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远巷深也要打酱油
胥全迎
我们老清江人有口福。地道的淮扬菜为什么好吃?要我说,离不开“浦楼牌”的白汤酱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多少年来,生于斯长于斯,我们是吃着清江酱醋食品厂出品的“浦楼牌”系列食品长大的。尤其是那妙不可言的白汤酱油,已融入我们的血液与骨髓,浑身上下脱不了白汤酱油的干系。
浦楼白汤酱油起源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的浦楼酱园,创始人何士云先生身怀酱油世家酿造绝技,深通大缸酱油的酿艺,以此为基础,大胆创新选用上等面粉作原料,采用老缸为容器,天然晒制,日晒夜露经180天酿造而成。用此法酿造的酱油其酱香浓郁,滋味甜美,体态醇厚,色泽清亮,故名白汤。
白汤酱油,是产品的规范名。而我们老清江人,口头上都称其为“清汤酱油”。我觉得,这“清汤”比之“白汤”,视觉上更形象,文字上更有艺术味。
白汤酱油的妙处很多。你瞧那个凉拌菜,若是用红汤酱油,那色彩和味道就会变得十分浓重,视觉与口感都不清爽。我们老清江的阳春面,青瓷蓝边碗里放些猪油、青蒜和白汤酱油,那个味道就是鲜。若是用红汤酱油,这还是阳春面吗?那是什么口味可想而知。
我夫人说同我说起白汤酱油,赞不绝口。她说:“特别是炒菜,只放入一些白汤酱油,什么盐和味精,都不需要,菜就味道十分鲜美了”。
适量的白汤酱油,既使菜有了咸味与甜味,又使菜肴有了一层略带红润的色彩,更使人馋涎欲滴……
白汤酱油好滋味,轮埠路上美名扬。我们记事的时候,就知道清江酱醋食品厂这一百年老坊,在清江城可谓闻名遐迩。清江酱醋食品厂位于轮埠路南坡下(现1415街区),厂大门前一间门朝东的平房,即是该厂的销售门市。我们同这门市打了几十年的交道。什么交道?打酱油!每年,我们都要来此打几次酱油,打的就是白汤酱油。因为是厂家直销,无论价格还是质量,都绝对让我们放心。
清江酱醋食品厂后改制,更名为淮安市浦楼酱醋食品有限公司。后来,轮埠路因修建清江浦景区和建越秀桥不再畅通,我们则骑自行车,从承德南路斜向东北的一条很深的弯弯曲曲的小巷,奔向这个门市。一般都是塑料桶整桶整桶地将白汤酱油背回家。
现该公司的生产基地已搬迁至城南清江浦工业园区,可以欣慰的是1415街区还保存着该厂的部分生产厂房,作为百年老坊历史文化的遗存。随着企业的发展,该厂在文庙设立了浦楼酱醋店铺,专营该公司的系列食品,当然少不了这白汤酱油。
我的大妹妹,在徐州成家生活了近四十年,她每次回淮总忘不了的一件事,就是去轮埠路(后来到文庙)打酱油,带上几桶“浦楼牌”白汤酱油回徐州。兄弟姐妹如果去徐州,也都必须打上酱油带去。她说:“浦楼白汤酱油好吃,我这一辈子都离不了。单位同事和邻居都说我家的菜好吃,他们不知道我有老清江的白汤酱油这一‘秘密武器’”
可能有人问:徐州难道没有白汤酱油吗?这个还真的没有。这白汤酱油为我们老清江地区特产,而现在承继祖传独门工艺的,唯有现在清江浦区的“浦楼牌”最正宗。
路远巷深,阻止不了我们老清江人追求美味打酱油的脚步。
打酱油喽,过年更要打酱油!
2019.1.18发表于《里运河》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