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山诗苑(2022)第018期 总第321期 邓国琴赏析王建勤诗词专辑
(本期主编 :王建勤 编审 :王建勤 邓国琴 编辑:主卫平 卢凤枝 制刊:冯继军)

王建勤集中点评定稿

诗人介绍
王建勤,男,武汉市江夏区人。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系,先后于教育界工作。高级教师,武汉十五中副校长,武昌区教委宣教处长。中华诗词,鹰台诗社,武汉诗词,九州诗词会员。《洪山诗苑》主编
王建勤(晚晴)老师作品欣赏之一
赏析者邓国琴

王建勤(晚晴)
风卷红云嵌翠微,遍山争艳漾彤晖。
奇峰莺语晴峰唤,佳气云氛香气飞。
幽谷烟浮情暖暖,丹崖溢彩锦巍巍。
杜鹃声里杜鹃灿,密密层层春色菲。
善于写境
用视觉意象写境:“风卷红云嵌翠微,遍山争艳漾彤晖。”句里的“红云”,“彤晖”设色鲜明。
用听觉意象写境:“奇峰莺语晴峰唤"句中的莺语,还有“杜鹃声里杜鹃灿”句里“杜鹃声”。
用嗅觉意象写境:“佳气云氛香气飞”句里的“香气”。
用触觉视觉意象写境如“幽谷烟浮情暖暖”句里“烟浮”,“情暖暖”。
对仗妙韵律美
“幽谷烟浮情暖暖,丹崖溢彩锦巍巍。”叠字对:“情暖暖”对“锦巍巍”。
“奇峰莺语晴峰唤,佳气云氛香气飞”。上下句相对应对仗;各个句子又有自对:奇峰对晴峰;“佳气”对“香气”。有一线串珠的效果。
巧用借代手法
“风卷红云嵌翠微,遍山争艳漾彤晖。”句子其中首联“红云”,和“彤晖”用的借代手法。
每联皆写动景
全篇多用动词和形象词:如卷,嵌,争,漾,唤,佳,香,飞,幽,浮,暖,丹,溢,彩,巍,灿,密等词入诗,写杜鹃在阳光的照耀下,映衬着那石崖,那山峰,那水,那烟雾,云朵都香气四溢,色彩艳丽迷人,
一一飞扬起来!
化典如盐着水自然无痕
“杜鹃声里杜鹃灿”诗词一般忌讳重复词语。提到杜鹃花就会想到杜鹃鸟,民间流传着两者之间的故事:相传远古时蜀国国王杜宇,很爱他的百姓,禅位后隐居修道,死了以后化为子规鸟,人们便把它称为杜鹃鸟。
每当春季,杜鹃鸟就飞来唤醒老百姓“块块布谷!快快布谷!”嘴巴啼得流出了血,鲜血洒在得上,染红了漫山的杜鹃花。通过入典,既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也抒发了作者对杜鹃花特别的喜爱之情!

赏析者邓国琴

王建勤(晚晴)
兰笔银支,云墨清池。叶如图、画就淋漓。鸟翻秋幕,警语心痴。鉴青莲品,羲之贴,少陵诗。
芦花摇曳,垂扬婀娜。雨濛濛、泽润田畦。金风荐爽,玉粟藏枝。学今人优,古人意,易安词。
注:秋天未开的广玉兰!如巨大的银笔。
邓国琴点评:
词牌特色:
行香子双调小令,六十六字,上片五平韵,下片四平韵,加衬字。以四字句和三字句为主,中间以两个上三下四之七字句法。结尾由一个作领字,三个三字句,节奏明快流畅。

秋景图之一:
"兰笔银支,云墨清池。叶如图、画就淋漓。"开头一个对偶句,"支"数量词却在此作名词,有创意。视角一会对准秋日里含苞待放的玉兰;一会视角对准天空,想象着天空似清池,乌云如墨汁。如椽之笔的玉兰花向天空饱蘸云墨挥豪,淋漓尽致地题诗绘图。以上从纵向角度描写得生动、形象、有趣。想象力超凡脱俗,紧扣主题"秋"。
玉兰之笔绘图配好诗后,让人读后想到什么呢:上段"鉴青莲品,羲之贴,少陵诗。",紧扣主题"思"。
秋景之二:
"芦花摇曳,垂扬婀娜。雨濛濛、泽润田畦。金风荐爽,玉粟藏枝。"构建秋景里多个有代表性的意象:芦苇,垂柳,桂花,秋风,秋雨;视角从湖畔写到田野,从横向角度描写得有层次,字里行间里的那一摇,一扭,一送,一隐皆显得动感十足,"紧扣主题"秋"。
赏秋景后,诗人又发什么感概呢:下段"学今人优,古人意,易安词。"紧扣主题"思"。
此作构思巧,立意新,语言清新,凝炼,尤赞几次分别点题,令主题鲜明,如此章法确实很具特色;更喜每段结尾的三字句,词法相同,意义连贯,想象力奇特,耐人寻味,其音节响亮且有流动之美,语音有回环往复之效果,真乃别出心裁之好作!

赏析者邓国琴

王建勤(晚晴)
雨秋
翠岫影朦胧,茫茫掩险峰。
茱萸沾露湿,菡萏落波红。
崖树楚山远,涟江汉水融。
琳琅招远意,满目挂初衷。
注:
岫:峰峦,山或山脉的峰顶
薄云断绝西风紧,鹤鸣远岫霜林锦。出自《西游记》
涟:风吹水面所形成的波纹:
茱萸:多为乔灌木,树干挺拔,冠幅宽阔,枝叶繁茂。
邓国琴简评
此作曾经登载中华诗词杂志 。当时我看到王老师作品,先只咋看了一下题目,还没来得及看正文的时候,就感觉很独特,有个性,夺人眼目!此篇题目为什么不是《秋雨》,而是《雨秋》,细细琢磨正文后,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题目《雨秋》,其主旨是首先观“雨”景,再去抒发诗人对秋的感慨和情怀。如果题目《秋雨》作者则可直接抒发观秋雨之后感慨。下面我们先来赏析:
首联“翠岫影朦胧,茫茫掩险峰”先点题目《雨秋》的“雨”,写“雨”景:用远镜头(取大景)眺望天地间雨淅沥沥的下,苍翠山峦朦朦胧胧,茫茫一片雨雾掩映着山峰。开篇两句虽然不着一个“雨”字,但是从作者那细腻入微地对雨中之景,用特有的“朦胧”和“茫茫”两个词来形容,就让读者感知到秋“雨”之景是何等之美!
晗联“茱萸沾露湿,菡萏落波红”,继续点出题老师《雨秋》的“秋”,写“秋”景。特写近镜头(取小景放大)细看到“茱萸”沾露水而湿,秋莲在水里落红一片。将秋雨下之物描写鲜活明艳!
作者善于造境,用“茱萸”这极具代表秋天特色的意象,来紧扣题目“秋”;“茱萸”出自《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遍插茱萸少一人”。
颈联“崖树楚山远,涟江汉水融”。用望远镜放眼远望家乡的方向,忆起江夏八分山,那悬崖峭壁上数百年的树木,再用特写镜头对准那长江和江水之间的交汇处进行描写:此刻刮起了风,水面掀起波涛,不禁心潮也跟着流水跌荡起伏,脑海里浮想联翩,思绪万千……为下联抒发感情作铺垫过渡。
转折结尾虚写:看到江水波澜壮阔的景象,联想到建国七十周年来,祖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国家工业,农业,文化科技等各行各业正日新月异,飞跃发展,在如今深层改革的当下,更是进一步深层次开放……外资,中资,国企,私企,全面发展,欣欣向荣,琳琅满目而应接不遐,最终目标是实现中国特色,全面小康的社会主义,复兴中国梦!
作品的创作特色:
律诗章法的普遍规律是起承转合。冒春荣说:“诗之五言八句,如制艺术之起承转合为篇法也”!
下面我就看看该律是如何起承转合的?
该律题目《雨秋》,首联扣题“雨”,着笔写雨景;晗联却不顺势继续写雨景,而提前转折去写到秋景了,这样只为扣题目《雨秋》里一个“秋”字;颈联承结晗联语意,继续写秋天的山、秋天的水,描写的景色很开阔很宏大;结尾借赏秋天累累硕果,以此抒发对当下改革开放后的一片大好形式,顿感满心的欣慰和感慨!其作品意境好,有思想性,立意高远!
这种写作手法着实很特殊,在诗中很少见,但与杜甫《可惜》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下面我简析杜甫的名篇的章法:
花飞有底急,老去愿春迟。
可惜欢娱地,都非少壮时。
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
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
首联写惜春;次联不去承接继续写留春,却提前转折为扣题目“可惜”两字,表达了一种既惜春又无法挽回生命之春的矛盾心理;颈联和结尾这才抒发了作者对春的惋惜之情……
王建勤老师是个高产诗人,不光思维敏捷,在写诗中,大胆探索、尝试与创新,如此的奇思妙想,用新颖的艺术手法,写出令人耳目一新、耐人寻味的高境界的作品来!


赏析者介绍:
邓国琴,湖北武汉人,网名绿绮。丁芒弟子,《上海滩诗叶》副主编,江苏省诗协"江海诗词"微刊编辑。在二十多家诗社诗刊和微刊平台上发表评论文章500余篇,数次在全国诗词大赛获奖,著有诗集《绿绮吟稿》,创有公众号微刊《邓国琴试评诗词》。








