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爹妈在哪年在哪》
文/胡杨
年是中国老百姓最为重要的一个团圆的传统节日。它标志着四季轮回,一元复始,既是辞旧迎新又是继往开来。当时至腊月北方大地风寒雪飘时,年的脚步也渐渐地加快了。那些远离异国他乡的海外游子,无论是官商富贾或是平民百姓,无论是远隔千山万水或是近在咫尺都加快了回家的脚步。打点行囊朝着各自的老家一一爹妈居住的老屋匆匆归来。

每当年的临近,不论年纪有多大,哪怕是含饴弄孙的年岁,只要爹妈健在,就忘不了回家过年的那份期盼。家乡的山水,一草一木,童年的老屋,村头的老树,乡间的老路和鸡鸣犬吠,杂然相谐的情景再现眼前。这久久不散的乡愁让人难忘。这种刻在骨子里的记忆是最美好回忆,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和孝道美德,传承着一代又一代。没有爹妈的年是不完美的年,没有爹妈的年也是让人伤感的年。爹妈就是家的代称,爹妈在哪年在哪是儿女们心中永恒不变的定式。只有跟爹妈过年才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当你拖儿带女,大包小裹的走进老院子时,爹妈早已站在门外等候。那历尽沧桑浑浊的双眼,伴着说不清的泪水迎接儿孙的归来。儿子在听父亲讲述着一年来家乡的变化,家家都过上了好日子和屯子里发生有趣的事情。讲到动情处,老人家笑得五官都错位了。额头上的五线谱像是春天刚刚犁过的土地弯曲伸展。那本来就不大的眼晴眯成一条月牙形的弧线。稀疏的胡须下,嘴巴像一个黑洞张到了极限。那两稞伴随他一辈子守在"门口"的老牙格外显眼,誓死守护他去品尝人生苦辣酸甜和人间冷暖。笑得他口水顺着那不管事的老牙两侧流出口外,不难看出,这一刻是老人家最幸福的。

老妈在忙着年夜饭。嘴里不停地数落着一年当中最不放心的事。孩子们玩着爷爷早已扎好的灯笼,里外屋地跑着,不时拿出鞭炮到院子里燃放。这一声声鞭炮的响声,给这个三代离多聚少的家庭平添了更加浓浓的年味。
最为让人在意的莫过于年夜饭了。这顿饭,含纳着这个民族几千年来所尊崇的孝道,和谐,团聚和文化传承的象征;这顿饭,是一次血脉相连,孝老教子的一堂传教课;这顿饭,是爹妈收回手中的风筝,向远离的儿女们发出的集结令。无论你走多远都不能扯断,那一脉相承的亲情永运刻在心里。
敲响的是岁月的钟声,走过的是流年的痕迹,留下的是讲不完的故事,带来的是希望,期盼的是美好,迎来的是永远的祝福。

作者简介
王长顺,笔名:胡杨。吉林省双辽市人。中共党员,退休干部。双辽市文联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分别获省市县三级相关部门的奖励。也曾获本市“五个一"精品工程奖。2021年在全国抗疫作品大赛中,散文诗《不朽的雕像》获全国一等奖。同年,在建党一百周年作品大赛中,散文诗巜东方升起的红日》获第八届中外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著有文集《散谈杂说》诗集《案头歌咏》各一部。

《九江文学社》
领导组织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特邀顾问:杨成贵 、李延录 、倪金茂 、 张晓元 、刘长江(通辽)、徐和勇 、丘新梅 、余斯文 、 丘昭骏 、李小燕 、傅塘根、 郭仁炳 、沈志昂
顾问:刘长江(四平),王述成,马艳峰,王长顺,郭洪森、 叶新华
名誉社长:易顺天、张升,徐明、逢春晖、杨成宝、张丽贤、王勤、石慧
社长:洪新爱
常务副社长:吴生泉
秘书长:朱少华
执行主编:郭景刚
编辑办公室主任:箫海玉
现代诗歌主编:张冰剑
散文小说主编:杨学是
格律诗主编:逢春晖
编辑部长:杨柳风
管理部长:张丽贤
朗诵部长:朱德天
组织部长:杨成宝
生活部长:王立田
宣传部长:张安敏
翻译部长:石慧
法律顾问:长缨

组稿:放飞,编辑制作:一束暖阳,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告之即删!
原创作品未经社长和作者本人同意,不允许转载,否则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