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阅读正名
唐建武(甘肃)

阅读的目的我已了然于心,那就是得智慧、得自在。所谓得智慧就是通过阅读取得古今中外那些高人的人生智慧,为我所用,使自己少走弯路。而"得自在"指通过阅读与高人对话,使自己获取精神上的愉悦。
今天我一好友谈读书时,他说他以前也读纸质书,觉得买纸质书费钱且需要地方存放,不太划算。我说,这样读你失去多矣,掂不到书之重量,也闻不到书香,圈点批注不行,没看完想窝个折都不能够。
接着他说,听书挺好的。我说,你那根本不是读书。真的阅读面对的是文字,而你面对的是声音。别人的读至少剥夺了你的一部分思考的权力,因为阅读不能没有思考。他说,你不可以一口气听完,听一两篇,就隔一段时间,这样你可以有充裕的时间体悟。我说,第一次读的思悟是最关键的。
。一个人对一本书或一个人往往是"一见钟情"带来后续的重读、沉淀及思考。听别人读,先入为主,让别人的思考牵着你的鼻子走,你把自己的主体地位丧失了。你看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一直在听课,许多也一直在听百家讲坛,听的人哪一个成为了专家与学者了呢?只听别人的,自己不动脑或懒于动脑,久而久之,就会满足于知识的获得甚至是信息的获取,成为"知道分子"而非知识分子。所谓知识分子就是不仅有知识,还要有识见,而识见的获得,就是来缘于思考。要知道,在鲁迅的时代知识分子曾写作"智识分子"的。
我进一步想到"大阅读"这个概念,就是凡是你接触的万事万象,你看到了你思考了,都叫阅读。可我还是钟情于狭义的阅读,即小阅读,它是阅读的本来面目。阅读就是面对文字,一边看读,一边思考,得智慧得自在的过程。没有文字,没有看读,没有思考,阅读就不复存在。我很固执于这个定义,我想这才是真的阅读,这才是做学问人的坚持。于是,我为阅读正名,让真阅读回到人间,回到课堂。

唐建武,七零后,甘肃合水人,中学语文教师。喜好读书,业余写点文字,记录情感,记录生命历程。曾在省市报刊上发表作品。《孤寂怡人》是第一本散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