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李向前老师不仅在格律诗、楹联、赋、词、散曲创作上有所之长,在杂文创作上也有一定的造就。他语言敦厚质朴、通俗易懂,特别在情节描述、人物刻划方面独具一格。从前一段李老师的散曲获奖作品展示中,大家已有所见地。
今天,小编从李向前老师众多的杂文作品中,选取其精品分享给大家,现在展示第二十辑——对联趣事之《赵老爷图穷计生 讲团结全家比对 》,与大家共赏!
赵老爷图穷计生 讲团结全家比对

赵夫子四十得子,宠若珍宝,给儿子取名单字为贵。赵贵上大学时与河西村王二先生独生女儿王芳结为朋友,前年二人都回乡务弄果园。去年端午节,赵夫子拿出一万元给赵贵,让儿子和王芳出去旅游结婚,并叮嘱说;“度过蜜月就回来”。可是小两口一出门就是四五十天,回来后今天请客明天访友,多半个月一点也不问果园的活路。赵夫子急得团团转,他想了想就在大厅房门两旁贴了一副对联:“长生殿上惜明月;蜀道途中抚素琴。”
对联贴出后一白天谁也没说什么。晚上,小两口在枕边却叽咕开了:“爸这幅对联是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典故,可这下联明明是西川路上雨霖铃爸爸却写成抚素琴,更何况杨贵妃早在马嵬坡赐死,这琴又是给谁抚的?”
王芳望着天花板也若有所思地说:“我看问题不在思明月,与抚素琴,问题是爸为甚么要拟这幅乐极生悲的典故对联?”
“明天是七巧节,正是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啊!”
“不,我看爸是给咱敲警钟哩,别因欢乐而忘了正经事。”赵贵一下子也明白了:“着啊”他一翻身搂住王芳就在脸上吻了起来“还是娘子聪明”。“去,去,还猖狂里!看你明天怎样给爸爸回话?”王芳这一说提醒了赵贵,他翻身起床说,“拿纸笔来”小两口铺纸提笔,一幅对联一挥而就。
第二天清早,王芳一反常态扫净前后院,填完猪圈就喊“爸,妈看看你儿子这幅对联有啥毛病不?”
赵夫子和老伴已洗漱完毕,听见媳妇呼唤急忙走出屋子。对面门两边贴着一副对联:
“夜晴过日好天气;细雨来年好收成。”
赵夫子一字一比地看着一声不吭,只是老伴指指点点:“这天气与收成对得有点......有点......”有点了半天也没有点出什么。突然他把话头一转“我看把细字改成淋字更好。”
媳妇接着说,“妈这一改,的确夜晴对雨淋很工整,只是唐明皇在西川路上做‘雨淋铃’时不知是昼雨还是夜雨?”
婆婆瞠目结舌无言答对回屋子去了。赵夫子也回进了屋子,冲老伴说,“瞎搅什么,这幅对子底气足,是给我那幅对子较劲哩!”
老伴一边抹着桌子一边说,“怪道我也觉得这两副对子有些瓜哇,原来在这!”
赵夫子不服,又写了一副对子让老伴贴在自己房门两边:“真人殿下无白话;孔子门前出孝经。”
王芳看了这幅对联后对赵贵说“这幅对联意思很明确,爸要咱们说话算话哩。”
赵贵用手指刮了一下王芳的鼻梁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看爸爸是有些心急了!”
王芳听后红着脸说,“我看爸爸是有些得寸进尺。” 说着就自己走到书桌旁量纸润笔写了一幅对联贴在灶房门两旁:“文蒸武烤,还要功夫到; 芥末蒜泥,不用重槌敲。”
赵夫子早就知道儿媳妇是个女才子,而真正领略其才华的还是眼下。看着那娟秀的字体,工整的言辞,这心里乐得七窍全开了,手舞脚蹈地对老伴说,“看来这小两口是明白我的意思了。”
“我看不一定,芳芳这对联火药味蛮足的,我得杀杀她这个威。”老伴说着自己也写了一副对联高声叫道,“儿子,把妈这幅对联贴在大门上。”
“歌盛世,日月相和妆玉宇; 论春秋,阴阳互补壮乾坤。”
吃午饭的时候,王芳一边给公婆端饭一边说,“我爸爸还真会开道人!大厅门旁的对子还真把俺俩震醒了。”
“哪里哪里,今天是乞巧节,我想起‘长生殿’这出戏,这幅对子就出来了。不过你妈那副对子可要好好品品。过日子就要相互激进,相互谅解!”
老伴一听老汉夸赞自己,兴头也就上来了“那副对子算啥,67年县城门那副震惊全县‘兄弟是一胎’的大团结对联就是妈写好让你爸半夜贴上去的,那时还没有你们俩哩!”
全家人都笑了。
——本文2008年发表于中国楹联报

作者简介:

李向前,原名相乾, 1942年生朝邑县北王林村(今大荔县韦林镇),退休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秦东联坛十杰,陕西省散曲学会理事,蒲城县散曲创作基地主任,蒲城县老年大学诗词班教师。创办《蒲城散曲》报。《尧洛风韵》散曲版主编,散曲作品收录《当代散曲百家》、《人世情丛书》、《陕西当代散曲选》、《当代散曲》等书及各大刊物600余支(含套曲)散曲作品获全国大赛等级奖9个;散曲著作有《赤情诗词集》、《荷花塘散曲选》、《荷花塘对句》、《荷花塘诗词》主编《蒲城散曲荟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