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值得被看见
唐建武(甘肃合水)

今天听了叶海燕老师的学术报告,感受颇深。她本来是临床医学专业,当了八九年的医生之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职业。她认为一个人喜欢的职业,自己应该有幸福感,于是考心理咨询师,转了行,现在把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幸福感满满。她认为心理学三个使命,一是帮助人类解除痛苦,二是帮助人类追求幸福,三是识别和培养天赋。而积极心理学是探索人类优势,帮助人类发挥潜能和获得幸福的科学。健康观念应改变,没有疾病不等于健康,没有心理问题不等于幸福。传统心理学关注弱点与创伤,积极心理学关注优势和美德。积极教育有六大模块,即积极自我、积极情绪、积极投入(或称心流、专注度)、积极关系、积极意义、积极成就。梦想不是用来实现的,而是给孩子带来力量、方向和希望的。家长的四维角色,即0一3岁是陪伴者,为孩子建立安全感。3一6岁是支持者,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自信心。7一12岁是唤醒者,发现孩子天赋,激发孩子动力。12一18岁,是引领者,塑造孩子价值现、做好孩子的生涯规划。
她很善于讲故事,由故事引出道理,顺理成章。放了一个视频,我过去看过的,看前,她问了一个问题,大家都专注于那一个问题,忽视了其他问题。她得出结论: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既如此,你想看到成绩,就会忽视人的其他优势与美德。如果成绩不好,你不就关注了他的劣势了么?其实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因为他的劣势,而是因为他的优势。她接着举了一个美国大学研究人类优势的案例。普通读者一分钟只读几十个单词,强化训练之后,可以增加1.6倍。而超群读者每分钟可读150个单词,强化训练后可读2900个单词。可见,发展一个人的优势是最有利,因为人的潜力是无穷的。最好的策略是扬长避短,而非取长补短。
正因如此,对孩子优势和美德的肯定和赞美十分必要。她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小孩不被学校老师接纳,而妈妈却说,我的儿子是一个不被理解的天才。想想多元智能理论,也果真如此。几乎所有的天才都是偏才,通才寥若晨星。这个孩子在妈妈的支持下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他说,上帝为每一只笨鸟都准备了一个矮树枝。而给我的矮树枝的,是我的妈妈。讲到这里,沈总结了三句话,我很喜欢,粘来以飨读者,其词曰:相信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天赋与使命,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节奏,相信每个孩子都想而且有能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对孩子的教养父母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念,相信相信的力量。她举自己孩子的例子,孩子一开始是弱视,连滑滑梯都"不敢"上。她去北京给孩子检查了,知道了的真相,不是因为胆小,而是因为视力仅为0.5。回来之后,数年除过年几天每天四五个小时的康复训练,使孩子的视力恢复到1.5,最终考上了浙大。她还讲了一个孩子的故事,得出人生最大的成功是胜过自己。
是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天上的星星和月亮,他的优长才是他人生发展的着力点和生长点,他们都有能力成为最好的自己。只有无限相信和坚持,才能战胜自己,实现人生的价值。作为父母的我们,只需学会肯定和赞美就足够了,而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值得被看见。

唐建武,七零后,甘肃合水人,中学语文教师。喜好读书,业余写点文字,记录情感,记录生命历程。曾在省市报刊上发表作品。《孤寂怡人》是第一本散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