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首发)
《年味》
作者′沁泊

过年是高兴的事儿,全国的老百姓心情都一样。
你看,浙西山区的淳安人过年就很有特色,乡土气息的年味持别地浓。在淳安的农村中,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就开始张罗过年的事了:什么杀年猪、打麻糍、做年糕、酿米酒等等…………,男女老幼都就盼着过年。

那年腊月,我刚到淳安的时候,正巧碰上农家杀年猪,村里村外的人不管相识不相识的,都可以来"凑热闹";那时,当地的交通也没有现在这样发达,到县城都靠着每天的轮渡来回运送旅客;但村民们也不厌路途的远近,大家都聚拢地来过年,就是图个开心。当地人中传有这样的俚语,"吃了年猪肉,来年会大发财"!当时,我看到那么热闹的场景,着实也让我长了见识,到现在都记忆犹新的。

又是一年腊月中的一天,岛上雇工开着船来对我说,他家杀年猪了,并热情地邀请我和我的同事一起去他家吃年猪肉,图个开心和吉利!当时我也盛情难却,便愉快地答应并跟着去了。到了农家,我也不由地吃惊,好几桌的以猪肉为主的菜肴,丰盛地摆在我们的面前,使我使这个城里人看了真是眼花缭乱的:什么猪头肉、猪耳朵、猪肠猪心等等,依照当地的说法,猪头肉吃了变聪明,来年头头是道;猪排吃了,从今往后,村里的人就团结健康、和睦相处;吃了猪肠,村民来年的生活长长久久;吃上年猪饭,左邻右舍的人,来年定会大发等等;反正说法多多,无非都是过年图个高兴。
要说,这农家的年猪饭的确丰盛,而且是"全天候"的,人们可以随到随吃。据说,在村里,今天这家杀年猪就吃这家,明天那家杀年猪就吃那家。这样吃来吃去,一直能吃到农历年三十。

你不信?天天看着满桌的猪肉,闻着米酒的香气,早已也把你垂涎三尺了,不由地饥肠辘辘。每当客人到场的时候,主人就安排你入座,还笑盈盈地端上一大碗米酒,又是夹着猪肉又是递烟的,真是忙得不亦乐乎,还相当地客气。每当看到此景,我也不客气地啃吃起来了,真的有那种口齿留香的感觉。说来也巧,那天,我在农家吃年猪饭时,正好这个村的吴村长与我同桌。见我是杭州公司派来岛上工作的,便热情和我攀谈起来了。听吴村长说,其实杀年猪吃年猪饭这个风俗,在淳安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而且代代相传;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样过年的氛围也并不新奇了;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过年的花样也已经层出不穷了,但是传统的过年风俗还是这样兴盛,比如,淳安乡村里正月初一到十五,在这半个月中,年初一这一天,村民们一般都在家,最多去祭祀一下祖宗;初二开始,有外甥的,都要到娘舅家做客并买来好吃好喝的礼品来孝敬长辈;如果说,哪家的外舅过年时,不去看他的舅舅等长辈,村里的人就要指指点点地说闲话。吴村长还说,除了吃年猪饭、走亲外,当地还有许多的过年风俗,比如跳竹马,走高跷,抬花轿子和拔河等等,这样一来二去的,这个年要到正月十五闹元霄才慢慢地结束。现在条件好了,过年,一般都要到正月底,这个年才算真正过完…………
和吴村长攀谈中,使我仿佛看到了淳安人的红红火火过大年的美景,新春了,是啊,他们忙活了一年也该休息一下了,新年又有新气象,多彩过年的风俗,就会发扬光大,淳安的年味会更浓,一代代传下去!

1月8日
作者简历:
原名:杜鑫泉,笔名:沁泊,浙江杭州市人。大学汉语言系毕业,自幼爱好文学。多次出书,如《沁泊诗词集》和《沁泊文集》等等。
本人是广州珠江诗社会员,浙江省时代诗词研究院研究员,中原诗词研究院骨干会员,陕西诗情雨墨文化传媒古韵诗词主审及长期特聘作者
多年来,一直在全国各大诗词文学社投稿,并多次获得特等奖、一等奖及其他奖项。

主播老革命简介:
老革命,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职业经理人。现已退休,任《北疆写作朗诵文艺家联合会》秘书长,《都市头条格律诗社》认证编辑,《中国长江文学社》主播,《国风社》主编,《上海古风雅韵社》副社长、编辑,《桂林都市诗社》与《桂林都市文学社》两社主播顾问兼文学顾问。热爱文学、朗诵,愿孜孜以求,在声音的海洋里徜徉美丽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