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张亚明,萧县人,笔名萧枫。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学会理事;先后为中国矿业报首席记者、《中国报告文学》、《中国作家》杂志编辑,《中国纪实》杂志执行主编。发表文学作品500多万字,著有报告文学集《歌颂与诅咒》、《圣火与锁链》、《卑微与崇高》等10部,长篇报告文学《探秘第三极》、《中国牌矿工》、《信仰与使命》、《权利与良心》6部。曾获中国新闻奖、报告文学奖、散文奖及政府嘉奖等20多次。

我的“萧国”我的城
——李茂祥《萧县城市变迁》有感
文/张亚明
物质的山水,是人们安生立命的根基,精神的山水,才是人们灵魂栖息的圣土。萧县“城形争南北诸朝,风气兼东西两楚”,文化底蕴深厚,各类名人辈出,“文献之邦”、“文化大县”名不虚传。

我们驱车在宽阔的中山大道上,感受到历史在这里无处不在,文脉在这里流淌不息。一个个道路指示牌飞快掠过,我发现箭头直指的前方叫东坡路,路口刚转弯又叫汴河路。李茂祥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为了弘扬历史文化,传承历史文明,萧县把凤城“六纵六横一环”四通八达的几十条路,全部打上了萧县的历史印记,全都成了古为今用的文化名片。凤城23条纵向道路均以历史名人领衔,15条横向道路则以历史名景、名地、名事冠名。更名后的道路设立了文化牌,以便路人了解路名的历史文化内涵……仅从道路更名这件小事,足以窥见萧县人聪明智慧的一斑,做了一些指示牌,花了不多的钱,意义却异常深远。地域的特质、历史的意蕴、民族的精神、城市的灵魂,就这样似雾似雨又似风地飘荡在凤城的上空。

假如你认为道路的更名是在附在地面的一种形象工程,那么,当你走进萧县博物馆,历史成像的真实元素、扑面而来的历史纵深感都会提醒你,传统的审美韵味,浓浓的古典气息,无不跃动着古今文化绵延承续的脉搏。

这座占地3000平方米的博物馆,目前藏品4079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8件(套)、二级文物69件(套)、三级文物348件(套)。自南宋绍熙四年(1094年)建造至今,无论是叫孔庙还是叫博物馆,无论称谓如何改变,任凭时光的流转,任凭人世的喧嚣,还是静静地站立这里,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讲述着萧县城市的云舒云卷和沧桑巨变。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萧县古遗址、两汉文化、萧窑瓷器及馆藏精品,200余件石器、骨器、青铜器、玉器、瓷器等各个时期的文物,让人仿佛一朝梦回了千年。尤其是大量萧窑的陶瓷,融合了生活美、艺术美和科学美。中国是陶瓷的故乡,古老的萧国也留下了窑火映红的传奇。1960年萧县花家寺遗址出土白陶鬶,是新石器时代较为精致的陶器。宋代的萧窑白地褐花四系瓶,这是萧窑烧造的具有磁州窑风格的瓷器。

萧县三千年建城史、两千年郡县史,汉兴腹地的独特地理位置,究竟给后人留下了多少遐想的空间?走进汉画像石艺术馆,给人带来的是一种难以名状的艺术魅力。萧县政协主席杨洪军介绍说,萧县大量汉墓群近年出土了近千块汉画像石,内容涉及生产劳动、神话故事、珍禽瑞兽类等6类,以鹳鸟食鱼图、勾镶武士图、六博宴饮图、椎牛图、大禹治水、日月同辉、二龙穿九璧等画像石较为突出。雕刻技法包括阴线刻、弧面浅浮雕、高浮雕等。那些凝结着祖辈智慧的石雕石刻,体现出汉代绘画和雕刻的民间艺术,再现了汉代的历史画卷。静穆中奔涌着激情,繁华里荡漾着力量,文化与人文、自然与雕凿,强烈的冲击着我的视觉。我耳边听着介绍,思维早已飞到了远古。这是一个蕴藏了萧县先人迁徙、氏族演变、烧陶冶炼、酿酒秘莘等诸多历史隐密的空间,仿佛大街小巷都冒着市井炊烟,笼罩着浓浓的古典气息。我遽然伸手,仿佛触摸到了祖先留下体温、脉动与屐痕,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那么滚烫!
(未完待续)
(图片来源于网络,致谢原作者!)

关于我们
名誉主席
桑恒昌 feima非马 萨仁图娅 于晓威
嵇春声 吕明 恆虹 贺小松
总顾问
蔡克霖 Gen He 萧宽
顾问
轶夫 Alex 孙燕
黑子 伟东 陈金茂
总社长:涓子
常务社长 :菩提
宣传部长:Sunnyman(张耀光)
社长
ralph 火凤凰 青草
副社长
婉柔 Maple Leaf 一米阳光
社委 艺术总监:妙笔生花 嘉猫
社委 音频制作总监:海燕
社委 推广社总监 编委:玉兰
英语翻译部长:云惔风清
英语翻译副部长:盛坤
日语翻译部长:冰冰
俄语翻译部长:踏雪寻梅
总编辑
ralph Ashley
编委
Ashley Maple Leaf
青草 一米阳光 木易石 妙妙
颜如玉 玄妙 玉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