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要写出无愧于历史的好作品
文/乔盛
作家依靠什么来立世,又凭着什么来说话?凭靠作品。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作家写出惊天动地的作品来,人人都获大奖。但是,作为作家本身,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设计奋斗目标,扎扎实实,认认真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拥抱生活,用艺术的笔写出读者公认的、经受住历史考验的作品。
我们有些作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有些作品在省内外和全国也产生了社会影响。有的作家无论是人品还是作品,都是深受读者喜欢的,赞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读者阅读的需求增高,对作家的作品质量与可读性也增高。写出一部好作品,需要作出的努力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根本的一条是作家要静下心来,排除一切干扰,不浮躁,不骄傲,不怕苦,不虚荣,不贪婪,不图名,不照抄,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走自己的路,写属于自己的作品。文学界有一种不正之风,就是一些作家抄袭他人的作品概念,抢窃他人作品的文学形象,有的人甚至公开抄袭他人作品的情节。这既是强盗作法,又是懒汉行为。文学作品是不能重复的,越有个性越有普遍性。作家之所以写出不少好作品来,是因为作家所处的地域有特色,有个性,作品自然也就写的与其它地方的作家不一样。这个好文风要发扬,要传承下去。骄傲与浮躁是文学创作的两大敌人。每一个作家必须与这两个敌人做斗争。我们有些作家同志、作家朋友,不能够在写作中战胜这两个敌人,因而在文学队伍中淘汰了。
文学是一项崇高而艰苦的、神圣的、造福于后人的事业。作品不仅仅是给当代人阅读的,更多的是给后人看的。写出好作品,需要下真功夫,来不的半点儿掺假。时代与历史在呼唤作家,作家在推动时代与历史前进。

乔盛,笔名塞风、路阳、林木,陕西省神木市人,中共党员。中国人才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地方担任过副县长,供职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主管的中国经济时报社。资深编辑记者、研究员、人才学、社会学、管理学、领导学、经济学、中共党史、军史研究专家。出版专著有长篇小说《黄沙窝》、《黄黑谣》、《滚烫的岁月》、中篇小说集《西部儿女的壮歌》、散文集《黄土地上的美男俊女》、《割不断的故土柔情》、《红山丹》、《黄河长城的绝唱》、《大美河山》上下卷:《女人的西部世界》、《男人的东部王国》、诗歌集《长江军魂的丰碑》、《滚滚江河唱英雄》、《共产主义万岁》、《假如我当省委书记》、报告文学集《战争岁月》、《我的青少儿时代》、理论著作《一个记者与作家看世界》、《西部大开发》、《人才论》、《干部论》、《领导论9提出西部大开发“三个阶段论”,创立以信天游为主旋律的“诗哲性伦派文学流派”。其理论著作《治国论》、《领导论》、《干部论》、《人才论》对当代中国和世界机制格局以及发展走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长按二维码关注 衡湖诗苑 衡水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