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华
图|网络(侵立删)

在平阴老县城我继续读一年级,那个学校叫城关完小西分校。想来是为东平新过来的干部子弟建的,大部分是东平的孩子,也有就近的老城的孩子。
就在这年,十三岁的胜亭兄来到平阴。他是伯父母的长子,一直在后亭上学,农村的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生产瞎指挥风、干部特殊化风,把个好端端的后亭搞成了缺吃少穿的贫困村。胜亭兄已到了念初中的年龄,家中又是这般状态,祖父便把他的户口迁到平阴,转成非农业户口,转到平阴上学。他初到城里,祖母和母亲对他关爱备至,生怕他不习惯。我清楚记得,才来时亭兄身上长了好几个疮,母亲给他抹药换药,看到他脓血模糊的疮口,心疼得直掉泪。胜亭兄入学直接上了初中。

我家后边就是电影院,这就为我的小伙伴同学看电影提供了方便。窗子很矮,踩着橙子跳过去就可逃票看电影。起初只是我的同桌三两个人,后来人越来越多,连外班的也来跳窗。我爱看画本,同学们巴结我,谁来谁给我带本画本,看完再还给他。后来,我索兴成立了一个画本小组,把同学们的画本都存到我这里,可以互相交换着看。不久,就存了满满的两大抽屉。结果管理不善,人一多,也不知谁借了谁还了,剩下没有几本。这时,大人看小孩们每天从窗子里跳来跳去,既不卫生又乱腾腾的,就制止了,不许再这样下去。但伙伴们的画本可没有了啊。我清楚记得,小伙伴们排着队到我家讨要画本。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了欠债的滋味,半个世纪过去了,直到现在我还常常梦见这一情节。也好,它教育了我,这半生我从不借钱,更不欠债。

应该说,平阴一二三年级这几年的生活,对我这一生影响颇大,比如对文学的热爱。那些画书,历史地理诗词故事无所不有,四大名著都在其中,所以我一直幻想当个作家;那些年不像现在的小学生,晚上作业做到十点,作业在学校全做完了,所以,我每天都可看电影,中国的苏联的东欧的片子都有,也有少数西欧的,所以我也曾一度梦想当个导演编辑,并把它看得并不深奥。(待续)

作者简介:姜华,正教授级高级编辑,曾任中国报纸副刊学会理事、中国地市报副刊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地市报摄影研究会副会长、华东地市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副刊学会副会长等职,其文学作品十余次在全国和山东省及期刊上获金银奖。出版文学、历史、新闻著作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