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姓名陈建军,网名咸阳古道;笔名陈耳,陕西泾阳籍,一九六三年七月生;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员,机械工程师,金钼集团内退职工;文学创作六年多,发表及分享散文、小说等一万一千五百篇以上,八百八十多万字;兴趣爱好广泛。
看好榆林说陕西
文/陈耳
看好榆林,这是我三十多年前的认识了,而且曾经给榆林方面写过信,希望去那里发展未果;虽然我至今尚未踏足过榆林大地。
曾经的榆林,有希望在经济上超过西安,只是受能源价格大波动的严重影响,“休息”了五六年以上,过山车式的起落大了些;影响了其在全国的应有存在感,但神木式的免费医疗曾经轰动全国。
我也曾经预判,榆林会不久进入全国五十强,甚至于大幅度继续迈步,令全中国人都能寡目相看的;这一预判没有出差错,榆林果然是榆林,塞上名城,旅游也是好地方;山与水,古长城的镇北台。

拆咸阳,补西安,西安一夜之间长大了,拉开了其与榆林的距离。这是陕西的作为,折了咸阳的腰,伤了咸阳的元气,压缩了咸阳的城市空间。
而二一年的西安,因全运会、疫情、其它因素的联合叠加,严重托了陕西经济的后退,以至于全中国都准备欢呼江西终于要立马超越了陕西,且是百分百的成功率时;陕西还是压住了江西,保住了十四名地位的稳固。
西安以外的各市,功劳于陕西省,而榆林GDp名义增速百分之三十二以上,创华夏第一,飞速达到了全国第三十三名;几乎打了所有人的脸,中国发展看南方,南方发展莫忽略了塞上的榆林;上苍的垂青。

榆林,士地面积广,人口相对少;治沙方面天下闻名,几乎消灭了陕西省内部分的毛乌素沙漠;呈现出巨大的绿洲,是发展的希望。
榆林,小杂粮、羊绒全国有名,于质于量。榆林之煤质优量大;天然气量丰沛;石油资源丰源;铝镁资源丰富,镁重重影响世界市场之供应。
榆林风能优势总有总在,万古不变。
榆林矿产资源迟早会开尽的,只是不怕,小以千年计吧!有人说工程师的陈某人是在说胡话吧!

不说气,不说煤,也不说石油,单说榆林的矿盐,开发五十五万年有点久,五十万年该可以吧!那就二十五万年该绝对没问题了。中华民族文明史,不过才上下五千至八千年吧。
榆林的前途不在卖资源,而是不断深加工,精细化工于煤、油、气、氯碱化工、铝镁的锭下游的产品;最大限度地延长产业链,不让经济随资源价格过山车。
陕西输在农村,输在县域,输在有相当传统基础的装备制造业上;没有充分发挥以院士为代表的人才、院校、科研实力和成果;没有让中国第一的军工优势切实服务于民品的经济。榆林不是没有短板,也不是没可能解决短板问题的能力。引汉济渭工程,必然换来榆林的黄河水,一并解决榆林、延安的用水问题。

榆林和陕西,特别西安一旦解决了短板问题后,从十四位赶超上五六个省份,也不是难到挠头;赳赳老秦的霸气侧漏问题一定要解决。
江西终未欢呼超越了陕西。陕西终未欢呼GDp迈上了艰难的三万亿。
看好榆林,看好西安,看好陕西,要不了太久的春秋;思维理念当先,老秦人的霸气回归,高铁的遍地开花。
奇迹暖暖毕竟是人创造的,而不仅仅与华东落后的江西省轻什么高低的劲……

陕西及榆林、西安要出海,泾阳人杨良瑶先于郑和六百年就下西洋了;视野不是没有。汉中人张骞开创丝绸之路,才是中国改革开放以长安为起点的开始,也就两千多年。
泾阳人悟空法师能够只身一人去西天取经,展示的是秦人的胆略和智慧;对当代陕西人至少有鞭策作用。
当年长沙经济实力超越了西安时,湖南省当作重大政治事件来庆祝。那是西安的蒙羞。若是江西人某一日自豪于终于超越了陕西时,难道不是陕西的蒙羞嘛!
穷在陕西,城乡居民收入太低,数十年未曾根本改变,倒是房价没有受到半点影响,依然坚挺;一旦勃起,衰减不下来。

在装备制造业上大作文章,西安、陕西、榆林只能奋而有为,无法偷懒;得好好学习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好好培养曾经天下第一商秦商的商业思想和头脑;而不是眼高手低,谋大不成,反误了切实的小事;榆林也不例外。
悠久的历史不是陕西和榆林的包袱,道不尽的石卯垠。矿产资源不是陕西和榆林的沉重包袱,占据全国百分之四十三。位居国之中央不是陕西的包袱,交通优势太天然。人才、科研成果、院校更不是陕西的包袱,一切成败终将取决于人才;不敢想象,历史若是没了秦始皇。

陕西、榆林,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反思;在反思中突破;在突破中看到希望;在希望中感受中找到存在感;在存在感中获得满满的自信;根植黄土地,矢志不渝,走向大世界,仰望大星空。
一部中国史,半部在陕西。陕西的不可或缺,正在当代中国的现实里,由“北京时间”所唤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