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会仁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元宵节,又叫上元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夜被称为“宵”,故正月十五作为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被称为“元宵”。元宵节,正月十五,正月半,最初也叫“月望”,隋朝称元宵为“元夕”、“元夜”,唐朝称为“元宵”,宋代称为“灯夕”,清代称为“灯节”。从唐代开始,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大节,这一天丰富多姿的民俗活动。这一天结束,也意味着新年结束了。
元宵节,在中国历史非常悠久,而且人们非常的重视,和过年一样的隆重。元宵节不仅象征团团圆圆,而且非常热热闹闹。
生活中的元宵节,这一天,人们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舞狮子、戏龙珠、踩高跷、划旱船,到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声鼎沸,其乐融融。
历史上的元宵节,从唐代开始就异常的精彩纷呈,历代文人墨客总是在诗词中浅吟低唱。元宵节,不仅充满着热闹和欢乐,而且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在京城,元宵节太热闹了,有多首诗为证,“千门万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元宵节皇帝非常的重视,“帝宫三五戏春台,东华金阙万重开”。京城“龙衔火树千重焰,鸡踏莲花万岁春。”
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走出家门岀来游玩,到处灯火通明不夜天,人们载歌载舞闹元宵,怎是一个幸福夜。尤其大城市,越是繁华越是热闹。元宵节重点在一个“闹”字,闹元宵是元宵节的精髓。
闹元宵的主角是人和灯,还有月。元宵节之夜,必须要有灯。“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有灯有月才是春意盎然。如果元宵没有月亮,肯定是多少有些遗憾的。
元宵节的灯火,照亮了黑夜,也温柔了时光。诗人曾有诗曰,“不因灯火有元宵,强把时光慰寂寥。”元宵节之夜,因为灯光,又多了一些浪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显然,元宵节不仅是热闹的,而且是约会的大好时机,青年男女相会于正月十五月圆之夜,苦苦寻找着对方,却惊喜地发现在灯下黑中,不由得喜出望外。
元宵节最美的风景不只是千姿百态的花灯,而是花灯下花枝招展的美女。元宵节又被人称为“情人节”。“今夜可冷春,河桥多丽人。”“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人们在元宵节这个欢乐节日里,自由自在的寻找爱情。
元宵节,汤圆是少不了的。把汤圆吃下去,就是把团圆给了自己。“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最是一年元宵到,热热闹闹过元宵。“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今夕不知何夕,元宵团圆之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