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本洁来还洁去
——缅怀著名作家张洁老师
文/孙虎林

下午四点多,微信圈传来一则消息。著名作家张洁于2022年1月21日在美国病逝,享年85岁。初闻噩耗,以为又是传言。匆忙求证于互联网,方坐实了这极其不幸的消息。就在数月前,我还托大学同学在美国打听张洁住址。这倒不是因为我与这位杰出作家有过交往,纯粹出于对她作品的喜爱之情,爱屋及乌。2014年10月,张洁个人油画展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这是她晚年最后一次与众多朋友欢聚。此后,张洁赴美与女儿一家团聚。从此,大陆再也没有她的任何消息,网上也难觅她在美国的萍踪云影,这让热爱她的国内读者怅然若失。
多年前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我从收音机里听到了一个广播剧,《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剧作改编自张洁同名小说,荣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这篇小说清新优美,晶莹剔透,情节引人入胜,配乐天籁空灵,一下子打动了我的身心。小说中的森林少年孙长宁经由被下放改造的音乐学院教授,长笛演奏家梁启明的悉心指导,成功考入音乐学院,完成了一段艺术人生的完美传承。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张洁作品。
几年以后,我考入陕师大。一次,文艺理论老师在课堂上分析张洁小说艺术特色,选用的文本就是《爱,是不能忘记的》。这篇小说以情理取胜,触及了爱情与伦理道德的敏感话题,发表当年,即引起巨大轰动。那时,作家张洁的创作日臻成熟,佳作迭出。可惜,我当时钟情于欧美文学经典作品,并未太多留意中国当代文学,也就疏于阅读张洁新作,以至于连她的茅奖长篇《沉重的翅膀》也未读过。

直到毕业以后,当了语文老师,这才不期然又邂逅了张洁作品。她的著名散文《挖荠菜》《捡麦穗》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课堂上,我带领学生们欣赏这两篇课文时,心里倍感亲切。挖荠菜,捡麦穗,正是我儿时喜欢干的事儿。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这两篇课文叙述的故事就发生在故乡岐山,蔡家坡一个叫草坡村的地方,也即著名作家李巨怀先生小说《书房沟》的发生地。抗战期间,张洁母亲任教的郑州扶轮中学(今蔡家坡铁路中学前身)迁至草坡村。张洁在此度过了一半童年和整个少年时代。因此,祖籍辽宁抚顺的张洁一直将此地视为心灵故乡,前后几次寻觅故居。至今,那里还残留着两孔颓圮的窑洞。当年,张洁和母亲就曾寄身于此。

张洁在作品中多次写到了草坡村。她的第二部茅奖小说《无字》,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字里行间,渲泻着一位知性女子的血泪情愫。小说中,作家对幼年生活的草坡村一往情深,深情款款,娓娓道来。“自十八岁那年离开关中,我们再也没有回来过,我以为这个山坳永远从我的生活中退去了。”“这才发现,我们住了十年的这个村子叫做零胡村。”“所以我觉得应该在这里找一块地,将来把我和母亲的骨灰埋在这里,对漂泊而又无处安放骨灰的我们,这可能是唯一的落脚之地。”“只寻得一块残碑,横卧在两块耕地间的沟渠上。我撩起田里积水,抹去残碑上的泥污,断碑上有只字片语显现。”“又下塬来到大槐树的旧址,那个十岁的、独一无二的早晨。”这些饱含感情的叙述,是主人公女作家吴为寻访昔年旧居的无限感慨,传达出作家张洁艺术化再现往事的炽烈情怀。读着血浓于水的文字,我们对作家的赤子情怀陡生敬意。可以这样说,作家早年生活的地方,总会植根于她的心灵深处。遥远的渭河谷地,陇海铁路北边的一处小小村落,触发了作家的创作契机。是的,一个成熟的作家,总会再造出一个文学故乡。就像高密东北乡之于莫言,约克纳帕塔法之于福克纳一样。只不过,张洁从来没有把草坡村当作她所有故事的发生地,她的文学王国极其辽阔。成名后的张洁,足迹遍及欧美,文学视野愈益广阔,故事的背景也就有了恢弘的国际畛域。作品内涵所具有的国际视野,散发出多元文化碰撞的无穷魅力。但,流贯于作品血脉深处的,还是来自草坡村的一泓清溪。可见,作家对孕育了她少年情怀的草坡村有多痴情。从某种程度上说来,草坡村或许是她文学情怀的母土及息壤。

2017年春天,我第三次做了眼科手术,视力尚在恢复之中,就迫不及待地捧起了张洁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这部描写改革的长篇别具一格,超脱了一般工业题裁小说的枯燥沉闷之感,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极具纵深张力,对变革年代的人性描写更是洞烛幽微、入木三分。长篇《无字》是一部女性心灵史,风格凄惋刚劲,充满内省与批判意识,完全可以比肩多丽丝•莱辛的诺奖小说《金色笔记》。这部作品给张洁带来了巨大声誉,同时,也引来了巨大争议,以及误解,甚至非议。作品中,独立不羁的女性意识唤醒人们对生命存在的深深思索,对无爱婚姻的灵魂拷问。勿庸置疑,张洁的灵魂是自由的,人格是傲岸的。她作品的格调像极了她卓荦不凡的气质,兰心蕙质,知性优雅,高傲端正,独立自尊。作品风格鲜明,清丽婉约,干净透明,纯洁唯美。这本书甚至可以说是女性情感教科书,值得一读再读。但做个有独立思想的女性,即使在现实社会,实际上也是很艰难的。因为,你将面临诸多社会偏见及性别偏见的挑战。

接下来,我又读了张洁的其他作品。《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祖母绿》《知在》《只有一个太阳》《流浪的老狗》《张洁散文》等等。那些天里,我手不释卷,孜孜阅读这些网购来的张洁作品。2021年冬天,我又网购了她的几部作品,《一生太长了》《我那风姿绰约的夜晚》《我们这个时代肝肠寸断的表情》。由于出版年代久远,这几本书都是二手书籍。但对痴迷收藏张洁作品的我说来,书破损一些没有什么,谁让我是“张迷”呢。几十年来,我一直酷爱读书。但读完一个作家的所有文学作品,对我说来,并没有几位。外国作家中就只有莎士比亚,列夫•托尔斯泰。中国作家,除了沈从文,就只读完了张洁的所有小说。因为,我欣赏她的为人,我喜欢她的作品。从年龄上说来,她可以做我们许多人的母亲。从文学创作说来,张洁两度问鼎茅盾文学奖,至今无出其右。作品被翻译为多国文字,荣获美国文学艺术院荣誉院士、意大利骑士勋章,以及德国、奥地利、荷兰等多国文学奖,完全称得上众多作家的文学导师。

如今,草坡村所在的书房沟早已打造成远近闻名的文旅景区。主打的文化品牌除了李巨怀的《书房沟》,最主要的就是张洁故居。二者均已立碑勒石永念。这些年来,张洁远赴海外以后,那片沉默的净土,一直在等待游子归来,等待远在大洋彼岸的那位知性老人杖藜归来,以亲故土。立春了,草坡村的沟沟岔岔,不日即可荠麦青青。归来吧,张洁,渐行渐远的岐山姐姐。故乡的亲人们在春风中等着你归来,等着你一起挖荠菜,捡麦穗。
2022年2月7日

孙虎林,陕西岐山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都市头条专栏作家,出版散文集《青春祭》《半生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