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宵节,愐怀抗美援朝的英雄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
文/屈雯


上个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安邦定国,百废待兴,当我们还沉浸在新获自由的喜悦与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时,与我们仅一江之隔的朝鲜却陷入内忧外患的局面,国家面临分割,主权面临瓜分,当时美骑的铁蹄无情的踏过三八线,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工业基地进行蓄意破坏,面对敌人的步步紧逼,毛主席派彭德怀元帅带兵奔赴朝鲜抗美援朝,场关于民族尊严的伟大斗争也悄然拉开序幕。

水门桥战役中,志愿军冒着风雪,忍着饥寒,物资短缺,枪支短缺和美军对抗,精神可嘉。这座普普通的桥,牺牲了无数年轻革命烈士的生命,通过激烈交战使美军撤退。这次战役志愿军以大无畏的精神和钢铁意志压垮了敌人的战斗意志,扭转了朝鲜战争的态势,为下一次战役胜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意义已超越这场战争本身的胜负。

去时少年身,归来忠烈魂。《长津湖之水门桥》电影中场景转换一幕幕展现在我们眼前时,志愿军不怕牺牲、一心向国的爱国精神令我非常震撼,内心久久不能平复。在那个时代,美军有最先进的武器与物资,开着侦察机与轰炸机一路巡航,一路轰炸,而我们战士拿着最普通低端的枪械,装备不足形成鲜明的对比,敌我力里过于悬殊,一个个年轻的生命,一个个人肉沙袋,硬是以血肉之躯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美军的飞机大炮一次又一次的拼死搏斗。我们现在的岁月静好是志愿军流血牺牲负重前行换来的,胜利的背后是不懈的奋战与无数的战士牺牲,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一个个志愿军战士,他们以血肉之躯履行保家卫国的伟大使命,“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代就不用再打了”这话代表着最质朴、最赤城的志愿军的心声。

剧中三次拼命炸桥,牺牲了无数年轻的生命,然而三次都被敌军轻易地修复,这场战斗十分激烈令我印象深刻。水门桥是美军陆战一师唯的退路,战略位置是一个U型山谷,且美军机械装备主要靠此路运输,只有炸毁这座桥,美军的车队将受阻,大大削弱美军陆战第一师的战斗力。但正如主人公伍千里说“往后的仗就越来越难打了”,我认为主要是两部分原因: 一方面是恶略的环境——零下三十四度的暴风雪及美军的超强火力;另一方面是与敌军差距悬殊——有大半伤员的七连要跟装备精锐的美军对抗,还要炸毁钢铁铸成的水门桥,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看到美军喝热咖啡、开着飞机坦克扔炸弹、燃烧弹与满脸冻疮啃冰雪与硬土豆、拿着步枪,身着单衣在寒风暴雪中艰难前行的志愿军战士作战,七连战士在极度严寒中咬牙坚持,自己内心无力感油然而生。但接下来,在每次完成炸桥任务后,发现敌军修复水门桥时,七连战士选择重回战场,用身体背起炸药包,顶着敌军密集的子弹,战士们一个一个倒下,但谁也没停下脚步一步一步走到爆破点,最终,在志愿军的努力下,水门桥被炸断,甚至连桥基也炸掉了,我军炸毁一切可以建桥的材料,使美军陆战一师伤亡惨重。

总书记说过:“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奋斗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源泉,事业是一点一滴干出来的,道路是一 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从大庆铁人王进喜到广西乐业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从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到疫情防控一线的“战役者”,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着就是这一代人接着一代人的拼搏奋斗。历史课本上的零寥数页,是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一生。当时的他们身上背负国家,现在的我们肩上担着未来,我们必须要有“幸福来自奋斗,实干造就梦想”的价值导向,必须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宽阔胸怀。必须有“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的实干意识,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撸起袖子加油干。

没有战无不胜的英雄,只有大义凛然的普通人,如今我们不再有战争,不再顺沛流离,不用居无定所,不再妻离子散,能够幸福安稳的生活,是靠无私奉献、无所畏惧的英雄们,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为我们创造出来的。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做好本职工作。


屈雯,九O后,硕士研究生,就职于一大型央企,喜欢用美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