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修行人,忍辱是很重要的,能忍多福。世界上最有福报的人是谁?不是布施金钱的人,是能够忍辱的人。所以,佛陀在六度里面讲:能忍多福。因为你能够忍辱,就可以成就一切的善根。动不动就生气、发飙、谩骂,毫不思惟彼此之间的立场,每一个人看的角度不一样。所以,佛弟子应当用理性的方式对待彼此,了解彼此之间,各有时间、空间、背景、思想的不同,因此要给对方尊重。
————慧律法师楞严经
若講到發菩提心是很多人都聽過,
他不曉得要從哪里發,也不會發。
所謂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菩薩欲度众生,必须先求菩提,
以菩提之法,方能下化众生。
欲求佛道,必须先度众生,
众生度盡,菩提始現。
所以上求菩提,即下化众生;
下化众生,即上求菩提。
求菩提,化众生,雖然雨個名,
其實這是同一個義理。
————慧律法師
我们每天都讲随缘,
但是事实上不懂随缘。
你要注意听!
缘,就是:
有增有减叫做缘;
有生有灭叫做缘;
有得有失叫做缘;
有进有退叫做缘;
有贫有富叫做缘。
随缘,就是在生灭法里面,
以无所得毕竟空性不变之心,
随着因缘而行。
一一慧律法师
因为我们起心动念
我们硬把精神和物质分开
所以,我们今天没有神通
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转这个物
没有办法转这个物随这个心的话
所有的物都是实在的东西
我们的境界不够
我们的定力不够
无法把山河大地去转变
所以。《楞严经》里面讲
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如果你能够转这个物
意思就是所有的物都控制在你的心
所有的境界
你的心都能够控制得住
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如果你要下手
最方便就是无所住
你知道境界是假的
起一个动念去执著
就不是我们的本性
——慧律法师《大专佛学十四讲表》[合十][合十][合十]
修净土的法门的人,不懂得转化自己提升自己,这个是修净土法门的致命伤,不要说我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接下来就等佛来接引,关于自己的贪嗔痴,不必去管它,关于我法二执,也不会管它,讲话伤人也不管,统统否定别人也不管,讲话伤人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为什么?批判别人没修行,落入可怕的生灭见,自己不知道,所以不要去,修净土法门的人,也不要去管别人的是非,不要去说众生的过失,但看自己的心境,有没有一直转化,一直转化,就是一直向着净土。
———慧律法师楞伽经第145集
[玫瑰][玫瑰][玫瑰]
你想要诸佛菩萨加被你,想要诸佛菩萨感应你加持你,很简单你要先加持你自己,让你的心绝对的清净,身口意完全持戒清净,至诚恳切这种心来念佛,来念观世音菩萨,那就感应力就特别地强,可是修净土的人,很少理解这样子的心,不懂、不懂,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接下来就等往生,我现在的烦烦恼恼也不管它,我现在的心境也不提升它,统统不管,认为拜拜佛就一定往生极乐世界,没那么好的事情,为什么念佛的人那么的人多,那么往生的人那么地少,就是不懂法的东西。
———慧律法师楞伽经第145集
[玫瑰][玫瑰][玫瑰]
攀登不同的山,才知道自己的体力强弱,
遇见不同的人,才知道自己的修行高低。
修行取决于人的心态,
心苦则万事皆苦,
心欢而万事皆欢。
见尘,心被尘所动,
见性,心则如如不动。
——恭录慧律上人法语[玫瑰][玫瑰][玫瑰]
聪明的人,要对自己的因果负责,这个就是最聪明的人!时时刻刻降伏自我,是佛陀的弟子,一切的是非恩怨,都消弭于无形,能够消化它。所以,你碰到事情,一定要面对它、要接受它、要解决它、要放下。
————慧律法师
梦幻泡影:
修行的第一个步骤,
就是不要刻意去改变对方。
每个人的理念不同,
你不能去强求别人
生活在你的标准线上。
人要相互尊重,
只要不违反法律和道德,
就不要刻意地去改变他。
每个人的优缺点、
是非好坏本身就
没有统一标准,
一切都是你的问题!
你要告诉自己:
别人跟我的生死没有关系,
要从自己身上去解决问题,
这样不会碰到了问题,
都讲别人错。
我一直讲:改变别人
不如改变自己,
要降伏自我!
一个不想改变自己的人,
面前就是死路一条。
所以要学会改变自己,
这样才叫做真修行!
~~慧律法师[合十][合十][合十]
别把不满写在脸上!
生活失去了安详,生命就失去了源头活水。
治心治身,理不必太多,知不必太杂,切身日日用得着的,不过一两句,所谓“守约”。
不沉湎于放逸,不贪恋感官的享受,具有热忱而且常沉思真理的人,可获得大安乐。
急走的人看不到地上的钉子,烦恼的人享受不到幸福的日子。
别把不满写在脸上。
心较刀强而有力。
心安详,随处都是好风光;神不宁,天堂亦是伤心地。
恒心、毅力、意志力,加起来等于心力。
不以宗教作为凭借的教育,只会培养出一大群有知识的恶魔。
容器在空的时候声音最大。————慧律法师
《华严经》是这样子:有开始,没有结束的。不会有结束。像六祖慧能大师他讲明心见性、回归当下、即心即佛。那么,开悟见性,后面有的还保留一些种子跟习气,微细的,没断。这个华严,不叫开悟见性,叫做“入刹那际”。在后面的十定品里面,你就知道,那是“入刹那际”。入刹那际就是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于一切刹那即是佛的究竟。所以,入刹那际是佛的境界。《华严经》就是讲佛的境界。跟开悟见性是不一样的。
所以,华严教理的中心思想,是由佛的海印三昧中所表现出来的。
——慧律法师讲经开示
【牢骚、抱怨不断是幸福的大贼】
牢骚、抱怨没事也会变成有事,
有事就会变成大事;什么都用不满的心,就是抗拒的心态,不承认别人的恩,什么都看不顺眼,
幸福就离你越来越远。
嫉妒心不是女人的专利品,男人
也很可怕,叫做不耐他荣,别人的 成就变成他的痛苦,所以,
我们做人要低调、再低调,不要
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内心里面充满着烟火,使人看不清方向,嫉妒还会生生世世遗传,这人不会得到幸福。
傲慢的人一定有他的才干,但他把才干化成所向无敌、无条件的
服从,不允许你有建议,不允许 你看他的缺点。
有的人没有任何才干也很骄傲,
看不起所有的人。傲慢、骄傲的人到最后没有朋友,听到的都是
假话,因为没有人敢讲真话。
傲视别人、目空一切,这个贼
偷走了他一生一世的幸福,他
一生一世都在斗争。
――慧律法师【活着就要幸福】讲座
如果你每天跟法界的众生过意不去
其实就是跟你自己的心性过意不去
所以,我们要时时这样发愿
我要成就无量无边的众生
我要圆满无量无边众生的般若智慧
实无众生圆满
我要度无量无边的众生
实无众生可度
记得正面的能量
一直放射出来
念念都是慈悲
念念都是佛的智慧
――恭录慧律法师《活着就是要幸福》 讲座
广钦老和尚:人类欲念高,
因思想的进化,物质文明进步,
人类贪欲增加。
吃要山珍海味,穿要珍贵布料,
如是贪欲越重,
即减少学佛的信念,
不能脱离苦海,这是很可悲的。
我们生是由业感而生,
却往往带着更多的业而去。
如果不知道入佛门修净业,
在茫茫红尘中,
为声色所役,
为物质等欲乐所缚,
贪、瞋、痴业造得越多,
命终后,
堕得越深。
眼见一切相、耳闻一切声,绝对不加上任何情绪、执着、分别、颠倒,如是如如不动的看、如是如如不动的听,这是正知正见的人。这个是需要训练的。也就是不为外在的相,骗到了你的本性。
——慧律法师开示[合十][合十][合十]
如果你遇见某人宣说佛性。你应该崇敬此人一如佛陀。如果你想一想。这世界有多少数以万计的人。他们所谈论的都是只是食物。服装,银行,存折等。而完全不可能,谈到佛性。你就了解为什么佛陀这么说啦,,———宗萨钦哲仁波切。
腰果树:
修行的过程一定要重视理解如来第一义谛
解如来的真实义
才是修行的基础
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邪*不饮酒
定就是三昧
禅就是佛的心
慧就是照破一切万法皆空
这是修行的基础
所以修行的基础都离不开戒定慧
但是所有的戒定慧
都离不开听经闻法
就是离不开解如来的真实义
恭录慧律法师《点燃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