素材创造成作品,所付出的体力、脑力,非一般人可以想象。
一个作品的面世,有没有打动人心的细节,市场接不接受,消费者买不买账,决定这个作品的成功与失败。就像写一篇文章,首先要能打动自己,才有可能打动他人继续阅读或付费。
细节的打造,是作品的重中之重,也是第一感觉。如果说创意是灵魂,那么细节就是作品的整体面貌。
人都是感官的,第一吸引到人眼光的,一定是外貌,然后才是内心。虽然内心可能更美好,但是没办法,第一眼缘,更大程度决定了作品的成交率。

有趣的灵魂,百里挑一
人有形形色色,物有千千万万,生活方式也各式各样。你是想一辈子碌碌无为,只是填饱肚子,而灵魂无所依呢?还是想做一个能吃饱饭,也能喂饱灵魂的人?
生活多么美好,如果可以,我真想珍惜现在,与植物共舞,做一个快乐如孩童的人,回到童年的记忆中去。
如果可以,我真想回到大自然,种花养草,手工、绘画……每分每秒都不想浪费。时间越过越少,精力越来越不好。人生一世,真的稍纵即逝,没有理由不好好生活。
英国作家萧伯纳曾说:“只有年少时拥有年轻,是件可惜的事,对我而言,随着年岁的增长,日子过得更充实,且懂得享受生活乐趣,现在,就是最好时光。”

版权:文章版权为作者所有,文责自负,图片来自作者,照片来自作者。
购买干花:
请加店长纤云微信号:xy18297918455
赞赏:手工不易,感谢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