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李向前老师不仅在格律诗、楹联、赋、词、散曲创作上有所之长,在杂文创作上也有一定的造就。他语言敦厚质朴、通俗易懂,特别在情节描述、人物刻划方面独具一格。从前一段李老师的散曲获奖作品展示中,大家已有所见地。
今天,小编从李向前老师众多的杂文作品中,选取其中一篇分享给大家,现在展示第十九辑——《惠泽寺轶事》节选,与大家共赏!
惠泽寺轶事

今天的蒲城东站所在地“马家”,是一个越千年的古老村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三四人合抱的古槐四棵,虽然没有古色古香的红楼翠阁,但是基建时带有绳纹的古瓦残陶、破石断碑时有发现。明、清以前本村有赵、董、张三大户。清朝中晚期的玉珂、鸣珂刘氏才子双兄弟,元末明初进土(人称父子尚书)的赵晋就祖居本村。(传说洪武年间,国都初定,有外邦进一怪兽上京。谓太祖曰:若识得此物,愿伏首为臣岁岁朝贡,不识……。当时朝堂上下瞠目结舌无人所识。有前朝进士赵晋回家告知母亲:其兽硕如牛形如鼠。母言:异邦有犀鼠,体如牛胆如粟,明早朝吾儿袖家猫试之。继日朝上,家猫破袖而出,怪物浑身颤栗缩作一团,晋高呼“子乃犀鼠是也”赵晋如实告知是慈母所教。明太祖赞赵母贤淑,晋忠厚可嘉征为太子文学专教太子读书。晋母也受到朝野内处敬仰。(村东北有赵家陵,上世纪80年代初,大队科研站平整土地毁)1980年马家村北上埝挖土烧窑曾出土唐代经幢,汉代瓦当等残片。直到2008年修铁路又解开一迷:原来北宋以前,蒲城县城东北十里处有“惠泽寺”,寺前有村名“惠泽村”。又考西魏时邑人王训因经商致富,捐军五千担粟而得官假清河太守(隋书有记),并赐惠泽寺为苑(时值历史第二次毁佛,史实相符)。王训手擎官诰前往惠泽寺接收。离寺庙不远有一石牌坊,牌坊上挂有对联:
“牌坊东斜,席棚粥鼎扶危急;
浮屠西倾,粉蝶金蜂罗福忙”
王训读罢对子又仔细看了看石牌上下左右低头思索“门正塔端,何言东斜西倾?”他反复斟酌不得其解。他又顺路远眺,见地平道光,牌楼洁净无垢,坚固巍然心中顿然醒悟:莫非和尚已有预感,在此故弄玄虚……他捻须自语:“能自责不正者其行必正也!”
王训一行来到山门脚下,见几个和尚守着三口大锅为饥民放饭。山门旁亦挂有一副对联:
“落叶飞天跽鸟翼;
野花碍道傲兰芝。”
有了前边的思路,他很快悟出了此联的含义,逐吩咐左右:“某行贾走南闯北,眼见各地饿殍载道,而我关中更甚。今观此处春草生机,万态井然,想必寺内必有高僧主持,尔等小心着不得无礼!”说话间已进山门。果然见众僧跳水,劈柴,洗菜各行其是井井有条;殿内钟磬萦耳,佛语喃喃,肃穆悠然,佛殿楹柱上也挂有一副对联:
莫看山高,人登极顶百峰小;
休言庙小,佛在心中三界高。
王训读罢连呼:“高,高,高。”这时方丈已步出佛殿打躬揖手:“阿弥陀佛,寺僧六十八人,今全听太守派遣”。接着捧出寺庙账册递到王训面前:“庙田两顷二十八亩三分,库存小麦254担7斗6升,僧口粥棚足可维持数月,现将册单奉上,凭太守度支。”王训看看方丈宽厚慈祥的面孔,又看看寺庙里的翠柏古松粉墙黛瓦,拱手道:“愚捐粟支军杀戮,反倒得官;汝舍饭解饥救生,反要失家,某愧难当。”王训没接账单,讨来笔墨也写下一副对联:
“善举多行能救己;
勤劳少积不求人。”
面向方丈众僧道:“尔等要葆宽厚仁慈之风,勤劳生产,勿扰俗民好自为之吧”搁笔扬长而去。
方丈受王训耿直、宽厚、大义、无私的风度所染,随即召集众僧于大殿,令年轻僧人带一份庙田还俗成家立业自谋生路,年老和尚继续守庙赦饭。惠泽寺一直保留到唐末(此地烧砖瓦窑出土六棱经幢一块,上有……唐,光启元年……惠泽……等字样)。
不知“惠泽村”何时易名“马家”,今无从考证。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耿直宽厚,仁义大度的美德千年没变。
注释:
(1):2008年修铁路时,在太和(马家村董姓老陵地)启土得董颢墓志铭有:”……大宋宣和二年(公元1121年)……贤相里惠泽村人……”等文字(贤相里:因后汉宰相竇贞固故里而得名,今马家1,2组所在地);
(2):马家村在80年代(即蒲城东站)北上埝砖瓦厂出土有唐光启元年(公元885年)寺庙经幢残块(本人当时只能打拓片数张,记载年月的几张拓片给赵作雨先生带去,《蒲城城关志》有拓片复印)。可证明今蒲城东站马家村原名为惠泽村亦证明此传说不谬;
(3):文中对联自撰无考。
作者李向前,参阅资料《隋书》《蒲城县志》北宋宣和《董颢墓志铭》唐光启元年六棱《经幢》等。
——此文2009年曾在《中国楹联报·联坛轶事》发表(节选)

作者简介:

李向前,原名相乾, 1942年生朝邑县北王林村(今大荔县韦林镇),退休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秦东联坛十杰,陕西省散曲学会理事,蒲城县散曲创作基地主任,蒲城县老年大学诗词班教师。创办《蒲城散曲》报。《尧洛风韵》散曲版主编,散曲作品收录《当代散曲百家》、《人世情丛书》、《陕西当代散曲选》、《当代散曲》等书及各大刊物600余支(含套曲)散曲作品获全国大赛等级奖9个;散曲著作有《赤情诗词集》、《荷花塘散曲选》、《荷花塘对句》、《荷花塘诗词》主编《蒲城散曲荟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