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红火火过大年
——记忆中的年味
文/魏云霞

“爆竹声声除旧岁,笑语声声迎新春”,想起这些熟悉的对联,旧时过年的快乐就涌上心头。
想起来小时候过年,到了腊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过年。特别是吃了腊八粥,就开始卫生大扫除。每一个角角落落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每一件物品都要擦洗干净明亮。
用抹布蘸上白土和水,把屋子内外的墙壁抹的亮亮堂堂。烧水杀猪,做臊子肉,煮肉,压肘花,做皮冻,蒸包子,蒸馍头。用煮肉的汤,做一大盆萝卜块,贴窗花,贴对联,放鞭炮,欢欢喜喜迎新年。

特别是近几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城市里过年就感觉少了许多过年的味道,但是大年三十贴对联的习俗依旧沿习至今。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写对联,我家屋里地上到处都是饱蘸浓墨写好的红对联。从腊月二十五六就开始了,我家人来人往,比过年还热闹。
村里的人,家家户户都有人带上一卷红纸,上门找我爸写对联,我爸总是有求必应。我爸是我们村唯数不多的文化人,学校里的老师,村里人称我爸“先生”。年年过年,我老爸都为村里人义务写对联。

快过年了,我爸就在屋子里生个火炉,放个桌子,摆上笔墨纸砚,开始写对联。姐姐要帮妈妈和奶奶蒸馍煮肉做菜。自然我就成了我爸的小助手,帮爸爸把红纸用小刀子割好,把纸按照对联的字数折好。再帮爸爸把写好的对联,一幅幅摆在地上凉干。
爸爸在桌上放了一个笔记本,上面记满了对联。人们就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对联。
遇上不识字的老奶奶,爸爸就让我把对联念给老奶奶听。让老奶奶自己选自己喜欢的联语。
特别是那种小脚老太太,一定不会忘记,要给灶神,仓神,土地神,写上几幅小对联,什么“颗粒归仓”“五谷丰登”,“上天宣好事,下凡降吉祥”。
生产队的饲养员,也不会忘记给生产队饲养室的窑洞上贴上对联:“勤饲养六畜兴旺,多积肥五谷丰登。”

从腊月二十五六开始,天天家里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人们拿着一卷红纸来,走时拿上写好凉干的对联,欢欢喜喜地走。
一直到大年三十中午,人才会渐渐少了。老爸就让我想好对联,我说我爸写,给我们自家写对联。
小对联自然不会少,我记得会在热炕墙上贴上“身卧福地”,在门口的苹果树上贴上“出门见喜”,在院子中间的核桃树上贴上“满院春色”。
大年三十,吃过午饭,就要贴上红红的对联,大门上贴上门神秦琼和敬德,贴上门楣,放鞭炮,欢欢喜喜迎新年。
我记忆中,印象最深的那幅对联就是“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难怪人们常说:“娃娃爱过年,大人怕花钱。”再艰难的日子,过年也要为孩子准备新衣服和新鞋子。

那时懵懂的我,想不明白,明明过年是那么欢喜,怎么就年难过了?明明可以穿新衣,吃白面馍馍,走亲戚吃肉肉,还有压岁钱可以领,怎么就是年难过了?
现在看到临近春节,集市上,街道里,都是卖对联的。红彤彤挂满街道,有印刷体的,有手写的,非常方便。人们都在街上跟年集时,就买好对联了。
渐渐地我老爸年纪大了,找他写对联的人越来越少了,慢慢地他就很少写对联了。

今年过年,大学毕业工作才四个月的侄子,给我爸买了智能手机,下了微信和抖音,教会了我爸玩微信和抖音。
老爸看到我发的微信朋友圈和抖音里在书法老师工作室写对联的照片,老爸惊讶地说:“你毛笔字写的比我还好了!”
“老爸,那对联是我书法老师张永涛写的,他可是全国著名书法家任步武的高徒。”我从小受父亲薰陶,耳濡目染,很喜欢写毛笔字,只是工作忙,没时间写。这两三年又重新拿起毛笔学写毛笔字。
一年将尽,又到写春联的时候了。每年宝鸡市文联和市书法协会都组织书法家开展文化活动下乡,在街道里,在社区,在乡下,这些著名的书法家挥毫泼墨,给大家现场义务书写春联,送春联。
在集市上,也挂满了一片片红彤彤的对联,烘托得年味越来越浓,那些美好的联语,总是悄悄地给人慰藉与希望。

那些温馨的往事也慢慢从心底复苏,老爸为村里人书写对联的情景一幕幕展现在我眼前。每年过年,我老爸还是要坚持给我们自家写对联。
今年过年,八十一岁的老爸自豪地说:“咱家的对联是我自己写的。”
我家前院二层小楼房的对联是:“宝地呈祥千年旺,金虎献瑞万事兴。”横批:“吉星高照”。后院老屋红砖瓦房的门上对联是:“平安府第福长绵,兴旺人家春永驻。”
再看看我家大门上的对联“抬头见喜喜气满堂,开门迎春春风拂面”,横批“年年吉祥”。老爸的字依旧笔力遒劲,飘逸洒脱,清秀柔美,风骨犹存。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家门上才能贴上我自己写的春联。
红红的对联,美好的联语,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和期盼!
人。

魏云霞,笔名云在飘,宝鸡市某校教师。陕西散文学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职工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国学研究会理事,宝鸡市武术协会陈拳研究会会员,宝鸡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市级优秀班主任,市级骨干教师。作品发表在《中国当代校园文学精品文库》《辛亥风云》《陕西民革》《陕西政协》《教育观察》《华商报》《宝鸡日报》《宝鸡教育》《八九点钟》《礼泉文艺》等。多次荣获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征文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